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第四届丝博会之成果分析报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第四届丝博会之成果分析报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6-24 15:49
字号:
打印

共享丝路机遇 共创西部未来

 

  金色五月,盛会相约,国内外宾朋齐聚中国西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于201951115日在这里隆重召开。本届大会围绕“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高峰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着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大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领域合作,深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交流提供载体,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启窗口。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指引下,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创新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科学配置资源、不断改进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丝博会已经成为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届丝博会国内联合项目取得成果显著,虽然项目个数及投资规模较上一届略有缩小,但各行业和投资金额占比更趋合理。其中省际联合项目中的外地投资额占比增长明显,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投资占据主导。本届丝博会公共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较上届占比明显上升,制造业中公共交通制造业等社会服务产业占比上升明显,从而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大幅提升,较上届增长1248.7%,涉及行业明显增多,其中商务服务业为52.0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4.3%,主导行业特色明显。陕西在利用外资方面成果斐然,本届丝博会发展新兴行业,着重在教育业以及体育业取得发展,旨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

 

  本届丝博会期间,陕西省代表团成功签约各类项目合同1946个,较上一届减少131个,各项合同总投资额达14929.08亿元,同比下降21.7%,整体规模较上一届有所缩小。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13.84亿美元,较上一届相比增长了122.3%,其中外资额83.52亿美元,同比增长77.4%;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投资额达14743.50亿元,较上一届下降21.3%,其中,省际联合投资额9247.02亿元,同比下降34.2%;高新技术成果实现巨大突破,总投资额达到70.00亿元,同比增长1248.7%,实现大幅增长;内贸交易额1.73亿元,外贸成交额0.0089亿美元,较上一届相比均有所降低,对外投资额仍未实现突破。从整体的统计结果来看,本届丝博会陕西利用外资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成果丰硕,外贸交易急速下滑,国内联合、对外投资和内贸交易未能实现突破。

 

 

  一、展馆合理布局,论坛会议涉及多领域

 

  本届丝博会延续跨国界、跨区域、跨省市的展馆布局模式,总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吸引了国内23个省(区、市)的2000余家企业,以及韩国、美国、德国等25个国家的200余家外企参展。并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论坛、2019丝绸之路商务合作(西安)圆桌会等涉及经贸、文化、旅游、法律、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等领域的30多场国际会议和论坛活动。俄罗斯和柬埔寨担任主宾国,吉林省和重庆市担任主宾省(市),汉中市担任主题市。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设置1个合作交流馆,体现主宾国、主宾省()整体形象、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和重大合作项目;4个产业馆集中展示航空电子技术、卫星导航北斗应用等领域的最新产品与技术。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设置1个特色产品馆,陶艺、丝绸等工艺品将在现场展销。本届丝博会江苏省政府将与陕西省政府,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对外友协、“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主办“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论坛以“携手减贫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总结交流新时代中国扶贫经验,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促进减贫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交流扶贫理念及创新实践,全方位展示我国及陕西扶贫成效,组织项目签约。

 

  二、国内联合进入高质量发展过渡期

 

  (一)投资项目规模大,省内投资额整体平稳

 

  根据投资项目数来看,位居前列的五位分别是西安、渭南、安康、商洛、延安,其项目数分别为437261201196183。其中西安的项目数优势较大,占省内所有代表团的22.9%,较第三届丝博会提高了5个百分点。

 

  就总投资额而言,位居前列的五位分别是西安、咸阳、渭南、延安、商洛,其投资总额分别为7391.691681.581596.80676.50631.35亿元,五个分团共吸引了11977.92亿元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81.2%,其中外地投资额为10916.2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4.0%,其中杨凌、安康、延安、咸阳、宝鸡吸引外部资金数等于总投资额。

 

 

  (二)行业整体结构平稳总投资额波动正常

 

  本届丝博会国内联合行业中,制造业一枝独秀,项目数为717个,占省内项目总个数的37.7%,较上届扩大5.5个百分点,且在两届中都位居榜首;投资额为3809.11亿元,占省内总投资额的25.8%,较上届扩大5.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本届投资额明显降低,铁路、船舶、航天与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额明显增加,公共运输项目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同时加大对食品制造业的投资,加大了食品质量生产项目。

 

  其次,在本届丝博会,项目数增加的还有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涨幅较大的为租赁业。投资额增加的多为民生行业,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较上届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亿元以上大项目为主体,西安投资比重上升

 

  从投资规模看,国内联合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亿元以上大项目,项目个数为1372个,占大会签订项目个数的72.1%。百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2880.0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9.5%,亿元以下项目的投资额仅占2.3%。其中西安、咸阳和铜川投资额占总投资比重较第三届丝博会分别增长5.7%0.9%0.7%

 

 

  (四)投资方式

 

  1.投资年限集中于15年期。

 

 

  合同投资项目年限主要集中于五年期及以内,1-5年期的项目1826个,占总项目数99.1%,投资额为13808.47亿元,占大会总投资额的95.4%,其中外地投资额10259.31亿元,占总投资额70.9%。三年期项目个数和金额增长明显且占比最多,其中项目个数701个,占总项目数38.1%,对应投资额5918.80亿元,占比40.9%

 

  2.投资方式多元,合作与“其他”投资方式占主导

 

  国内联合项目涵盖了所有投资方式。合作方式的项目个数和投资额最多,其中项目数为920,占总项目个数48.4%,投资额为5615.95亿元,占总投资额48.7%。以政府部门与外地企业之间合作方式(其他)的项目个数和投资额较上一届增长明显,其中项目数878个,占总项目个数的46.2%,占比扩大21.5个百分点,投资额7216.37亿元,占省内总投资额的48.9%,占比扩大14.3个百分点。合资项目个数84个,占省内总个数的4.4%,投资额为422.63亿元,占省内总投资额2.8%。托管、租赁、承包、经营权转让以及兼并这五种合作方式占比仍较少,仅1.1%,投资额占比0.3%

 

 

  (五)吸引外地资金比重增加,投资主要来源于沿海发达省市

 

  陕西各地吸引外地投资能力显著提升,国内联合项目中省际投资总额为9247.02亿元,占陕西国内联合项目的62.7%。其中外地投资额8259.55亿元,占省际总投资额89.3%,较上届扩大2.6个百分点。

 

 

  陕西各地市分团吸引投资差距缩小,其中西安分团吸引投资额最多,为4374.17亿元,占全省46%,咸阳分团吸引投资的比重增加明显,咸阳分团投资额占全省总投资额的11.4%,较上届扩大3个百分点,汉中分团吸引资金增加60.19亿元,成为全省唯一吸引资金增加的地市。全省各项目平均投资额为7.75亿元,榆林分团项目平均达到25.11亿元,位列各分团首位,西安以项目平均21.44亿元次之。

 

 

  陕西与外省签订项目1013个,项目投资主要来源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其中,排名前几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234)、江苏(128)、上海(104)、广东(103)、浙江(84)和深圳(72),共占总投资项目数71.6%。在投资金额方面,北京和广东分别以3096.31亿元、1253.89亿元位列前两名,占陕西与外省投资总额50%

 

 

  三、陕西利用外资重回高峰

 

  陕西承担着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是全国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第四届丝博会已然成为与世界交流交融的国际化合作平台,本届大会引进外资项目成效卓越。本届丝博会暨东西部项目洽谈会,陕西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7个,合同额113.84亿美元,实现122.3%的大幅增长,与往年相比翻了一番,重回高水平高位。

 

  (一)西安利用外资总投资额独占鳌头

 

  第四届丝博会陕西11个分团中,对外投资额位于前3位的分团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24个,总投资额106.74亿美元,占省内所有分团总投资额93.8%,其中西安处于翘楚地位,总投资为79.4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69.8%;本届丝博会在利用外资方面形式一片大好,实现总投资翻番的分团有西安、咸阳以及铜川等分团,其中西安分团利用外资总额同比增长209.9%

 

 

  (二)利用外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本届大会陕西各代表分团共与8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比较去年签约国家或地区数减少3个。在这8个国家或地区中,投资额位于首位的是中国香港,其次为韩国,分别投资84.45亿美元和27.43亿美元,共占陕西利用外资总投资额98.3%,几乎囊括所有对外投资额。其中中国香港增势凶猛,总投资额增长66.43亿美元,同比增长367.6%,与陕西的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三)新兴行业异军突起,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本届大会投资行业较为集中,在涉及的11行业类别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投资额共101.72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89.4%。其中制造业较往年仍保持领先地位,投资额为69.4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1.0%;列第二位的房地产业投资额为32.31亿元,房地产业着重与高新科技研发基地的建设,与科技结合,有利于巩固科技行业的发展;体育业、教育业以及仓储业实现零突破,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陕西利用外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利用外资年限总体增加,合作更加稳固

 

  本届大会利用外资不仅投资总额增加,而且投资年限总体增加。陕西省本届签订利用外资合同的年限超过4年的总投资额为71.2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2.6%,占比提高38.8个百分点。其中合作年限为五年的投资总额占比最高,达到53.3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46.8%,占比较去年扩大了26.7个百分点。

 

 

  四、高新技术交易大幅回升,涉及行业较广

 

  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有利于不断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本届大会陕西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项目共7个,总投资额为70亿元,较上届增长1248.7%

 

  在陕西省高新技术成果交易签约项目中,铜川分团签约4个项目,交易额为15.5亿元,占陕西总交易额的22.1%。汉中分团签约3个项目,交易额为54.5亿元,占全省总交易额的77.9%

 

 

  本届大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涉及行业较多,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以及商务服务业等。其中,商务服务业成交额最高,达到52.0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4.3%,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交额分别为6.00亿元和8.00亿元,且占比分别为8.6%11.4%,其余行业有待进一步扩大成交规模。

 

 

  此外,除高新技术交易合同项目外,协议项目达成了5个,总交易额为12.30亿元。其中,韩城分团达成了4个协议项目,交易额为6.80亿元,汉中分团达成了一个协议项目,交易额为5.50亿元,希望后期加强项目的进一步磋商,促成项目合作。

 

  五、内贸涉及行业相对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

 

  内贸交易对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届大会陕西内贸交易总额为1.73亿元。内贸成交主要集中在粮油土畜类,成交额为1.43亿元,占全省内贸成交额的82.7%,成为内贸交易的主导行业,其他行业仅占17.3,行业集中度较高。

 

 

  在陕西内贸交易总额中,其中咸阳分团成交额最高,成交额为0.92亿元,占总成额的53.2%;其次为宝鸡分团,成交额为0.6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8.7%;延安分团成交额最低为0.1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1%。内贸成交额主要集中在关中城市,陕南和陕北城市成交额明显较低,地域分布明显不均。

 

  六、外贸涉及行业单一,对外投资仍未实现零突破

 

  对外贸易可以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陕西外贸成交总额为0.008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粮油土畜类,仅铜川分团签订了外贸投资项目,成就了陕西的外贸交易。

 

  对外投资项目有利于加快陕西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发展价值。本届大会中,陕西对外投资合同项目未有成功签约项目,相应的总投资为0,但有2个协议项目,总投资额为0.72亿元,加紧项目的沟通协作,力促项目实现签约。

 

  七、本届丝博会亮点

 

  (一)大西安新中心新特区的独特魅力——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展馆位于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1馆,展位面积783平方米,展示主题为“以城聚产产业兴城”。布展以突出国际化为主线,以“大气、美观、时尚”为设计原则,增加沉浸式互动体验,结合新区产业项目,集中展示西咸新区科技研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成果。展馆现场,机场三期规划沙盘、智能分拣机器人、钛金属材料研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展品十分抢眼;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互联系统、民用小型火箭等科技产品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成为展馆里当之无愧的颜值担当;代表着高端制造技术的先进设备、高性能电动轿跑汽车,以及富有秦汉历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等更拉近了丝博会与老百姓生活的距离,让人眼前一亮。本届大会交易成果丰硕,成功签订各类合同38个,投资总额500.37亿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1个,总投资额0.15亿美元;国内联合项目37个,投资总额高达500.22亿元。国内联合项目合同中与外省签订有10个项目,总投资额169.95亿元。除此之外,西咸新区有70个国内联合协议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526.48,充分展现了大西安新中心新特区的独特魅力。

 

  (二)高新技术交易分布广,商务服务业为主导行业

 

  高新技术的作用在于直接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影响市场。本届大会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主要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与往届不同,本届更倾向于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本届大会高新科技成果交易额为70亿元,较上届增长1248.7%。与去年相比,大会涉及行业明显增多,包括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及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等。其中,商务服务业最高为5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4.3%,成为高新技术交易的主导行业。

 

  (三)西北明珠放光芒

 

  外资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合理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工作一个重点。陕西本届丝博会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7个,合同额1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3个百分点,引进外资成果显著。陕西省鼓励外资引进,并且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加了对外资的有效利用,通过技术溢出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本省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

 

  1、国内联合项目减少,投资行业集中度过高

 

  陕西省国内联合项目1902个,较上届减少130,总投资14743.50亿元,同比下降22.4%。投资行业中,制造业较第三届丝博会增长62个,占项目总数37.7%,行业投资过于集中,并且制造业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这三个行业项目个数和总投资额均较去年减少近三成;采矿业项目数不变,但总投资额较上年增长2倍,金融业投资总额426.3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8%,同比下降2.1%,基础性行业投资力度不足,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投资过大。国内联合整体项目数量较多,不能只局限于纸质签字合同,同时后期面临跟踪项目落实大量工作,加强投资项目落地实施。

 

  2、外贸涉及行业单一、对外投资仍未实现零突破

 

  对外贸易不仅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加速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本届大会中陕西外贸全部集中在粮油土畜类,成交总额仅有0.0089亿美元,在总投资额中占比较低,涉及行业单一且规模较小。对外投资项目有利于加快陕西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步伐,利用国外资源提升企业价值,为陕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机遇。本届大会中,陕西对外投资合同项目总投资仍未实现零的突破,走出去的步伐仍较艰难,只达成2个协议项目,总投资额为0.7216亿元,后期需进一步促成合作,实现对外投资新突破。

 

  3、利用外资国际化规模缩减

 

  本届大会陕西各代表团与8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比较去年签约国家或地区减少3个,虽然投资规模增大,但是签约合同集中于2个国家或者地区,与国际其他地区联动减少,不利于将陕西人文传播于世界各地,同时对于更好的参与世界交流,吸引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科学技术或设备的广泛度有所降低。

 

  4、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缺乏高质量发展项目

 

  陕西是内陆型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发挥着西部地区与世界广泛合作的枢纽作用,作为备受世界关注的国际化合作平台,本届大会陕西省利用外资总投资额为113.84亿元,其中仅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签约项目,投资额为0.1513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0.1%。签约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有新加坡和印度,涉及行业范围只有餐饮业和商务服务业,缺少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合作项目。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外贸、对外投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签约项目。

 

  九、几点建议

 

  1、引导行业投资多样化,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型,陕西丝博会招商引资也要从主要依靠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矿业的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科研创新实现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现先进制造业,控制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加大对农、林、牧、渔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技术等行业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大力培育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氛围,引导行业投资多样化,促进行业平衡发展。重视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投资,着眼民生,重视居民基础行业建设,发掘新能源,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从提质增效的角度,加大信息技术等创新性项目的引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随着丝博会暨西洽会的内涵不断更新拓展,过去只注重项目数量的粗方式招商引资方式,应逐步向区域高质量发展对项目需求方面转变,只有高质量的项目在陕西落地生根,才能有效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贸易健康发展

 

  对外贸易是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对外投资有利于企业实现资金最大化收益,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因此,陕西应加快促进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发展步伐,首先要“引进来”,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材料,开展直接贸易,组织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贸易促进体系,从而实现内贸带动外贸发展。其次要“走出去”,组织具备条件的省内企业参与各类专业展会和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组织专业贸易小组赴重点开拓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和产品推介。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这个平台,在每年的宣传计划中,加强外贸与外资发展的总体性宣传,整体推介陕西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3、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入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陕西需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并建立健全为外商投资服务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以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各部门相互间协调配合,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为陕西吸引外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将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出口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引进项目工作起点高,步子大。

 

  4、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平台优势达到共赢

 

  陕西应以丝绸之路为契机,全面发掘本省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之间潜在的互补互利机会,全面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及区域经济体之间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关系。一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提升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水平,建立并完善陕西自贸区,营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二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建设双边经贸合作区,引导企业开展“集群式”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格局,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是充分利用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这个平台,加强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融交流,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