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十八大”以来陕西绿色发展情况报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十八大”以来陕西绿色发展情况报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08-16 10:02
字号:
打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统计监测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2015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加快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推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厅字〔201645号),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635号),一办法两体系的印发,表明要加强对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考核。2017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对全国各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年度评价,并于12月向社会发布了2016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陕西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1、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绿色发展是陕西能源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陕西是全国能源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由于陕西的自然禀赋特点,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占比较高,生产和消费占比一直在70%80%之间,煤炭资源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煤炭消费比重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陕西推动神态文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3、绿色发展是改善陕西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却有所下降。雾霾天气时有发生,秋冬季节尤为明显,个别时候甚至爆表,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优良天数比率显著降低。2017年全省陕西省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3%2012年全省11个市(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89.2%,五年来我省空气质量总体有较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急需改善。

 

  三、陕西绿色发展重要举措

 

  (一)加强治污降霾,打响蓝天保卫战

 

  1、利用行政手段引导治污降霾

 

  20121月,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节能减排做出了明确的要求;20127月,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到2030年分阶段实施大气环境控制目标;201310月,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陕政发〔201354号),计划经过五年努力,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1311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是全国实施治污降霾之后的第一部地方法规;2015年印发了《陕西省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改革方案》,初步建立起省级及关中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体系、优良天数考核体系和网络化监管体系。今年我省印发了《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改善全省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实施燃煤减量和替代方案

 

  燃煤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少大气污染,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我省积极制订关中地区燃煤减量和替代实施方案,2015年印发了《关中地区2015-2017年燃煤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实施方案》(陕发改环资〔2015848号)。计划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燃煤消费。利用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地热能、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兰炭等清洁燃料替代燃煤消费。

 

  3、加强电厂技术改造

 

  2015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2015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为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减少我省火电对环境污染,近些年我省加快电厂技术改造步伐,在全省主要各大电厂实施技改,华能等各主要电厂实现了超低排放,部分电厂排放标准甚至高于全国标准三到五成,燃煤发电产生的污染大幅下降。

 

  4、实施机动车限号行驶管理

 

  机动车尾气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继北京等多地对机动车限行之后,我省西安市也出台有关规定对机动车进行限行。2016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根据该预案11月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二级应急响应,对机动车进行限行管理。今年以来,西安市将机动车限号限行规定常态化,工作日对一定数量的燃油机动车进行限行管理,这一举措对西安市乃至全省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是治污降霾的有效措施。2006年西安修建我省第一条地铁,并于2011年通车运营,目前我省通车运营的地铁线路达到三条,未来还将修建多条线路,将来西安将拥有23条轨道交通。为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结构,倡导绿色出行,2013年西安成立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其他地区也陆续为市民提供共享单车服务。

 

  (二)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结构

 

  1、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专项规划要求,我省印发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几年来,我省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有序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通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坚决维护投资建设秩序,新能源产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占比进一步提高。

 

  2、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不使用燃油,零排放,对环境污染小,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国家推出新能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2016年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着力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生态环保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

 

  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区、生态景观带、生态功能区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3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关中“百万亩森林”和“百万亩湿地”建设有序推进并超额完成。同时加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全省造林面积不断提高。2017年全省造林面积46.16万公顷,同比增长0.5%,比2012年增长41.4%

 

  2、加大环保治理投资力度

 

  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我省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逐渐增加,占GDP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11.26亿元,比2012年的115.38亿元增长169.8%,占GDP比重达到1.42%,比2012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209.98亿元,比2012年增长254.5%;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85.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01.1%

 

  四、陕西绿色发展卓有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加强环境治理,打响蓝天保卫战,不断推进陕西生态文明建设,陕西绿色发展卓有成效。

 

  (一)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升

 

  1、人均GDP持续上升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准。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省人均GDP57266元,同比增长7.3%,比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近些年的增速看,虽然2012-2016年增速逐步放缓,从12.6%下降到7.1%,但2017年增速开始回升,呈现出触底上升的趋势。

 

2012-2017年全省人均GDP

 

  2、三产占比不断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263.98亿元,同比增长8.7%,占GDP比重为42.3%,比2012年提高7.6个百分点,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步提高,2017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6.1%,比2012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2012-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十八大以来,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有升、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5元,同比增长9.2%,比2012年增长78.1%,这是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0元,同比增长8.3%,比2012年增长48.6%。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2-2017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单位GDP能耗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可以反映地区能源利用效率。2017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19%,比2016年提高0.36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65个百分点,我省能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从每年下降率来看,除2015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均逐步提高,表明我省能源利用效率有加快趋势。

 

2012-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2、清洁能源比重提升

 

  清洁能源的生产与利用结构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我省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为我省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其利用形式基本是发电。从生产端来看,2017年我省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723万吨标煤(等价值),同比增长46.8%,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达到1.4%,比2016年提高0.3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71个百分点。从消费端看,2017年我省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5.77%,比2016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2.92个百分点。表明我省清洁能源的生产与利用结构逐步优化。

 

2012-2017年全省水、风及其他发电生产和消费占比

 

  3、单位GDP用水量下降

 

  单位GDP用水量表示地区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十八大以来,全省用水量有所上升,但其增速慢于GDP增速,总体来看,单位GDP用水量成下降趋势。2017年全省单位GDP用水量为42.66立方米/万元,同比下降5.2%。从每年的下降率看,虽然下降率放缓,但单位GDP用水量逐年下降,2017年比2012年下降69.2%,水资源总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2012-2017年全省单位GDP用水量

注:按2010年价格计算

 

  (三)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

 

  十八大以来,我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我省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下降。2017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96390吨,比2012年下降63.4%;氨氮排放量为26470吨,比2012年下降57.2%;二氧化硫排放量279359吨,同比下降12.2%,比2012年下降66.9%;氮氧化物排放量339803吨,同比下降10.6%,比2012年下降58%;烟(粉)尘排放量236687吨,同比下降17.7%,比2012年下降48.8%

 

 

  2、垃圾、污水处理率提高

 

  垃圾、污水等废物处理情况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地区是否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2012年以来,我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垃圾、污水处理率不断提升。2017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2.44%,比2016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96%,比2016年提高0.43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2012-2017年全省污水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上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城镇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可以反映城镇绿化情况,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012年以来,我省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步提高。2017年全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64平方米/人,比2016年增加0.34平方米/人,比2012年增加1.06平方米/人。

 

2012-2017年全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四)绿色生活理念逐步形成

 

  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升

 

  近些年来我省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燃油汽车产生的废气对环境带来不小的污染。为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我国逐步提高燃油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废气排放。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十八大以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从近五年的情况看,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基本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2、公共交通客运量增加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城镇居民绿色出行的重要标志,是反应地区是否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拥堵、缩短居民出行时间,为城镇居民提供出行便利,我省省会西安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在各城市布设共享单车,鼓励城镇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我省公共交通客运量显著上升。2017年我省公共交通客运量为42.39万人次,同比增长2.2%,比2012年增长6.4%,我省绿色出行正逐步提升。

 

2012-2017年全省公共交通客运量

 

  3、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

 

  公共机构节能对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近些年我省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绩显著,为带动全社会坚持节能低碳,绿色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我省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为,同比下降3.87%,从近些年下降率看,2012年以来我省公共机构人均能耗每年均保持3%以上的下降率,并且2017年是近六年下降速度最高的一年,为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2012-2017年全省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率

 

  五、陕西绿色发展仍需努力

 

  1、总体水平相对滞后

 

  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我省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与兄弟省份相比,我们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部和中央组织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公报》,我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数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3位,排名处于下游水平,我省与相关兄弟省份存在明显差距,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偏低。

 

  2、资源利用相对较低

 

  十八大以来,我省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存在较大差距。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16年我省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在全国排第23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在全国排第5位,仅次于新疆、广东和江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全国排第25位;能源产出率在全国排第19位。总体来看,我省资源利用水平偏低,与兄弟省份差距较大。

 

  3、环境质量仍需改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环境质量较前期明显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雾霾天气仍时有发生,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仍然偏低。近两年我省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不足70%,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率不降反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也有所增加。2017年全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增长2.4%,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增长3.3%。存在问题仍然突出。

 

  4、地区差异较为突出

 

  总体来看,陕南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较好,关中的环境治理和绿色理念较强,因此,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以2017年为例,各地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差异巨大,陕南某市高达66%,关中某市却不足1%;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也存在较大差距,陕南某市超过90%,关中某市不足5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有的地区高达10倍,有的地区是负增长。

 

  六、陕西绿色发展需持之以恒

 

  1、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省是能源大省,对能源、水资源等需求较大,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提高我省资源资源利用效率。要提倡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水行动,节能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能耗较低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要严格执行质量、环保、安全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低碳产业。

 

  2、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关键内容,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我省绿色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大环保治理投资力度,改善和解决危害环境的有关问题。要坚持源头防治、全民共治,加强污染源治理,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解决江河湖泊污染问题,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通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加大固体废物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土壤防治。

 

  3、统筹协调地区平衡发展

 

  地区发展不均衡对全省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分析研究本地区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补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陕南地区要在经济增长质量和绿色出行等方面着手,逐步缩小与关中各地区的差距。关中地区要持续在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方面下功夫,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同时,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在对乡村实施精准扶贫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保问题。

 

  4、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工作

 

  要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增强人民共识,实现全民环保。充分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通过公益广告、信息推送、动漫视频等方式,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及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积极引导全民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高人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