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营收增速全国第一 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营收增速全国第一 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09 09:00
字号:
打印

——前三季度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运行分析

 

  前三季度,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经济出现短期波动的不利局面下,全省上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借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高达23.6%,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

 

  一、运行中的主要亮点

 

  (一)营收增速全国第一,助推全省经济稳增长

 

  前三季度,在全省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9月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8.6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6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GDP增长速度快17.8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按三大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文化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280.3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完成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年同期加快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307.2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上年同期略低。

 

  (二)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规上文化企业大幅增加

 

  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培育文化企业,加大文化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取得明显效果,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大幅增加。9月末,全省联网直报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48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60个,同比增长21.2%。按三大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达到19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7个;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达到25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9个;文化服务业达到104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94个。

 

  按九大行业类别看,九个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均实现同比增加,增量超过30个的行业有五个,分别是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68个、43个、38个、37个和31个。

 

  (三)文化制造业强势崛起,拉动作用明显

 

  近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文化制造业的培育和引进,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填补文化制造业短板。今年以来,以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文化制造企业相继量产,以安康毛绒玩具制造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制造企业遍地开花,有效弥补了全省文化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80.3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快4.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速的贡献率高达46.6%,是拉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装备生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223.3%;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44.8%。从具体企业看,新投产的大型企业支撑带动效果明显,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798.5%,拉动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7个百分点,拉动文化制造业增长14.7个百分点;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62.6%,拉动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拉动文化制造业增长3.6个百分点。

 

  (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新兴业态占比提升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效果。文化产业作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占比明显提升,传统行业占比下降。

 

  从营业收入看,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装备生产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前三季度完成营业收入254.8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6.5%,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以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完成营业收入298.6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2.7%,比上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

 

  从期末从业人员看,9月末,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装备生产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期末从业人员3695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4.5%,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以印刷、造纸、包装、烟花爆竹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减少明显,比上年同期减少4539人,占全部减少人数的45%;以“袁家村模式”的特色小镇旅游企业减少1056人,占全部减少人数的10.5%

 

  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营业利润下降、从业人员减少和地区分化明显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密切关注。

 

  (一)盈利能力下降,国企尤为突出

 

  近年来,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利能力一直欠佳,总体亏损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年更是如此。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亿元,同比下降27.0%。按三大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和文化制造业的营业利润双双下滑,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9.8亿元,同比下降37.2%,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利润6.3亿元,同比下降24.0%。按九大行业类别看,文化装备生产行业和文化投资运营行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损6.7亿元和2.5亿元;创意设计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内容创作生产三个行业尽管有盈利,但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分别下降40.6%18.9%14.7%

 

  按控股类型看,全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差、大型企业亏损严重,是导致全省文化产业整体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353家,营业利润从上年同期的6.3亿元,转为亏损1.6亿元。

 

  (二)增速分化依然明显,部分地区实现目标任务艰巨

 

  前三季度,虽然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整体保持快速增长,但地区间的增速分化依然明显。咸阳市、安康市和延安市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3.6%,分别增长57.0%50.3%27.3%;而铜川、汉中、商洛、宝鸡、榆林和杨凌示范区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低于15%的目标考核任务,其中三个地区还处于负增长状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