字号: 打印
分享:

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胡清升就2022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新闻发布会

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胡清升就2022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 2023-01-19 07:31
字号:
打印
索 引 号: 11610000016000398J/2023-00008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省统计局 公文时效: 有效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布日期: 2023-01-19 07:31
名  称: 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胡清升就2022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1月19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胡清升出席,介绍202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2022年以来,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以及疫情多轮冲击,我省经济顶住压力稳步增长,请问您如何评价全年经济运行情况?谢谢。

胡清升: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陕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超预期因素、内外部挑战、多重性压力,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拼搏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亮丽的成绩。主要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稳中蓄力、成效明显,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动能集聚的良好态势。

具体来看,“稳中加固”主要表现在:全年GDP总量达到32772.68亿元,稳居全国第14位,占全国比重的2.7%,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年内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在上半年居全国第11位的较好基础上,前移到前三季度第6位,全年稳定在第6位,经济发展的底盘更稳、基础更牢。分产业看,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年增长2.2%、居全国第7位;蔬菜水果产量在上年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工业运行稳中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GDP增速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汽车产量从上年全国第13位跃升至第8位。建筑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速较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企业签订合同额实现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向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稳中有进”主要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稳居第一方阵。GDP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居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居第7位;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居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居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居第8位。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秦创原总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2021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700.62亿元,增长10.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5%,居全国第7位,居西部地区首位。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2.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协调发展步伐稳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镇增长4.2%,城乡收入比为2.7:1,较上年同期缩小0.06。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20.3%,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三是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推进。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2.9%,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全省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5.5%、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5.2%,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4.3%,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四是对外开放步履坚实。吸引外资逆势增长。1-11月份,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3.6亿美元,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达到2021年的1.28倍;增长27.9%,居全国第12位。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首次突破4600列,开行数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1%。五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3%,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1.14万人,超额完成了40万人的年初预期目标;CPI温和上涨,全年上涨2.1%,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动能集聚”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020年以来最好水平,基础设施投资保持12%以上增速,新开工项目较上年增加1115个。二是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连续7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升级稳步推进。三是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34.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187.36亿元,较上年增加812.97亿元。四是经济发展活力增强。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6898.36亿元,占GDP的51.6%,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省实有市场主体535.86万户,居全国第12位;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5.5户,居全国第7位。“五上”企业单位数突破3万户,稳居西部12省中第2位;较上年末净增1869户,净增量同比增长17%。五是新兴动能茁壮成长。2022年,代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高于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1%,高于GDP增速8.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44倍,生物产业增长15%。

总的来看,2022年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在异常艰难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当前十分复杂的形势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得益于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积蓄发展势能,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笃行实干中用心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答卷。

谢谢。

西西新闻记者:刚刚的数据里面看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想问下您怎么看待这个增速?谢谢。

胡清升:谢谢您的提问。从年内走势来看,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稳健开局,增加值同比增长9.1%,居全国第11位;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整体回暖向好,上半年增长8.6%,居第5位;前三季度增长8.7%,居第6位;全年增长7.1%,居第7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具体来看:

一是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内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全年增长12.7%,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6个百分点,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从主要行业看,受购置税减半等利好政策影响,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汽车产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21.3%。汽车产量增长67%,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增长2.72倍,高于全国174.5个百分点,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6.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4.1%,成为我省汽车高速增长主引擎。动力电池和光伏发电等相关电气设备需求旺盛,全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2%,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27.3%、光缆增长11.8%。

二是能源增产保供成效明显。全省上下坚决完成能源保供任务,全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为稳定全省工业发展基本盘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持续稳定增长,六成以上煤炭外运保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陕西力量。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年内最高,发电量、天然气产量均稳定增长。

三是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337.7亿元,增长30.5%,居全国第2位,高于全国34.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13.77%,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同时,成本费用继续降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6.4元,同比减少0.4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6.35元,减少0.88元。

总的来看,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增速取得了全国第7位的好成绩,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要坚持以链长制为抓手做实做优做强制造业,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不断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快能源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巩固能源产业优势地位,有效发挥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

谢谢!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记者:投资对经济稳增长具有非常关键的引领带动作用,请问陕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具体表现怎么样?谢谢。

胡清升: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全省上下狠抓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拉动作用,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第10位前移到前三季度第8位,全年稳定在全国第8位,增长8.1%,总体呈现稳定增长、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具体来看:

一是工业投资增势向好。占全部投资27.1%的工业投资全年增长8.7%,高于“十三五”年均增速5.3个百分点,达到2020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隆基绿能高效单晶电池项目、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二阶段项目、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等大项目带动有力,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3%,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全面提速。随着陕西府谷民用机场、引汉济渭咸阳北塬城乡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铁加快推进,占比三成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12%以上的快速增长,充分发挥了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发挥。年内国有控股投资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批能源、电网、交通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长庆油田、延长油田、国网陕西电力基建工程、京昆线蒲城至涝峪公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速。

2023年,要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引进高质量重点项目;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进一步用好用足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强信心、稳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2022年全省消费市场加快恢复,请问具体有哪些支撑的积极因素?谢谢。

 胡清升: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全省上下落实落细促消费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开展“秦乐购”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充分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全国第8位,全年消费品市场稳步恢复,规模持续扩大。具体有以下三个积极因素:

一是城镇、乡村消费稳定提升。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回升,由一季度的下降0.8%加快至全年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内保持正增长,全年增长6.2%,高于城镇5.4个百分点。在城镇、乡村消费的共同带动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扩大151.11亿元。

二是商品零售持续恢复向好。全省商品零售整体持续向好,自6月增速由负转正后,虽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波动,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年23类商品中15类商品零售额正增长,增长面达65.2%,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支撑有力,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增速明显高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共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9个百分点。

三是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消费者购物方式网络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商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线上消费热度不减。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自一季度以来持续高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全年增长12.7%,高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8.7个百分点;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7.2%,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较好带动全省消费市场持续稳定恢复。

2023年,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落实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和若干政策措施,扩大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积极发展新消费业态、创新消费模式,大力培育运动、康养、托育、家政等消费新热点,力促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谢谢!

最后,我还想说,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感谢媒体的各位朋友一直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新的一年,恳请大家与我们一道,继续关心、支持、监督统计工作,持续关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在此祝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