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企业创新活动平稳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企业创新活动平稳发展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2-11 10:05
字号:
打印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也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我省企业创新活动及相关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对15017个企业开展了创新调查工作,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66个;特、一、二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71个;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部分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6980个。

 

  一、企业创新活动总体情况

 

  2017年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5805个,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为38.7%,较2016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5541个,所占比重36.9%,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

 

  1、从四种创新活动类型开展情况来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比重较去年降低,非技术创新活动比重略有提升。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21.9%,较去年降低0.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11.9%,较去年降低0.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16.1%,与去年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实现组织(管理)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34.1%,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实现组织(管理)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28.4%,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实现营销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25.4%,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2、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越高。大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为65.7%,较去年降低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44.0%,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为38.3%,与去年持平;微型企业为23.2%,较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

 

  3、从行业分类来看,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相对活跃。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45.6%,较去年降低0.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所占比重32.4%,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34.0%,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二、企业创新活动特点

 

  1、高技术行业创新活动普遍活跃

 

  在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大于100的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创新带动作用明显。75.8%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企业、71.8%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64.4%的医药制造业企业和62.5%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45.6%66.8%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比全省服务业平均水平高出32.8个百分点。

 

  2、非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发展影响显著

 

  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5542个企业中,有35.7%的企业认为组织创新对企业影响最大,30.3%的企业认为营销创新对企业影响最大,而认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比重分别为20.8%13.2%。工业企业认为四种创新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基本均衡,产品创新影响最大比重最高28.2%,营销创新影响最大比重最低22.7%。建筑业企业更认可组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力,认为组织创新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比重高达72.2%,远高于对其他三种创新类型的认可程度。服务业认为组织创新与营销创新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比重分别为37.8%44.1%,高于产品创新的13.6%和工艺创新的4.6%

 

  3、创新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不断增加,从经费结构可以看出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对外部技术和设备软件的依赖度降低。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196.4亿元,占创新费用的64.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外部研发经费支出14.2亿元,占4.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90.4亿元,占29.5%,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5.6亿元,占1.8%,下降0.6个百分点。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60%的企业对创新成果进行了知识产权或相关措施保护。3.8%的企业申请了发明专利,4%的企业申请了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12.4%的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2.2%的企业进行了版权登记,8.5%的企业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2017年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139件,其中已被实施的发明专利11290件,占有效发明专利的62.2%

 

  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1、人才是制约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源源不断创新的关键因素。在开展创新的企业中,有69.2%的企业认为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创新成功有高度影响,工业企业这一比重达到74.3%。但同时,在对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的阻碍因素调查中,32.1%的企业选择了“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分别比排在第二位的“没有创新必要”和第三位的“创新成本过高”高出11.513个百分点。而技术创新活跃的工业企业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的比重更是高达34.9%。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与流失,直接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和高科技开发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

 

  2、企业家对创新作用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灵魂人物,是企业内部创造力的主要源泉,其思维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其做出的任何决策都直接关乎企业的兴衰。调查发现,未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对创新作用的认同度要远低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形成越不创新越认为创新无用的怪圈。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3.3%的企业家认同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和一定作用(23.8%认为起重要作用),但仍有16.7%的企业家认为不起作用,而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及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中分别只有4.9%2.5%认为不起作用。在阻碍企业创新的各因素中,高达20.6%的企业认为没有创新的必要,24.9%的未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认为没有创新的必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仅有14.3%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行业这一比重高达33.9%,而在企业创新活动活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比重仅有4.1%5.4%

 

  3、企业创新合作意识不强

 

  创新合作是企业弥补自身技术创新资源不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在调查企业中仅有16%的企业开展了创新合作,其中工业企业23.9%、建筑业企业10%、服务业企业10.5%。创新合作度明显偏轻,表明企业还不擅于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在创新合作企业中产学研合作企业占比43.8%,不足五成,其中65.4%以在短期内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为合作形式,而在企业或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中设立研发机构实现长效创新合作形式的比重仅有33.1%

 

  4、创新激励措施缺乏长效机制

 

  在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中,选择增加工资或奖励作为创新激励措施的企业有87.8%,选择岗位调整或升职机会的84.7%,而选择培训或深造机会的77.4%,选择股权或期权的只有30.5%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1、建立适应省情的人才发展体制

 

  一是加大我省创新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破解地区人才结构性矛盾;二是创新人才选拔和使用方法,不人为设置门槛,不论资排辈,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三是注重研究和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对人才的激励不限于高工资高福利待遇,积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四是建立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人才的归属感,真正做到留人留心。

 

  2、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

 

  一是通过荣誉表彰、物质奖励等适当的激励机制强化企业家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二是通过企业家论坛、年会、参观等形式提升企业家自身业务素质,提升其对创新的认识;三是强化企业家的竞争意识,通过其他企业成败案例促其认识到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更新产品,才能开拓市场,获得发展;四是将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选拔到企业的领导岗位。

 

  3、强化创新合作意识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要改变自主创新就是关起门来自己研发的错误认识,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是以开放合作为基础的;二要建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之间的技术合作信息平台,为创新合作需求双方沟通交流架设桥梁;三要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依托现有各类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