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口养老需求与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
现如今,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我们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了解我省老年人养老需求以及养老机构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调研背景、方式和内容
调研背景:2017年陕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645万人,较2010年增加约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6.81%,较2010年提高了3.96个百分点。
调研方式和内容: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取了全省107县(区)的1626名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所选老年人口样本分布为:西安市300人,铜川市80人,宝鸡市150人,咸阳市150人,渭南市240人,延安市230人,汉中市100人,榆林市150人,安康市100人,商洛市100人,杨凌示范区20人。对老年人口的居住地城乡属性、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养老需求、身体状况、所忧所盼等内容进行访问,最终,收回老年人口调查问卷有效样本量1620份。
本次调研还完成了养老机构调查问卷,样本涵盖全省107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1-2家养老机构,就养老机构中护工的来源、护工年龄结构等进行访问,得到有效样本152份。
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的老年人年龄结构分布:52.1%在60-69岁,34.2%在70-79岁,80岁及以上占12.8%。其中主要生活在城镇的老年人占51.5%,48.5%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农村。
二、老年人生活情况
1、主要经济来源:八成多主要依靠离/退休金、政府补贴、劳动收入等
被调查的1620名老年人选择的主要经济来源依次为:依靠离/退休金的老年人占32.8%、依靠政府补贴的占27.9%、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22.9%、靠劳动收入的占21.9%,只有5.6%的老年人选择了财产性收入、积蓄。表明政府发放的工资或者补贴是我省多数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收入依靠自立的占82.6%(离/退休金、政府补贴、劳动收入),同时也反映出我省老年人依靠投资收益较少。
2、收入情况:以1000元为分水岭,表现出较强的城乡差异
从收入情况来看,多数老年人月收入不高。分城乡来看,城镇老年人月收入集中在1000-2000元和2000元以上的占一半,分别占比是28.0%和25.2%;乡村老年人月收入则在0-500元和500-1000元的较多,分别占52.4%和32.2%。
3、开支情况:近七成的老年人月支出在1000元以内,饮食、生活用品、医疗保健是主要支出项目
调查显示,有37.5%的老年人每月日常开支在500元及以下,30.1%的老年人在501-1000元之间,19%的在1001-2000元之间。日常开支也带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城市老年人每月的日常开支在1001-2000元和501-1000元最多,分别占比28.0%和27.2%,农村老年人每月的日常开支以500元以下和501-1000元占比最高,分别是52.4%和32.2%。这是由于城市本身生活开支较高,所有的吃穿用度都需要花钱。
老年人的日常主要开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73.1%的老年人选择日常开支主要是饮食,70.0%的选择了生活用品,还有61.9%的选择了医疗保健。
4、子女情况:八成被调查的老年人有两个及以上子女
从调查对象子女数量看,被调查者中43.3%的有3个及以上孩子,39.5%是2个孩子,只有14.5%是1个孩子,还有2.7%的没有孩子。调查显示,现阶段进入老龄化的独生子女父母占比较少,且大都集中在60-70岁的年龄段,大多还未出现实际的养老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会步入高龄,未来的养老问题可能将出现新情况。
5、生活情况:超七成生活靠自己或者配偶
从调查对象主要靠谁照顾生活看,选择自理和配偶的占76.2%,选择靠子女的占22.9%,选择亲友、保姆/钟点工、社区、其他等选项的非常少。
从调查对象主要的居住状况看,53.6%的老年人和老伴居住,其次是29.7%的老年人和子女或者其他人居住,再次是14%选择了独居,只有较少老年人选填了养老院或者相关机构。
6、身体情况:六成多老年人处于健康状态
调查显示,受访老人选择了健康或基本健康的占到61.8%,不健康,但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的占34.2%,生活不能自理者是4%。对于生活不能自理者,有44.4%依靠子女照顾,22.2%依靠保姆或钟点工,16.7%依靠配偶的照顾,个别人选择了亲友、社区或者其他。
三、老年生活的担忧,养老机构的困难
为了尽可能掌握我省老年人口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将日常生活的困难和对老年生活最担忧的事情回答设计为多选项。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健康是中心,经济和医疗是基本点
1、医疗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头等大事
超八成老年人对于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需求集中在医疗服务。在选项“您希望社区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可多选,限选3项),有以下选项:日间托管,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其他。有81.5%的老年人选择希望提供的服务是医疗护理,其次有69.3%的老年人选择了生活照料。
七成老年人最期盼政府在养老方面做的工作是医疗方面。在选项“您最期盼政府在养老方面做的工作是?(可多选)”,排名第一的是69.3%的人选择了医疗方面,社区医院给老年人可以开老年常用药。
由此可知,不论是希望政府助力还是社区帮忙,医疗都是受老年人关注最多、也最迫切的,所以面向老年人的医疗应是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2、健康状况、经济保障、生活照料是老年人最担忧的三个主要方面
在对于老年生活,您最担忧的问题是?问卷设置6个选项(可多选):经济来源无保障,没人照料生活,健康状况不好,生活孤独寂寞,给子女增添负担,其他。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更加关注自身的情况,希望自身健康、宽裕,来改善或提高晚年生活。72.9%的老年人选择最担忧健康状况不佳,53.3%的选择了经济来源保障较低,39.9%选择没人照料生活,还有39.2%选择给子女增添负担。
3、医疗便利、社会关照、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最希望政府或有关部门做的三项迫切工作
医疗依然高居榜首,69.3%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医院给老年人开老年常用药,57%的希望社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照,44.8%的希望建立较多的老年人服务设施。通过调查看出,就医问题是最受老年人关注的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在社区医院设立老年人门诊或者能给老年人开具处方类常用药,避免了他们去大医院就医的困扰。
(二)养老方式的选择
1、“养儿防老”依然是主流思想,在高龄老人中表现的较为明显
调查显示,有75.9%的受访老人对“养儿防老”的观念认可或者基本认可,其中,42.6%表示认可,33.3%表示比较认可,表示不认可和不好说的老人分别占11.7%和7.1%。可见,受访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较重。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年龄越大的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越强,调查显示,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80.0%选择了认可或基本认可“养儿防老”。
2、家庭养老是首选,子女数量影响老人养老方式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有48.3%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依靠子女;其次是36%的选择了靠自己,家庭养老为主,有时候雇人帮忙;排在第三位的是住养老院,占12.8%;为数不多的人选择了和好朋友们抱团养老,社区养老,选择社区或者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可见,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
进一步分析发现,子女数量对受访老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影响。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受访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逐渐上升,且更倾向于家庭养老,依靠子女。独生子女父母,有44.1%的选择养老方式是靠自己家庭养老为主,有时候雇人帮忙,这也是选择最多的。只有6.5%的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养老院还不是特别接纳。
3、不选择养老院的主因是经济
在调查“您不选择养老院的原因是?(可多选,限选3项)”这个问题时,排位前三的原因是花钱求人,经济压力大;能自理;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占比分别是70.3%,31.9%,24%。可以看出,经济原因是很多老年人考虑养老院的出发点。所以养老院未来发展,还是要有政府扶持或者有政策帮助,才能让更多老年人住得起养老院。
关于问题“如果您所在的社区有养老服务站(日间托管中心,日托所)或类似机构,您愿意入住吗?”,选择愿意的占35%,不愿意40.2%,不好说24.8%。反映出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比养老院容易被接受,但是所有形式的机构养老都没有居家养老走心。
(三)养老机构的现状
1、资金和护工难招是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困难
在对养老机构调研中,“本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发展困境是?资金,场地,扶助政策,护工难招,无,其他”,52.6%的养老机构选择了资金,还有51.3%选择了护工难招是最突出的问题,其他就是政策扶助或者场地,个别机构选择了没有困难。对于“本机构主要缺少的人员是什么?”,71.1%的机构选择了护理人员,其次是55.3%的选择了医务人员。
2、护理人员年龄以45岁左右为主,养老机构特别需要充满爱心的护理员
调查“本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龄构成?”显示,35岁及以下的护理人员占19.8%,36-45岁占34.5%,46-55岁占33.7%,55岁及以上占12.0%。可以看出,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集中在36-55岁这个年龄段,由于护理工作辛苦,所以愿意来工作的人大多是年龄偏大。
3、超八成护理人员来自农村和镇
本次调查显示,有83.1%的护理人员来自于农村和镇,其中57.7%来自农村,25.4%来自于镇。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职业培训较少,老年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不足,难以满足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要求。此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较低,工作强度大,人才流失严重,也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议
(一)大力实施医疗便民措施,提供老年人更多的医疗便利
医疗是老年生活最大的问题。老年人希望社区医院能开常用处方药,下放社区医院开老年常用处方药权限,避免老年人跑大医院;当他们行动不便时,社区医院可以为他们提供简单的上门诊疗服务;对于需要进入大医院治疗的,希望社区或者医院提供有偿服务,帮助行动不便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送入医院。
(二)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减轻老年人养老经济负担
一是履行政府托底的保障职责,办好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保障性养老机构,对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实行政府供养,并适时提高供养标准;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补助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三是进一步扩大老年人的医疗报销范围与比例,逐步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
(三)因地制宜,帮助部分农村的贫困老年人过个暖冬
对于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考虑城市尚未住满且有意向提供爱心服务的养老院与农村老年人一帮一,在冬季供暖的四个月中,养老院提供优惠的价格,相关部门提供费用,安排农村的贫困老年人在城里过一个暖冬。
(四)加强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护工难招,特别是有护理专长的护工,一是有关部门能够开展规范、系统的在职人员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逐步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执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严格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鼓励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四是逐步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相对合理的薪酬体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加养老服务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