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上半年陕西对外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上半年陕西对外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06 11:28
字号:
打印

对外贸易低位增长 出口动力亟待增强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陕西对外贸易呈现低位运行,出口动力明显不足。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忧中有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高,增速快,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大幅增加。实际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吸引力不断增强,境外旅游持续平稳增长。

 

  一、外贸进出口平稳前行

 

  据西安海关统计,上半年,陕西进出口总值1729.52亿元人民币,增长0.8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6.07亿元。实现进口总值761.73亿元,增长16.0%,较1-5月回落1.1个百分点;实现出口总值967.80亿元,增速下降8.6%,出口降幅较1-5月扩大0.6个百分点。进口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全省外贸进出口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征:

 

  1、一般贸易增速加快,加工贸易支撑作用稳固。

 

  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较1-5月明显加快,实现进出口额419.70亿元,增长6.1%,较1-5月提高5.1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24.3%,占比较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额244.37亿元,增长9.4%;实现进口额175.33亿元,增长1.8%;一般贸易实现顺差69.04亿元。

 

  加工贸易实现进出口额1085.02亿元,增长2.6%,总量占进出口总额的62.7%。其中,出口额575.51亿元,下降10.2%,较1-5月持平,进口额509.51亿元,增长22.2%,较1-5月回落4.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实现顺差66.00亿元。

 

 

  2、外资企业首次出现负增长,私营企业增长较稳定。

 

  上半年,全省外资企业进出口1156.34亿元,下降0.2%,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占进出口总额的66.9%,外资企业仍是全省最大的进出口经营主体。

 

  国有企业进出口155.23亿元,下降8.0%,降幅在逐步收窄,较1-5月收窄3.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9%

 

  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速稳定,全省私营企业进出口417.29亿元,增长7.7%,较1-5月基本持平,占进出口总额的24.1%

 

 

  3、台湾地区仍是陕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上半年,进出口额居全省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台湾地区、韩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五个国家(地区)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8.5%

 

  台湾地区自区年12月始,一直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实现进出口额为451.51亿元,增长59.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6.1%。其中,出口额125.13亿元,增长234.7%;进口额326.38亿元,增长32.5%;贸易逆差扩大至201.2亿元,是陕西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韩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322.76亿元,下降5.9%,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8.7%。其中,出口额158.49亿元,下降16.8%;进口额164.27亿元,增长7.7%;实现贸易逆差5.78亿元。较1-5月出口额下降放缓,进口额平稳增长,贸易逆差减少10.85亿元。

 

  香港地区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速度今年以来持续下滑,主要受出口速度下滑影响。进出口额为186.21亿元,下降44.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0.8%。其中,出口额185.96亿元,下降44.9%;进口额0.3亿元,增长103.3%;实现贸易顺差185.70亿元,是陕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美国为第四大贸易伙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对美贸易未有明显改观。上半年,实现进出口额为140.09亿元,下降31.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1%。其中,出口额94.55亿元,下降39.8%;进口额45.55亿元,下降5.7%;实现贸易顺差49亿元。

 

  日本为第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为73.50亿元,增长0.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其中,出口额22.69亿元,下降19.9%;进口额50.81亿元,增长12.6%;实现贸易逆差28.12亿元。

 

 

  4、“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远高于全省。

 

  上半年,“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为121.01亿元,增长10.9%,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进口额40.20亿元,增长41.7%,出口131.60亿元,增长5.5%,成为全省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开拓给陕西带来的巨大商机。

 

  二、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亦喜亦忧

 

  1、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七成以上.

 

  据商务部门统计,上半年全省新设境外投资企业20家,境外机构4家。全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1.56亿美元,同比下降53%,列全国第28位,列西部第6位。投资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地区),涉及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地区)实现直接投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全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75%。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马来西亚。

 

  2、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情况明显好于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省新签合同额10.94亿美元,同比增长64.2%,位列全国第14位,较去年同期前进3个位次,西部第3位。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97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列全国第15位,较去年同期退后5个位次,列西部第2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8.7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80.3%,同比增长31.8%;完成营业额7.25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6.0%,同比下降54.6%

 

  3、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增加。

 

  上半年,全省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166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673人,全国排名第12位,西部第1位;期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6065人,较去年同期增加702人。其中,对外承包工程项下派出5752人,期末在外11958人;对外劳务合作项下派出414人,期末在外4107人。

 

  三、实际利用外资成倍增长

 

  据商务部门统计,上半年,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7家,增长7.6%;合同外资19.76亿美元,增长9.9%;实际利用外资43.91亿美元,增长2.1倍,较1-5月增速提高13.2个百分点。

 

  1、外商对第二产业投资加快。

 

  全省外商投资产业中,第二产业新设投资项目29个,增长45.0%,合同外资8.56亿美元,增长4.5倍;实际外资32.59亿美元,增长6.4倍。新设投资项目多集中在第三产业,但外资增长情况良莠不齐,新设投资项目98个,增长3.2%,合同外资11.21亿美元,下降31.7%,实际外资11.32亿美元,增长18.2%

 

  2、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为实际外资焦点行业。

 

  制造业实际外资2.84亿美元,增长4.8倍,占全省54.3%,列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第一位;其次是房地产业实际外资6.02亿美元,增长57.5%,占全省13.7%;列第三位的采矿业为外商首次涉足领域,实际外资4.98亿美元,占全省11.3%。以上三个行业实际外资占全省79.3%,是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三个焦点行业。

 

  3、香港地区、韩国和台湾地区居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前三甲。

 

  香港地区新设项目45个,占全省三分之一,实际外资19.15亿美元,增长1.2倍;韩国新设项目14个,实际外资9.51亿美元,增长2.5倍;台湾地区新设项目7个,实际外资5.82亿美元,增长198.2倍。三个国家和地区实际外资占全省78.5%,境外投资相对集中。日本、荷兰和澳门等5个国家和地区,为上半年实际外资新增区域,虽然数额较少,但陕西对境外投资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

 

  四、旅游市场增长稳定

 

  陕西旅游市场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维持高水平增长,各景区持续发力,吸引游客参观,旅游收益继续走高。特别是陕西95A级景区,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领风骚,代表着陕西旅游的世界级品质,是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名扬四海,极大促进了全省接待入境游人员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84.45万人次,增长10.7%,国际旅游收入实现13.24亿美元,增长12.2%

 

  五、加快发展全省对外贸易对策及建议

 

  1、整合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境外竞争力。

 

  陕西外向型重点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新能源材料领域,研发需求和投入逐年递增,在鼓励研发活动的各项措施中,税收激励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机制,目前已被三分之二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和许多其它国家所应用。应尝试建立研发抵免机制,一是利用财政和工信部门负责计划整体规划和年度预算制定;二是科技部门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项目受理、审核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三是税务机关负责减免税的具体实施。这一机制将政府、官方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相互协调与有效整合,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及实现官、产、学、研等各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互动协调,并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达到既鼓励创新和加大研发为目的,又有利培养本地企业积累研发经验和资源,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开拓海外市场,走上良性发展之道。

 

  2、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培育出口产业集群。

 

  国外经验表明,经济低潮时期,往往是产业大转移、大规模投资和上大项目的一个重要时期。全省要对照国家扩大投资需求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筛选、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强银企合作,扩大招商引资,扶持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出口产业集群。

 

  3、加强对外贸易队伍的培育,增强进口主体实力。

 

  全省贸易进口主要经营单位,长期固定在10家左右,占全省进口额达到77.8%,加强对外贸易企业队伍的培育扶持形势迫切。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业务指导、政策激励,加强“孵化”,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进口贸易。坚持龙头带动,通过扶优扶强,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进口骨干企业,要围绕项目建设做好进口工作,积极引导省内生产型企业进口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提高企业装备水平,生产高端产品,推动产业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