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是新时代的选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是新时代的选题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1-05 11:10
字号:
打印

——改革开放40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

 

  自1978年改革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二大提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适当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存在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定了非公有制人才大展宏图坚持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会议精神,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我省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占据我省经济的半壁河山,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公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

 

  一、企业单位数量快速增加,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地从强化引导、政策扶持、营造氛围等方面入手,积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度,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显著增加。1997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为77.47万户,2017年增加到162.82万户,2017年是1997年的2.1倍;1997年底全省非公企业单位为2.26万户,2017年增加到60.4万户,2017年是1997年的26.7倍;全省特别是私营企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充、企业资本大幅度提高。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遍及全省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成为全省经济主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贡献逐步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激励和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总量不断扩大,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增强。201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1849.22亿元,较1997年增加11502.17亿元,是1997年的34.1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6.7%提高到了2017年的54.1.%20年提升27.4个百分点。2017年,在全省GDP增量中,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7%,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成果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经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非公企业度过难关,同时,金融危机也加速了陕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批自主产业、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17年,三大产业非公有制增加值分别为459.54亿元、5913.25亿元和5476.43亿元,占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6.4%54.3%59.1%,与1997年比较,一产降低6.3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提升了33.329.8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经济各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二、三产比重明显上升。

 

  四、非公有制工业较快发展,骨干企业逐步壮大

 

  2017年,全省非公企业以能源化工和机械制造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以煤炭、有色金属、汽车、钢铁、医药等骨干工业企业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2017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控股企业5207户,占规上工业总数的85.4%2017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达到4557.83亿元,是1997年的13倍。在工业内部,非公有制工业对整体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2.3%,比1997年提高31.3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工业内部,涌现出一大批像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荣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经济实力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和陕西长宏铝业、彬县煤炭等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形成了一批如“银桥乳业”、“开米”等国家名牌产品。比亚迪、三星、西安杨森制药、西安邦奇制油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入驻陕西,成为陕西发展非公经济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发展信心得到提振,民间投资增势良好

 

  全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发展能力,大幅降低创业门槛,激励投资人自主创业,在政策上首先体现在放宽创业投资主体上。突破过去的规定,允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公司股东或发起人投资设立公司,允许其委托代理人行使自己作为股东的权利。同时将可以作为投资主体组建公司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三个范畴,扩大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村民委员会等更大的范围,非公有制企业家对宏观政策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2017年,全省民间投资达9683.16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4.1%,民间投资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大量的个体经营者在全市城乡星罗棋布,形成了以商品经营为重点,生产资料、中介服务、科技咨询等多形式发展,奠定了大商贸、大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格局。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流通业以其经营分散、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方便居民生活、活跃城乡消费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887.19亿元,是1997年的31.3倍。

 

  七、增加社会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全省城镇化,加快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成为陕西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强省战略、振兴陕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支持了公有制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转型,为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容纳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全省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城乡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来同时也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企业,非公企业在国际大环境下实现了转型升级,优化了产业产品结构。我们在认真总结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要正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扎扎实实的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遇到法律保障不健全、企业融资难,高级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只有清除了非公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维护企业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家创新、开发、创业的积极性,才能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促进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会议精神,促进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