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渭南、延安苹果生产情况调查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渭南、延安苹果生产情况调查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1-24 17:27
字号:
打印

苹果受灾减产 销售价格抬升

 

  为及时了解全省苹果生产情况,省统计局赴渭南、延安2地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工作涉及农户、合作社及果业生产企业。以期通过调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为全省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全省苹果生产总体判断

 

  全年苹果生产受春季冻害影响,整体呈现产量下降、单果重量上升、优果比例增加的特点。苹果销售价格高开高走,果农生产积极性高涨,继续扩大果品种植面积的意愿提高,涉果企业信心满满。

 

  (一)天不作美,花期冻害严重。201845-7日,正是中晚熟苹果开花时期,全省遭遇了大范围降温天气,从关中到陕北果区无一幸免,苹果主花普遍冻伤,挂果量明显减少。果农反映,这次霜冻呈片状、带状分布,在同一区域受灾程度不同,低洼地重于坡地,迎风地重于背风地,老园重于新园,施用化肥果园重于施用农家肥果园。

 

  从延安、渭南两市情况看,延安市花期冻害南重北轻,北部县区由于物候期晚,苹果开花迟2-3天,冻害较轻,座果率在80-100%,南部县受冻较重,总体北部县区座果率比南部县高20%,果业部门预计全市苹果产量300多万吨,同比下降约7%。渭南市果业局调查,全市苹果受灾面积67.49万亩,全市苹果产量预计185万吨,下降22%

 

  (二)科技支撑,防灾效果明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管理规范、科学,注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则果树的树势较强,抗霜冻能力较为明显。近年来,全省果业主产区统一规划,积极推广防雹网、太阳能杀虫灯、诱虫带及粘虫板等防雹、防虫设施,有效的减少了雹灾、虫害对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各地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果园秸秆覆盖、果园滴灌和豆菜轮茬覆盖增肥技术取得初步成效。调研中了解到,为应对可能来临的春寒冻害,延安市各级果业管理部门召开灾前冻害防御现场培训会1450场次,培训干部和果农17.9万人次,指导果农应对春季冻害。宝塔区建园开始就大量施用羊粪、菌肥等有机肥料,积累土壤有机质,树势强,果树自身的御寒能力整体较强。在渭南,合阳海丰果业公司,采用矮密技术种植苹果120亩,有专职技术员指导果园的施肥、剪枝、防虫等果树管理技术,在这次强寒灾害中,产量略有下降,但优果率上升,收入不减反升。

 

  (三)积极应对,减灾成果显著。政府强化引导是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果农积极响应成为防灾减灾的坚实保障。在延安,果业部门统一监管建立生产信息共享平台,气象部门提前一周发出低温预警,基层干部分片包户和果农一起群防群策成为2018年防灾的有效手段。在霜冻期,干部、果农齐心协力创新防冻技术,白天建造土坑式和砖混式熏烟防冻窖,夜晚在园区坚守,当气温达到临界点时采取烟熏等抗寒措施,灾害影响明显小于预期。

 

  从果农访问调查看,白水、合阳灾害损失重于宝塔。白水、合阳11户果农中,受灾轻的减产10%,受灾重的减产60%,平均减产37.5%;宝塔区8户果农中,5户增产,2户产量持平、1户减产25%,减产农户占调查户12.5%,持平和增产户占调查户的87.5%,增产得益于单颗果重增加,挂果面积增加和适逢苹果大年,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防灾措施到位和果园管理到位。宝塔区川口乡牛田寺村果农反映,全组40多户果农,仅有一户没有按照政府的要求采取防冻措施,果花冻伤严重,苹果减产达50%以上,其他果农受灾果树苹果减产不超过10%,果农由衷感谢政府的督导及带动作用。

 

  二、苹果销售价格普遍上涨,销售顺畅

 

  (一)苹果销售价格大幅提高。由于灾前防范及时,灾后补救到位,加之后期雹灾、旱灾、风灾等其它灾害较轻,雨热同步,雨水充沛,苹果整体表现为果个大、单果重,苹果销售价格高开高走。果业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苹果平均价格上涨29.3%,其中早熟品种嘎啦上涨49.2%75mm以上红富士商品苹果上涨23.7%75mm以下红富士商品苹果上涨39.8%,加工果上涨43.3%

 

  据对果农调查结果显示,宝塔区8户果农中,收入增长50%以上。白水、合阳两县11户果农中,2户果农果树属于初次挂果,2户农户收入持平,1户收入增长10%1户收入增长30%,收入减少的有5户,其中2户收入减少30%3户收入减少50%

 

  (二)苹果销售顺畅。随着电子商务园区和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渭南市苹果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延安市苹果总体销售进度同比快14个百分点,其中早、中、中晚熟苹果销售价格增加0.5-1/公斤,10月初已经售罄;晚熟苹果销售价格平均增加1.0-1.5/公斤,至11月初,果园销售已接近尾声。

 

  据对合作社、企业调查结果显示,白水鑫盛果业公司、合阳海丰公司在遭受春寒的袭击中挂果减少,但在公司技术人员的细心照料下,苹果的优果率大幅上升,在销售中,出现了在果品上市期各地客商纷纷提前订购的现象,销售价格提升,公司收入不降反升。

 

  三、果业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

 

  从调研中感受到,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果业(尤其在老果区)仅靠扩大面积已经不可持续,农业政策需要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各地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优势,从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提高果业附加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白水县实行以“融人、融资、融产”为理念的苹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涉农企业为依托,果农可以入股企业当股东,还可以将果园全托管或半托管给涉果企业,还能参与到仓储、物流、果品深加工等环节,实现多渠道、多方式增产增收。

 

  苹果期货成为苹果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随着全球首个鲜果期货品种——苹果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为苹果生产企业和果农提供了定价和避险工具,支持苹果优势产业发展,稳定果农收入,同时引领苹果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方向。

 

  延安市积极探索在产业后端整理上下功夫,推进以苹果分级分拣、冷藏冷运、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为主的产业后整理,把注重苹果生产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上来,把多品牌营销转向“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品牌上来,把田间地头混及销售转向智能化分选苹果“大小、颜色、形状、糖度、硬度、瑕疵、霉心病”等产业后整理上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果农、企业、合作社在全产业链上都增收。据对延安市宝塔区黄土情工贸公司、丰冠果业公司苹果产业后整理现场调查,整理后苹果售价平均高出1.63/公斤,果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建议与启示

 

  (一)果业做大做强,政府助力不可或缺。要使得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建立规范化、营销方式组织化,靠果农户单打独斗显然不利于果业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在推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应用方面,在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培养、组织农户规范生产、引导果农因地种植品种、树立品牌意识、推动果业保险、捕捉市场信心与机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关键是提高果农的素质。目前果农总体呈现一高一低(年龄高、文化水平低)的特点。由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外出从业,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果农大多是科学文化素质低,自身劳动能力低下,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的人员,既难以应对果园繁重的日常作业,又制约着新型果园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据这次调研,完全管理果园的农民年龄最小也有43岁了,果农普遍在50岁以上,座谈中果农感叹他们是“末代农民”。苹果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专业性新型职业果农作为支撑,因此,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工匠式劳动力是当务之急。

 

  (三)高质量发展苹果产业成为保障果业稳步向前的当务之急。我省果业发展以小农户为主,基础建设薄弱。苹果适生区大多位于渭北旱塬及陕北高原地区,山多沟深,干旱少雨,没有灌溉条件,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霜冻、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果园配套基础设施欠缺,人工影响和抵御天气变化能力差,致使多数果园属“雨养型”果园,果树生长多处在干旱状态,成为困扰苹果提质增效的瓶颈。完善果业生产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果园喷灌、滴灌,建设防虫、防雹、防霜冻设施,为苹果的优质、稳产、高产提供基础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