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种植业形势良好 畜牧业预期向好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种植业形势良好 畜牧业预期向好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5-11 11:34
字号:
打印

  我省农业“3+X”工程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扶贫项目效能显现,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省农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我省农业经营模式相对分散,粮油主要农作物正处在越冬期,田间管理比较少,总体来看疫情对全省农业生产影响有限,随着全省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各级各部门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农业生产正在恢复性增长,随着复工复产全面实施,农业生产整体向好。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81亿元,下降2.8%

  一、夏粮丰收有望,油料苗情稳定

  全省秋冬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全省去年秋冬粮食播种面积1509.44万亩,下降0.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446.29万亩,下降0.2%,油菜籽播种面积260.23万亩,增长0.5%,其中优生主产区的陕南播种面积为202.45万亩,增长1.2%,粮油播种面积的稳定为粮油丰产提供了先决条件。由于全省夏收粮油生产全部是冬小麦和冬油菜籽,疫情发生时正处在越冬期,田间管理较少,所以疫情对夏收粮油生产影响较小。去冬今春我省小麦主产区温度偏高,有效降水较常年不足,但与去年相当。为确保夏收粮油丰收,全省各地积极启动灌溉,努力做到应浇尽浇,能灌全灌,确保夏粮增产增收。据了解,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洛惠渠灌区已全面启动灌溉,开足马力引水春灌。目前小麦总体苗情为灌区小麦苗情和上年持平略好,旱地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据农业农村厅苗情调度数据显示,灌区小麦平均亩总茎87.4万株,增加0.9万株,单株分蘖4.3个,和上年持平。其中一类苗占38.0%,减少1个百分点;二类苗占44.7%,减少3.3个百分点,三类苗占10.6%,减少0.8个百分点;旺长苗占6.7%,增加5.1个百分点。旱地小麦平均亩总茎87.7万株,增加4.8万株,单株分蘖4.6个,增加0.2个。其中一类苗占52.6%,增长2.6个百分点;二类苗占38.4%,减少2.5个百分点;三类苗占4.1%,减少2.6个百分点;旺苗、稠苗占4.9%,增长2.5个百分点。我省油菜籽主产区陕南,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油菜籽苗情总体与去年相当。

  二、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一)蔬菜生产总体平稳,蔬菜价格持续回落。全省蔬菜生产具有区域特色,陕南及关中偏南部分地区以大田蔬菜为主,陕北及关中偏北区域以设施蔬菜为主,蔬菜生产受疫情影响不大。1季度蔬菜主产区气候适宜蔬菜生长,加之各地区增加叶菜及速生菜种植面积,全省蔬菜保持平稳增长。1季度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75.26万亩,增长2.4%,蔬菜产量285.79万吨,增长3.6%。疫情对1季度蔬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蔬菜产品运输和销售方面,部分地区出现农村的菜卖不出去,城里的菜又相对短缺的现象。以商洛为代表的菌类主产区,因交通管制,外运不畅,本地消费有限,导致出现滞销现象。农业厅监测显示,截至3月底,13种蔬菜价格,同比6种蔬菜下降,大宗品种甘蓝、菜花、西葫芦、莴笋等下降幅度在15%以上,其余7种蔬菜有小幅上涨。

  (二)时令水果较快增长。1季度我省时令水果以草莓和西瓜为主,由于1季度时令水果主要在设施内生产为主,因此受疫情影响较小。加空全省1季度温度明显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设施瓜果生产。据统计,全省瓜果播种面积22.91万亩,增长3.6%,产量3.67万吨,增长12.0%,其中草莓播种面积2.65万亩,增长13.0%,草莓产量2.11万吨,增长20.8%

  (三)中草药材平稳增长。我省以秦岭为代表的山地森林覆盖率高,为中药材等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我省中草药材主要集中在陕南,以林下或者坡地种植为主,作为产业帮扶的主推项目,形成了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品牌效应显著的种植基地,促进了全省中草药材稳定发展。1季度全省中草药材播种面积200.34万亩,增长1.8%,中草药材产量9.11万吨,增长4.2%。随着中草药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的成效显现,中草药疗效的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国外市场,市场需求将明显扩大,引领中药药材产业迅速发展。

  (四)果园管理基本没受影响,果品销售形势严峻。1季度是果业生产冬闲期,管理任务轻,影响相对较小。立春后,果园春管由南向北逐渐展开,属于分散作业的果树修剪、清园、树体涂白、肥水管理等春管活动基本不受疫情影响。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果品销售受到巨大冲击,除个别电商果品企业外,其他果业企业都处于停工状态,还有部分企业因疫情遭到市场退货、订单取消、出口受阻等影响。销售停滞也使企业资金回流困难,加之劳动力成本、库存成本增加,部分企业现金流及银行信贷风险剧增,使本来就销售缓慢的果品销售雪上加霜。针对果品销售问题,全省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千方百计畅通果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努力开发产销物流直供制度,发展无接触式配送、“不见面”销售等新的销售模式。

  三、畜牧业生产预期向好

  自去年以来,生猪生产受非洲猪瘟和环保等因素影响,加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供给端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餐饮业影响较大,从而对畜禽产品需求造成较大影响,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养殖风险随之增加。

  (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畜禽出栏大幅下降。随着政府补贴、取消限养等激励措施,对生猪养殖起到积极作用,生猪养殖正在逐步恢复,但是受疫情影响畜禽出栏及产品产量大幅下降。1季度,全省生猪存栏为805.8万头,增长0.1%,出栏、猪肉产量分别为318.6万头、25.1万吨,分别下降23.4%17.9%;牛存栏、出栏和牛肉产量分别为148.3万头、14.6万头、2.3万吨,分别下降1.6%7.7%9.1%;羊存栏、出栏和羊肉产量分别为818.8万只、146.5万只、2.0万吨,分别下降4.0%9.9%8.3%;家禽存栏、出栏、禽肉产量、禽蛋产量分别为6794.6万只、1516.6万只、2.4万吨、13.2万吨,分别下降5.6%15.3%6.7%10.8%

  (二)畜禽产品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历史高位震荡。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价格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高位小幅震荡运行,相对于疫情暴发前的一、二月份有小幅回落。截至325日,全省活猪平均价格34.3/公斤,同比增长135.8%,猪肉平均价格54.8/公斤,增长127.9%。仔猪平均价格127.7/公斤,增长191.5%,仔猪价格连续六周上涨,累计增长30%以上。牛肉、羊肉、禽肉价格涨幅扩大,截至325日,去骨牛肉平均价格76.4/公斤,增长21.0%;带骨山羊肉价格77.6/公斤,增长16.0%。活鸡平均价格23.1/公斤,增长16.5%;白条鸡平均价格21.8/公斤,增长17.0%。鸡蛋价格小幅回落,鸡蛋平均价格8.2/公斤,下降0.5%

  (三)饲料价格小幅上涨,养殖利润空间增加

  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25日,企业饲料用玉米平均进厂价格2.0/公斤,同比增长4.1%;豆粕平均进厂价格3.4/公斤,增长9.7%;小麦麸皮平均进厂价格1.7/公斤,增长4.2%。生猪养殖育肥配合饲料价格3.2/公斤,增长5.2%,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猪粮比价16.961,生猪养殖在高盈利空间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