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物流供应链升级 增强流动经济效能
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供给继续扩大,物流相关行业运行稳步增长,较好地满足了生产、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与全国相比,陕西物流行业的发展存在物流总额量小、物流业运营效率不高、企业弱小、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现代大型供应链服务型物流企业支撑带动、流动经济动能发挥不够等问题。
一、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增长,规模持续扩大
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0718.6亿元,同比增长8.5%,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快2.1个百分点,但占比仅有全国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1.8%,与上年持平。
全省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工业品物流、外部流入和进口物流占全省物流总额的95.3%。其中:农业品物流总额1684.2亿元,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3.3%,增长5.3%,增速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品物流总额23462.5亿元,占比46.3%,增长2.3%,增速较上年回落11.5个百分点;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24865.5亿元,占比49.0%,增长12.7%,增速较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661.2亿元,占比1.3%,增长38.6%,增速较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再生资源物流总额45.1亿元,占比0.1%,下降4.5%,增速较上年回落8.9个百分点。
二、物流业运行总体协调发展
(一)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持续增长
2018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总收入2637.1亿元,增长7.9%,增速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运输环节收入1805.9亿元,增长7.4%,增速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保管环节收入324.4亿元,增长8.5%,增速较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邮政业实现收入112.7亿元,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回落8个百分点;贸易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141.7亿元,增长8.5%,增速较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物流相关行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增幅均减小。
(二)物流运行总费用增速回落
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3722.4亿元,增长7.9%,增速较比去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物流运输环节总费用2535.7亿元,保管环节总费用878.5亿元,管理环节总费用308.3亿元,分别增长7.6%、8.5%、8.5%,比去年分别回落2个、6.6个、6.6个百分点。
运输环节费用仍为物流行业运行的最大费用支出。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有一定变化,其中运输费用总的占比68.1%,继2017年运输费用比上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之后,2018年运输费用占比比上年同期继续降低0.2个百分点,保管仓储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分别为23.6%、8.3%,分别提高0.1个、0.1个百分点。
(三)物流业运行效率提高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社会生产总值的比是反映社会物流运行效率水平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2%,比去年回落0.5个百分点。意味着全省单位GDP物流成本费用水平降低,物流行业经济运行效率、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四)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18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比上年回落7.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增长14.6%,比上年回落8.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长-15.5%,比上年回落18.4个百分点;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完成投资增长4.2%,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邮政业完成投资增长-63.2%,比上年回落141.2个百分点。我省邮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由上年的高速增长变为快速回落、批零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交通运输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减缓、装卸搬运和仓储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增加,客观上为物流相关行业发展和服务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五)全省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稳步增长
公路、铁路货运量占全省各类货运量的99.6%。2018年,全省各类运输实现货运总量为17.36亿吨,同比增长6.2%,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占比75.3%的公路货运量13.08亿吨,增长9.1%,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占比24.3%的铁路货运量4.22亿吨,增长7.9%,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177万吨,减少9.7%,管道货运量388.2万吨,增长8.6%。
公路和铁路是货运周转的主力占97.2%,分别占全省货运周转量的55.6%和41.6%。2018年,全省货运周转量4142.6亿吨公里,增长7.1%,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2301.37亿吨公里,增长8.6%,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铁路货运周转量1723.0亿吨公里,增长4.9%,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5200万吨公里,下降21.7%;管道货运周转量116.46亿吨公里,增长8.6%;航空客货运输总周转量平均增速11.3%。
从运输行业来看,全省中小快递业务和集装箱业务迅速发展。2018年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69亿件,同比增长24.3%;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7.31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业务量占比分别为41%、57%和2%,增长速度分别为33.4%、18.4%和45.0%。2018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7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2.0%,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
2018年,全省各类运输方式货物平均运送距离为238.6公里,略增0.6%。其中铁路平均运送距离405.8公里,减少13.2公里;道路平均运送距离175.9公里,增加4.9公里;航空平均运送距离1457公里,增加69公里;管道平均运送距离3000公里,与上年持平。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纽带联结作用,它可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现代供应链领域发展,可以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范围,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消费者体验,产生流动效益。与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物流运行效率较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偏弱、管理水平不高,流动经济动能发挥不充分。
(一)存在问题
1、物流行业运行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8%,陕西比重为15.2%,说明陕西省物流业运行的效率与全国物流业运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与物流行业相关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来看,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2.8%,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就物流行业来说,其交通运输业、邮政、仓储和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等功能效率尚有巨大提升空间。适应生产和消费需求的物流供应链有待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
2、陕西物流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弱、小”,管理水平不高。
陕西物流行业企业普遍“弱、小”、物流企业经营基础薄弱、管理人才水平低、行业运行收入不高。从监测的全省70户物流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有44户物流业务收入增长,26户收入负增长;45户物流业务成本正增长,24户成本负增长,1户持平;其中成本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的17户,成本增幅低于收入增幅的13户,其余40户成本与收入的增长与下降匹配。从货运量业务来看,41家企业中18家货运量下降,占比43%,23家货运量增长占比57%,其中7家成倍增长,5家增长10%以上。
从另一方面看,户均营运车辆较少。2018年全省道路运输业26.8万户,同比增加4.7%;营业性货运车辆43.91万辆,户均1.63辆。其中,载货汽车41.96万辆,其余为农用车和三轮车。
3、国家减税降费大背景下物流相关行业实际税负及其他成本费用有增长的现象。
结合以往调查企业情况发现,对于一般纳税人物流企业来说,“营改增”以后,物流交通运输企业、仓储和装卸搬运环节形式上的税率均有所增加,运输业收入税率由营业税的5%提高到增值税的11%(2018年5月1日降为10%),仓储收入由5%提高到6%,装卸搬运收入部分由3%提高到6%。由于名义税率的增加和抵扣进项税额的不规范或不能依法核算扣除等原因,物流行业企业有实际税负、其他成本费用增长的现象。
结合全省规上服务业企业数据发现,2018年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营业成本平均增长20.6%,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期末应交增值税增长17.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邮政业营业成本增长11.4%,比上年提高0.7个点,税金及附加64.8%,提高59.9个百分点,期末应交增值税增长44%,提高28.3个百分点。
(二)对策建议
1、继续深化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改革红利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增值税降税政策实行后,减税的重点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上。2019年国家又进行了新一轮增值税改革,推动实质性减税。自2019年5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制造业等直降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和建筑业降1个百分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提高免税标准,免税标准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至10万元等。但我们还要看到原适用6%行业的税率不做调整,涉及到物流仓储和装卸搬运业。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加大力度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改革红利政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上下齐心,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减税降费,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将改革红利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重视和推动信息化、智慧物流工作,助力产业供应链升级,实现物流行业整合新附加值。
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建设,打造以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体系、大数据、跨境贸易平台为核心内容的基础设施,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引导和倒逼传统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和使用,加快融入物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物流业运行效率,推动实体经济供应链环节大提升,提高企业流通竞争力、培育新动能,尽快改变陕西物流行业企业“小、弱”现状。物流行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中间环节,地位重要但目前利润相对薄弱,这就要求行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以专业性、便利性和高标准的服务赢得市场,积累发展。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智慧物流公司,以优化供应链水平为目标的新型现代物流公司,可以提升物资流动、配送、管理的水平,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要给予大量扶持。
3、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的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发挥流动经济效能。
在我省建立新流动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无疑会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要加强调研、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的一项一项推动解决。对于物流行业企业来说,运输、配送、仓储、快递等流通型企业,将其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细化分类为经营、资金、管理、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还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信息不对称问题、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和发展问题、行业规范等问题等逐一厘清,逐项对接落实,以高质量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供应链系统大提升,使物流行业企业有效服务于生产企业和人民生活,焕发全省流动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