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全省气候条件总体良好,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程度低,有利于粮、油和园林水果生产,全省农业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受高温伏旱和饲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关乎群众生活的蔬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逐渐回升。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共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90.95亿元,同比增长3.5%。
一、全省粮食喜获丰收
秋粮生长发育期,全省秋粮产区降雨充沛,温度、日照条件适宜,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轻度发生,全省粮食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08.97万亩,下降0.4%,预计粮食总产量1225.20万吨,增长2.6%。
(一)夏粮产量略降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全省夏收粮食面积1662.44万亩,同比增长0.3%,其中:小麦面积1450.96万亩,增长0.4%。全省夏粮产量438.3万吨,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401.77万吨,下降1.1%。夏粮单产264公斤/亩,下降1.0%,小麦单产277公斤/亩,下降1.6%。夏粮产量高出了近五年平均产量7.7万吨,处于历史第三高位。
(二)秋粮喜获丰收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全省秋收粮食面积2846.53万亩,下降0.9%,其中:玉米面积1769.21万亩,下降1.5%,稻谷面积158.09万亩,下降0.2%,薯类面积351.11万亩,下降0.4%。预计秋粮产粮786.90万吨,增长4.6%,其中:玉米产量583.84万吨,增长5.9%;稻谷产量80.49万吨,下降0.1%。
据气象局卫星监测结果显示,秋粮长势好于去年同期的面积占52%;与去年持平的占21%;略差的占27%。从分品种和分区域来看,春玉米好于夏玉米,陕北、渭北地区降雨偏丰,增产幅度大;关中地区气象条件优于常年,增产比较明显;陕南地区局部灾害对粮食影响不大,整体呈增产趋势。
据农业厅苗情监测数据显示,玉米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明显,全省秋粮丰收在望。
1、秋粮生产有利因素:一是降雨充沛,生长条件优。秋粮生长前期,全省平均降雨量273毫米,较常年增多18%,为近20年来历史第三多年份,且降水区域分布和时间分布均匀。春播区平均降雨量325毫米,较常年偏多26%;夏播区平均降雨量286毫米,较常年偏多11%。二是播期及时,播种基础好。今年小麦适时收获,夏收较为集中,夏玉米都播在高产期;春玉米播期略为推迟,但温度、日照条件适宜,生长期气象条件匹配;加之春、夏播雨量充沛,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秋粮生产基础较好。三是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轻度发生,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形成。其中大、小斑病略重于去年,玉米螟发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二代、三代粘虫发生面积明显减少。秋粮生长期未出现长时间、大面积持续干旱,洪涝灾害局部发生,生物灾害和自然灾害影响有限。
2、不利因素:关中中东部7、8月份伏旱持续时间较长,出现插花旱,部分地区由分散性干旱扩展成区域性干旱,对今年秋粮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济作物受气候影响较大
三季度,全省油料生产形势较好,蔬菜、水果价格普遍上涨。但受前期极端天气影响,预计全省蔬菜、水果生产有所下降。
(一)全年油料产量稳定增长
据统计,全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27.23万亩,增长2.3%,其中:夏收油料播种面积269.52万亩,增长1.3%,秋收油料播种面积157.71万亩,增长3.8%。低温冻害致使夏收油料减产,夏收油料产量37.82万吨,同比下降1.1%。秋收油料生长期气候条件明显好于往年,特别是秋收油料的主产区陕北,雨水充沛,时空分布好,雨热同季,有利于油料产量的形成,秋收油料产量23.85万吨,增长10.9%。
(二)苹果因灾减产,价格普遍上涨
4月初,全省强寒潮降温天气,正处花期、蕾期和幼果期的苹果、猕猴桃、葡萄、樱桃、杏、李等果树普遍遭受早春花期冻害,全省果品生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预计全省园林水果产量、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气候因素影响,苹果的座果率明显降低,果业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苹果亩均投入明显下降,亩均投入1594元,下降9.1%,其中套袋和雇工费分别下降24.3%和17.8%。截至9月底,全省园林水果累计产量588.57万吨,增长1.3%,其中苹果产量297.5万吨,下降1.6%,猕猴桃产量285.4万吨,增长1.2%。
果业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省主要果品销售形势较好,销售价格高、销售畅。目前红富士苹果每斤交易价格较上年同期普遍上涨0.5-0.7元以上,且销售顺畅。主产区采购商明显增多,优质货源紧缺,以洛川70mm以上纸袋为例,销售价格4.2-4.6元/斤,较上年上涨1元以上。
(三)蔬菜生产稳定,价格上涨
据物价局价格监测显示,全省蔬菜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截至9月月底,省物价局监测的23种蔬菜零售均价为2.9元/公斤,同比上涨15.8%。4月初,全省区域的强降温、大风沙尘和降水天气,对露地菜及大棚蔬菜生产均造成不利影响,咸阳、西安、渭南等设施农业种植区因大风导致一些抗风能力弱的老旧棚和拱棚被毁损,受损大棚蔬菜亦有不同程度低温冷害。同时7、8月份的高温干旱日数较多对露地蔬菜生产有较大影响,尤其是以叶菜、菜花、芹菜等品种尤甚,致使蔬菜价格不断攀升。全省蔬菜生产增速明显放缓,蔬菜播种面积628.77万亩,增长0.9%。产量1393.46万吨,增长2.8%。
三、畜禽养殖稳定发展,生猪养殖步入盈利区间
受高温天气、养殖成本增加、环保投入增大等因素影响,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持续攀升,生猪散养户转亏为盈。近期我国一些地方出现“非洲猪瘟疫情”,虽然目前我省没有发生疫情,但养殖户普遍担心消费者因恐慌而减少市场消费,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存、出栏小幅下降。
(一)畜禽养殖存出栏窄幅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截至9月底,全省生猪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分别为827.8万头、760.1万头、59.8万吨,下降4.6%、1.3%和1.4%;牛存栏154.6万头,下降2.3%,牛出栏43.8万头,增长1.8%,牛肉产量6.4万吨,增长1.5%;羊存栏827.5万只,下降4.4%,羊出栏549.3万只,增长1.5%,羊肉产量8.2万吨,增长1.0%;家禽存栏6912.5万只,下降6.5%,家禽出栏3323.8万只,下降9.8%,禽蛋产量40.0万吨,下降5.4%,禽肉产量5.4万吨,下降10.0%。
(二)畜禽产品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步入盈利区
省畜牧局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活猪及猪肉同比均呈下降趋势,经过连续上涨,降幅逐步收窄。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测算,全省平均猪粮比价为7.35︰1,生猪养殖向上突破盈亏平衡点6,生猪养殖在盈利空间运行。
(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
省畜牧局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企业饲料用玉米平均进厂价格2.0元/公斤,环比下降0.5%,同比上涨2.1%;豆粕平均进厂价格3.5元/公斤,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8.0%;小麦麸皮平均进厂价格1.7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8%。
四、发展建议
(一)加大动物疫情监管,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目前非洲猪瘟疫在全国呈现零星点状发生,各级畜禽主管部门要强化实时监测、报告工作,畅通政府畜禽疾病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养殖户培训,提高养殖户畜禽疫病的自我防范能力,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疫情的发生。同时要继续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检疫检测制度,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化解消费者的顾虑。
(二)加强秋收作物管理和收获工作
充分利用好当前的有力气候,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管、秋收工作,做好后期秋淋天气的应对准备,有序的组织好农业机械开展秋收,确保颗粒归仓,加大农技指导力度,做好农村的秸秆还田工作,引导农民合理的种植和适期播种,将小麦播种到适播期。
(三)加大果园管理,提高果实品质
各果区应狠抓果园小气候调控,重点做好补光降湿两项工作,提高果实糖酸比、着色面积及红度,确保进一步提高我省苹果品质。预计后期降水偏多,病虫害有加重的可能,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保证果实营养供给。
(四)加强设施建设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灾情会商等机制,加大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力度,科学研判灾情趋势,提升防灾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