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陕西民营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陕西民营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9-09 15:09
字号:
打印

惠民企 破困境 促发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111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了“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断,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时制定一系列惠企政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陕发〔201823号)的出台,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明晰了思路和目标。为了解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政策落实执行情况,我局近期开展了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快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不同程度上享受到政策红利,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三座大山”依然难以跨越。

 

  一、惠企政策成效显著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涵盖税收、融资、行政收费、营商环境、公共服务、权益保护、转型升级、政商关系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81.9%的企业享受过优惠政策,其中半数以上企业享受过两种及两种以上优惠政策。

 

  分区域看,陕北、关中、陕南享受过优惠政策的企业占比分别为82.6%79.9%85.1%;陕北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的表现相对突出,关中地区在税收减免方面成效较为显著,陕南地区在行政收费减免、公共服务和创业就业方面的成绩斐然。

 

 

  (一)税费包袱有所减轻

 

  近年来,中、省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激发民营主体活力、为民营经济增长助力。调查显示,减税降费成效显著,企业政策获得感强。

 

  1.税收减免措施给力。国务院和我省规定201911日起,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按50%的幅度顶格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六税两费”。201941日起,我省全面落实增值税实质性减税政策,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率由16%降至13%、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增值税率由10%降至9%;此外,我省民营企业还享有西部大开发15%税率优惠、高新企业税率优惠、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免税等政策。

 

  2.收费项目逐步规范。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精简优化涉企审批事项和各类收费。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96号)的要求,我省取消和下放15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政策,自201911日起,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

 

  3.减税降费成效明显。减税降费政策在陕西落地生根,成效显著。据税务部门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新增减免税收222.67亿元,其中增值税改革减税130.26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减税13.78亿元,减税降费力度前所未有。调查显示,85.0%的企业税收负担下降,63.8%的企业行政收费负担下降。

 

  (二)融资坚冰正在打破

 

  1.多措并举突破融资瓶颈。一是组建民营企业纾困基金。省级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股10亿元,联合省内国资平台、券商、金融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规模50亿元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6月份该基金已启动进入实质性投资运作;二是促进债权融资工具创新。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用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目前已促成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西北首单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支持工具,成为陕西民企发债融资的示范;三是着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新型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关系,推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和所在市(县)财政参考4321的比例分担风险。调查显示,10.8%的受访企业获得过融资担保,37.4%的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2.小微金融服务质效提升。为解决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我省不断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191月出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业务降费奖补政策,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省内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截至20197月末,陕西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450.77亿元,较年初增长16.0%,高于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8.2个百分点。

 

  (三)生存环境不断改善

 

  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8年是陕西“营商环境提升年”,我省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口办理”服务模式。同时,在政府服务方面下大力气,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调查显示,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大大改善,政府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2.政商关系得到改善。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使用“亲”和“清”两个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2017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我省建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定期沟通机制,每季召开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恳谈会,确保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有渠道,解决困难有途径。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努力下,政商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企业普遍评价较高。

 

 

  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1.经济总量扩大。2019年上半年,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6347.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2.37亿元,非公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6%,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9%;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1.0%,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高于全国增速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

 

  2.市场主体增长。据工商部门统计,截止7月末,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0.97万户,同比增长35.0%。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为358.92万户,其中,私营企业80.56万户,增长16.9%;个体工商户264.29万户,增长44.9%;农民专业合作社7.01万户,增长5.0%

 

  3.社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上缴税收稳步增长。据税务部门统计,非公及非公控股企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七成以上,已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来源。

 

  三、发展困境仍需打破

 

  (一)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

 

  1.政策的操作性亟需加强。调查显示,未享受过优惠政策的受访企业中,40.8%因政策门槛太高而被拒之门外,28.2%认为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21.1%因办理手续繁琐而不愿申请(多选)。

 

  2.政策执行不够灵活。有关部门在政策执行时简单粗放、死板教条,不切实际地“一刀切”。某旅游公司反映,只要有旅客投诉,不管哪方违约,责任在哪方,执法部门都会说服让企业进行赔偿;多家企业表示,环保一刀切现象依然存在,相关部门检查增多,有时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3.政策落地监督乏力。对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监督,有些部门的承诺难以兑现,企业利益受损,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调查的某企业反映,代建政府项目垫资6亿元,政府却迟迟不拨付资金,给企业造成每年高达4800万元的利息负担。

 

  (二)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1.公共服务效率偏低。当前公共部门办事效率提高、程序简便,但仍存在瑕疵。当办事涉及多部门时,由于执行未必同步,还存在部门之间职能划分移交不到位,衔接不及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业务长时间得不到办理。

 

  2.不当竞争依然存在。不公平竞争主要存在于国企与民企之间,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之间。国企融资容易、利率低、招标中容易中标;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往往给予外来企业非常优厚的条件,本地企业生存艰难。

 

  (三)融资困难问题凸显

 

  1.银行惜贷、手续繁琐。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为规避贷款风险,银行不得不提高准入门槛。同时,银行审批体制相对复杂,环节多、流程长,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具有时效性,往往等贷款批准后已错失商机。

 

  2.利率偏高、渠道偏少。民营企业贷款难、利率高是普遍现象,融资成本过高导致资金短缺的企业雪上加霜。一家企业表示,靠老本还能拖几年,冒险贷款转型,可能刚上路就被利息压“死”;其他融资渠道也不好“走”,除更高的利率外,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也导致潜在风险增大。

 

  3.风险管控、理念不同。银行信用风险审核的重点是土地、房产等“重”资产,但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为人才、技术等优势,现有评价体系很难准确评估。某书城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但图书属于“轻”资产,无法通过担保抵押获得贷款。

 

  (四)税负压力等待化解

 

  调查显示,68.1%的企业认为当前总体税负仍然较重,其中9.8%的企业感到难以承受。

 

  1.税费包袱依然较重。近年来,政府出台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但种类繁多、税率过高,仍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某企业表示,围绕土地一项缴纳的税费就有契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营业税附加税、土地增值税;某交通运输企业表示,营改增后,销项税税率高于进项税税率,增值税税率高于营业税税率,企业税负不降反升,由原来的3%升至5%

 

  2.费率改降压力未减。今年51日开始,社保费率由20%降为16%,一定程度减轻了社保负担,但对民营企业来说在目前市场不景气、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社保缴费更加规范,必然增加企业负担。

 

  (五)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创新是企业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我省民营企业正处于转型重要时期。调查显示,企业升级意愿强烈,但转型之路艰难。

 

  1.资金不足,61.8%的企业选择此项。转型势必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融资难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

 

  2.风险太大,52.7%的企业选择此项。多数企业都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但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不敢付诸行动。

 

  3.缺乏门路,36.0%的企业选择此项。受产业政策限制、信息获取困难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缺乏进入新产业的门路。

 

  4.人才短缺,34.4%的企业选择此项。民营企业人才普遍匮乏,尤其是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招工难留工更难。

 

  四、企业的期盼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企业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让企业全方位知晓政策、读懂政策,解决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通过有效平台的有效监督让企业真正地用好政策、享受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营造更优良的营商环境

 

  企业希望政府可以从新型政商环境、公平竞争环境、公正法治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营造市场有活力、综合实力优的营商环境。还有企业希望政府出面,大力鼓励发展陕西商会,组织和南方企业进行交流研讨,学习其先进的经验与理念。

 

  (三)继续减轻企业税负压力

 

  企业希望相关部门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推进实质性减税政策,确保企业真正享受税收优惠;研究制定降低社保费率的综合方案,真正减轻企业的社保负担;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检查力度。

 

  (四)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企业希望政府可以与金融机构协调,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同时,扩大筹资渠道、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继续缓解融资难题。

 

  (五)加强企业内修

 

  除政府的帮助扶持外,企业自身更要炼好内功,提高经营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把企业做优做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