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聚集发展新动能 规模扩大效益增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聚集发展新动能 规模扩大效益增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1-02 10:00
字号:
打印

——改革开放40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

 

  自2010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国家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积极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新兴动能快速崛起,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已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主力军。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状况

 

  201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360.3亿元,2013年至2017年间增速连续保持两位数,实现年均增长13.9%

 

  (一)占全省GDP比重持续上升,贡献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达程度和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连年提升,由2012年的9.1%上升至2017年的最高值10.8%。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新动能,发展速度快于GDP增速、市场化特征明显,活力、效益较为显著的重要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贡献明显。

 

 

  (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大幅增长。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1311户(不含军工),较2014年末净增加420户;实现总产值4343.5亿元,是2014年的1.7倍,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连创新高,2017年占比达到18.5%,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比2014年增加6.2个百分点。这是资源型省份陕西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分七大产业看,我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017年,以上四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066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70.6%

 

  (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持续涌现,发展成效显著。

 

  1.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力度最大。2017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405.9亿元,2013年至2017年实现年均增长8.1%20132017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共3459.2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7.7%,在七大产业中投资力度最大、增速最高。2014年底,我省成立陕西环保产业集团,业务覆盖环保全产业链,“集团军”打开先进环保产业新格局。思安新能源、陕鼓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为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脱颖而出。目前,全省形成了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综合管理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后期将会有一轮较快的发展。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201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5.6%,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8.6个百分点,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份额逐年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全省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突飞猛进。2016年英特尔西安投入生产、2017年西安克瑞斯半导体全线生产,两家大企业带动全省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西安市以三星(中国)半导体存储芯片等项目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20178月陕西省政府与韩国三星电子签署合作协议,投资70亿美元建设三星电子存储芯片二期项目,有力推动了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蓄积新动能。近年来,我省以“出好药、树品牌,全力打造千亿生物医药产业新支柱”为目标,全力推进西安杨森全球供应链等15个重点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17年,全省生物产业实现增加值366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11.5%。美国强生公司疫苗项目落地和产业化;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500亿产值规模的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以及蓝港数字等企业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等推动我省生物产业后续强有力发展。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增速,支柱作用凸显。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入推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246亿元增加到2017363.7亿元,年均增长14.7%。飞机制造作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的主导产业,在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航空类研究所以及西飞、陕飞、西航、庆安集团等骨干航空企业带动下,做好小型机、民用无人机研制以及C919大型客机、ARJ21支线客机研发及生产。中车长客和中车西安合作建设轨道客车造修基地,填补了省内轨道客车整车制造空白。中节能集团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园、正泰智能电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中铁西北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促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5.新能源产业分布集中,潜能巨大。201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增加值202.7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6%,较2013年增加5.2个百分点。从内部六大领域来看,我省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产业,其中光伏设备及元件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增加值占新能源产业一半以上。分区域来看,我省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榆林。西安以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制造为主,依托重点企业,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制造,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以及太阳能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榆林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产业。

 

  6.新材料产业发展劲头足,产业贡献大。2017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362.5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19.8%。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七大产业之首。我省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储备,钛材生产占国内产量60%,钼材生产量亚洲第一,在核电级锆材研发、生产及检测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随着西部新锆高品质钛锆材项目建成,陕西将成为核电堆芯组件材料及器件的唯一供应地。作为我省全力打造新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者信心大增,有力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7.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增长强劲。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规模空前,前景广阔。2017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54.5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8.7%。该产业主要是以大企业带动发展,全省15家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有3家企业,分别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其产值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的92.1%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3669辆,不仅夺得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四连冠,而且连续3年排名全球销量第一。随着比亚迪、吉利等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陕西新能源汽车已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陕西“智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投资规模持续加大

 

  2013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11647.4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1.9%;年均增长22.6%,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高出个7.3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看,以节能材料和环境保护设备制造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最大,2013年至2017年间共投资3459.2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9.7%;其次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五年间共投资1948.4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6.7%;而以比亚迪、陕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风电、光伏产业为代表新能源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三、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较好

 

  2017年末,全省主营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比重大于50%)的工业企业共866户;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296.8亿元,比2016年增长21.1%,比全省非能源工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9.3%,比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82.1元,比2016年提高0.7元;年末资产负债率54.9%,比2016年末下降3个百分点。

 

  2017年末,全省大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60户,全年实现总产值1948.2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45.9%。实现利润总额176.7亿元,比2016年增长16.9%,高出全部工业战新企业1个百分点。从经营指标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4%,比2016年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56.9元上升到63.4元,提高6.5元。企业不断寻找新突破,扩能稳产助力产业发展,2017年陕汽集团、比亚迪汽车不断开拓新兴市场,新能源汽车生产形势良好。三星、美光等企业产能扩大,领跑产业发展,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不断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点,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主赛场,市场前景广阔。

 

  2018年,国家发改委与中国建设银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将共同发起设立规模约3000亿元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基金具体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巨大发展潜力,我省应加快实施新型医疗惠民、新能源、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充电设施、宽带网络、基因测序等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继续领跑陕西经济,扎实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