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继续呈现良好运行态势,消费保持了年初较为活跃的势头,运行平稳,新兴消费增长较快,规模持续扩大。
一、消费市场平稳增长,规模持续扩大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到4202.58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比增长11.0%,增速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尽管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且较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25.92亿元,增长11.6%,增速较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一)餐饮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商品零售增长平稳
按消费形态来看,受旅游市场较旺的影响,餐饮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448.71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较1-5月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实现商品零售3753.88亿元,同比增长10.6%,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速较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
(二)乡村消费提高较快,城镇市场平稳运行
按经营地来看,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提高较快,全省乡村实现零售额515.6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实现零售额3686.93亿元,同比增长10.7%,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三)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从零售业态看,网上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197.54亿元,同比增长46.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占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8.1%,较去年同期扩大2.6个百分点,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新兴消费增势稳定,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从商品零售分类看,居民消费结构在加快升级,新兴商品的消费增势稳定。上半年,全省限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0%,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9.4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照相机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6.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3.1个百分点;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8%,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3.9个百分点;在去年同期高增速的情况下,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商品增速同比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9.8%和26.1%。
(五)成品油市场运行平稳,汽车消费需求不旺
大宗商品市场较为稳定,石油制品增速加快,汽车类商品略有回落。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石油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5.31亿元,同比增长17.0%,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受汽车类商品进口关税政策调整以及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特别是5月份以来,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汽车类商品增速明显回落,实现零售额520.66亿元,同比增长7.2%,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积极因素:
(一)政策推动向好。上半年,由商务部牵头的全国消费促进月在宝鸡市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2018年5月,陕西出台政策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税费、要素、用工成本合理下降,将有利于陕西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供给端改革。同时,陕西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新政,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二)市场供给稳步提升。一方面,大型品牌商业企业增势较好,京东、唯品等电商企业增势强劲,华润、永辉等超市供应充足市场稳定,苏宁、国美等销售较好,国际大牌SKP进驻西安,消费者不出陕西即可享受到最新、时尚的大牌商品;另一方面,与消费相关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比亚迪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等项目带动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55.4%,纺织业投资增长17.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增长47.3%,以生产包装袋、瓦楞纸箱为主的造纸及纸制品业投资增长85.5%。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位运行。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处于高位运行。5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2.9,比2012年以来均值高16.1点。其中,体现消费者对当前形势看法的满意指数为118.1,比2012年以来的均值高16.7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形势看法的预期指数为126.1,比2012年以来的均值高15.8点。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三项构成指数来看,就业信心、收入信心和消费意愿指数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不利因素:
(一)小规模企业增长动力不足。1-6月,全省零售业企业中,零售额累计过5000万元的企业增长14.3%,1000万-5000万的企业增长16.1%,1000万以下的企业仅增长7%,远低于规模较大的企业,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量占全省零售业企业比重为44.1%,其零售额占全省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1%。
(二)政策观望抑制或减缓消费。上半年,国务院公布7月1日开始起对汽车还有部分日用品共1449个税目降低关税,消费者期待着降价后的商品尤其是汽车类商品,因此消费处于观望中,减少或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半年的消费。同时,近几年作为占比最大汽车类商品市场已呈现出饱和的态势,高速增长难以再现。
(三)商品房价格提升抑制部分消费。2017年以来,西安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特别是进入2018年,在高价位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给紧张,二手房与新房价格倒挂,西安房价溢出效应,各地商品房价格普遍看涨,百姓对汽车等大件商品的消费支出降低,影响了居民对部分商品的消费意愿。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企业创新升级,提升中小商贸企业竞争力。现今的互联网时代,零售企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对所处的市场和行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厘清企业的核心优势,明确自身的不足,制定完善的企业战略规划,进行创新转型。而政府应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商贸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培育企业服务品牌,引导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通过合适的战略规划,使企业开拓全新的营销渠道、建立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服务意识,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大众消费能力。欲让消费持续为经济增长发力,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全省工资薪酬水平。同时增加物价补贴,实质性的增加居民收入,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中等收入阶层,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三)重视民生关切,释放消费潜能。当前住房、教育、医疗环境等都是百姓关切的民生领域,政府应大力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加强供给,优化服务,减轻百姓在这方面的压力,使百姓敢于消费、放心消费,使消费潜能得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