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商业经济跨越发展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商业经济跨越发展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27 17:25
字号:
打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回望波澜壮阔的七十年,陕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快速提高,综合实力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强,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消费市场发展取得骄人的成就。在中央及地方系列政策引导下,陕西消费市场经过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拓宽消费服务领域,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全省消费市场营销网络日趋完善,消费市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呈现出商贸流通企业繁荣活跃、商品供应丰富多样、消费结构持续快速升级、市场总量持续扩大的大好局面。

 

  一、从基础薄弱到兴旺发达,商业经济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商业经济日益繁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1、商业经济发展繁荣,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陕西商业经济发展也处于迟缓状态,1952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为6.18亿元,1978年为33.37亿元。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商贸流通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陕西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8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8.27亿元,是1952年的1446倍,年均增长11.7%;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万元,是1952年的574倍,年均增长10.1%2018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行业增加值达到1916.03亿元,是1978年的351倍,年均增长15.8%

 

  2、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能力快速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水平很低。195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纯收入仅为76元,1978年为134元,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水涨船高。2018年,陕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19元,是1978年的106.5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213元,是1978年的83.7倍,年均增长11.7%。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消费能力快速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呈爆发式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从1978年的33.37亿元,到1997年的552.37亿元,2003年达到1010.95亿元,6年间突破1000亿元,2013年达到5245.04亿元,10年间突破5000亿元,2018年达到8938.27亿元,接近9000亿元,消费能力持续快速提升。

 

  3、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推动消费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城镇化水平很低,1952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0%1978年末也仅为16.3%。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8.1%,比1978年提高41.8个百分点。城市的扩张发展,使得更多居民享受到城镇不断繁荣的商品供给,进而推动了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七十年来,城镇市场零售额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作用更加突显。2018年,全省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866.04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88%,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7.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72.33亿元,占比为12%,年均增长10.3%。城镇市场优势明显,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二、从高度统购统销到多元化经济协调发展,商业经济百花齐放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经济为主,面对供需不平衡,人民群众需要的基本生活用品计划供应,大多商品采取凭票供应。改革开放以后,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元化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流通渠道不断拓宽,各种商贸类型百花齐放,市场经济繁荣兴旺。

 

  1、多元经济竞相发展,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新中国成立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变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和比例不断变化,决定了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差异。截至1979年末,全省共有商业网点4.46万个,其中,国合商业网点4.29万个,占网点总数的96.2%,非公有制网点0.15万个,占网点总数的0.06%。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实现的零售额占到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7%,而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仅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0.1%2.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受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消费品流通领域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商贸流通体制和商贸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分化,新的经济成份大量涌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商业经营,在流通领域出现了百业经商,百舸争流的景象。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经营灵活、价格低廉、伸缩性大、适应市场供求形势等特点,在市场发展中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所占市场份额逐年攀升。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陕西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以私营单位比重最大,从各类型单位数量占比情况看,国有控股单位占6.5%,集体控股单位占2.5%,私人控股单位占71.4%,港澳台商控股单位占0.6%,外商控股单位占0.6%,其他单位占7.2%;从各类型单位实现的零售额占比看,国有控股单位占18.4%%,集体控股单位占2.9%,私人控股单位占52.4%,港澳台商控股单位占5.5%,外商控股单位占7.0%,其他单位占10.1%

 

  2、商贸企业发展迅速,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企业的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陕西非常重视商贸企业的培育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涌现出民生、金花、开元等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同时引进华润万家、永辉、金鹰、万达、苏宁等全国知名企业。2018年,全省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5229家,是1998年的26.2倍,年均增长17.7%;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4986.5亿元,是1998年的78.3倍,年均增长达到24.4%

 

  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企业的规模、效益都显著提高,远远超出历史水平。随着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快速发展,陕西贸易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陕西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14.4亿元,是1998年的36.1倍,年均增长达到19.6%;资产总计达到4635.7亿元,是1998年的18.6倍,年均增长达到15.7%;利润总额年均增长高达45.4%

 

  3、交易市场厚积薄发,商品流通积极活跃

 

  商品交易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流通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总体一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国物资供销一直都实行国家统购统销,商品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才走上恢复成长、不断升级的大发展之路。现阶段已经形成了门类众多,专业化分工明细,规模不断扩大的局面。诸如西安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有限公司、康复路交易广场、西安北三环大明宫建材家居市场、陕西省生产资料第一交易市场等一些市场已经发展成为辐射西北乃至全国的消费品采购中心。截止2018年,陕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共有55个。交易市场总摊位数41852个,是20031.6倍;营业面积405.01万平方米,是2003年的3.8倍;成交额为1177.59亿元,是2010年的28.7倍,年均增长25.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4、商贸连锁快速发展,流通效率不断提高

 

  连锁经营实行集中统一化管理、标准化商品与服务、专业化分工,以及集中化采购与配送等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扩大销售,实现低成本经营,减少经营风险,从而使连锁企业具有价格优势、服务优势和便利优势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商贸企业连锁经营取得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促进了陕西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2018年,陕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连锁门店4371个,是2003年的4.7倍,年均增速为10.8%;实现销售额1070亿元,是2003年的57.5倍,年均增速为31%

 

  三、从物资单一匮乏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商品供给水平和品质实现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生产力低下,工业基础薄弱,供给的商品仅限于简单的、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整整三十年时间里,老百姓家中常见的家电只有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等寥寥几件,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就已经是“奢侈品”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施市场经济,生产力持续快速提高,加上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丰富多样的商品不断涌入市场,涌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各项技术迅猛发展,诸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让消费者应接不暇,物质极大丰富,商品供给水平和品质实现大跨越。

 

  (一)供给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大众消费已由最初的温饱型转向数量型、品质型,尤其近十年来,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向质量型、享受型、健康环保型转变,人们对科技产品需求更为强烈,居民消费呈现个性化、时尚化,消费热点和亮点不断涌现。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类别统计中反映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

 

  1、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类商品持续热销,尤其是金银珠宝类商品消费成为居民保值增值的新手段和综合避险的新产品。2018年,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48.9倍,年均增长24.1%;化妆品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33.8倍,年均增长21.6%

 

  2、汽车成为推动市场消费的主打商品。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还在被温饱问题困扰着,从没想过小轿车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四十年来,生活的奇迹不断涌现,汽车已进入中国亿万群众的家庭。尤其是近2000年以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特别是私家车消费发展速度空前高涨,成为消费市场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2018年,汽车类零售额是200063.7倍,年均增长26%

 

  3、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建筑及装潢类、家具类、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和升级。2018年,建筑及装潢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44.9倍,年均增长23.5%。家具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97.7倍,年均增长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11.4倍,年均增长14.5%。智能家用电器商品从无到有,已成为寻常百姓追逐的时尚新品。

 

  4、新型时尚文化消费逐渐引领市场潮流,成为消费市场的又一新亮点。2018年,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32.3倍,年均增长21.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16.5倍,年均增长16.9%;书报杂志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5.3倍,年均增长9.7%;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38.7倍,年均增长22.5%.

 

  5、通讯器材类商品升级换代较快。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90年代手机开始慢慢出现,2000年之后手机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展,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讯工具,逐渐成为时尚、休闲、娱乐、消费支付等多种功能性消费品。特别是苹果等新型国外手机进入国内市场,同时,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新型国产智能手机迅速崛起,手机的更新换代逐步加快。因此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是2000年的64.5倍,年均增长26%

 

  (二)住宿餐饮市场繁荣兴旺,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还处于解决温饱问题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百姓的生活不断向高品质发展,外出就餐、娱乐、旅游等成为人民生活最常见的休闲方式。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工作等出行的不断增多,以及餐饮文化的兴起,陕西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迅速,经营规模迅速扩大。2018年,全省限额以上住宿企业达到926家,四星级以上酒店74家,与之标准相当的酒店、商务酒店、快捷酒店等发展迅速,形成满足不同档次需求的酒店市场,而1978年仅有4家高档酒店宾馆。2018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947.03亿元,是1978年的717倍,年均增长17.9%。经营主体多元化,民营投资成为住宿餐饮业发展的生力军。2018年,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私人控股企业占比高达87.8%;经营模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发展,从单一的门店营销,菜单点菜现金结账,到如今的外卖、团购平台盛行,甚至已经出现无人智能餐厅,在线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手段,信息技术在餐饮的食材采购、系统管理、营销交易、支付点评等方面全面渗透和深度扩展;人们的餐饮消费理念不断升级,从最初的“吃饭难”到“吃特色”,今天,餐饮业已经成为人们交际休闲的一种方式,消费者更加的重视就餐体验,食材及烹饪是否健康,菜肴和环境是否蕴含文化,互联网上的口碑如何等。在商务、休闲、旅游方式不断升级变换中,住宿餐饮消费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

 

  四、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商贸新经济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商业一统天下,谈不上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计划供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初步发挥,陕西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较快,形成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市场和商业综合体成为消费的新商业模式。

 

  “网购”由于它的便利性及价格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已成为新兴购物方式,因此发展迅猛。2014年之前,陕西无店铺零售以邮购和电视、电话零售为主,网络零售呈现小、散、弱的发展状态,2014年随着京东等大型网上零售商在陕西落户,使陕西互联网零售开始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近几年来电商企业迅猛发展,京东、唯品等大牌电商进驻陕西,同时,西安创客、美农科技、哎呦喂等本土电商企业快速崛起。其中以电商为主导的无店铺零售企业270家,占限上零售业企业的7.2%。据统计,2018年,按买家所在地分陕西实现网上零售额达到2042.9亿元。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以区域为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面向各类消费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商贸服务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涌现为传统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万达进入西安,从此,陕西商业综合体发展走上快车道。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商业综合体已经达到38家,入住商户总数为4606家;全年总客流量高达2.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实现销售额136.45亿元,同比增长18.5%

 

  回顾过去,七十年锐意进取,成就不凡伟业。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将更加繁荣昌盛,消费市场更加兴旺发达,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