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全省气候异常,极端天气较为频繁。异常天气使全省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及经济林果生产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46.48亿元,增长3.6%。
一、夏粮生产保持平稳,面积微增产量略降
全省夏粮生产保持稳定,受天气影响,全省夏粮总产量略有下降,但高于五年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全省夏收粮食面积1662.44万亩,增长0.3%,其中:小麦面积1450.96万亩,增长0.4%。全省夏粮产量438.3万吨,高出近五年夏粮平均产量7.7万吨,处于历史第三高位,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401.77万吨,同比下降1.1%。夏粮单产264公斤/亩,下降1.0%,小麦单产277公斤/亩,下降1.6%。
(一)小麦产量三要素情况
农业厅测产数据显示,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呈现“两减一增”态势。一是亩穗数减少。由于播期推迟,冬前分蘖不足,亩总茎数偏少,大蘖和次生根较少,导致亩穗数减少。预计平均亩穗数34.1万穗,较上年减0.9万穗。二是穗粒数略减。4月初的低温冻害,使部分小麦穗部受冻,对穗粒数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千粒重略增。拔节孕穗期水份充足,灌浆期延长,后期水热条件对粒重有利,加之今年病虫总体较轻,部分产区千粒重略有提高。
(二)影响小麦产量的气候因素分析
有利气象条件:一是前期降雨量充沛,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偏多57%,土壤墒情较好,避免了常年多发的冬春干旱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二是小麦病害轻于去年。不利的气象条件同时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全省小麦条锈、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和程度较轻。三是入春第一场透雨较常年偏早,降雨量区域分布均匀,降水时正值小麦孕穗抽穗期,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形成。
不利气象条件:一是播期阴雨致小麦播期推迟。2017年10月,关中小麦主产区阴雨日数14~17天,阴雨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0~15天,导致小麦冬前分蘖少,分蘖成穗率偏低。二是春季温度偏高,积温显著增多,使小麦生育期提前,穗分化期缩短,不利于小麦大穗的形成。三是晚霜冻影响小麦结实率。4月初,陕西小麦主产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晚霜冻,霜冻当天小麦叶片有凝霜结冰现象,部分小麦穗部有受冻不孕现象,对产量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四是小麦主产区5月降水较多,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冬小麦灌浆和成熟。
二、经济作物受气候影响较大
(一)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增长,产量略降。据统计,全省夏收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06.76万亩,增长1.3%。其中,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油料播种面积220.16万亩,增长3.3%。全省油料产量42.39万吨,处于历史第三高位,同比下降1.1%。影响油菜籽产量的主要原因包括:油菜籽播期阴雨致播期推迟,油菜籽出苗不齐甚至重播,油菜分枝数减少,结荚量降低;同时春季温度偏高,积温显著增多,使油菜生育期明显提前,结荚形成期缩短,不利于结荚数量的提高;4月初的晚霜冻对油菜籽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二)气候条件差,影响果业生产。4月低温冻害覆盖全省果区,使全省正处花期、蕾期和幼果期的苹果、猕猴桃、葡萄、樱桃、杏、李等果树遭受了低温冻害,对坐果造成直接影响,樱桃成熟期阴雨寡照,导致樱桃病虫害发生较重,甚至出现部分腐烂,樱桃的产量、品质、价格都不及往年。不利的气候也不利于西瓜、甜瓜等时令水果生产。截至6月底,全省瓜果播种面积87.41万亩,产量83.20万吨,分别增长3.5%、2.9%。园林水果产量54.06万吨,增长2.8%。
(三)气候条件不利,蔬菜生产增速放缓。4月初的晚霜冻对露地菜及大棚蔬菜生产均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菜花、莲花白、芹菜、莴笋等主要品种蔬菜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物价局价格监测显示,全省蔬菜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截至6月29日,省物价局监测的23种蔬菜零售均价为2.8元/公斤,同比上涨8.6%,其中18种上涨,7种下降。其中莴笋、芹菜、小白菜等应季蔬菜价格涨幅相对较大,分别为41.7%、35.2%和34.3%。截至6月底,全省蔬菜播种面积446.68万亩,产量862.68万吨,分别增长2.2%和4.0%。
三、畜禽生产总体平稳,生猪价格筑底回升
从春节过后开始,生猪价格开始下跌,三月份开始,猪粮比一直在盈亏平衡点以下,经过快速、大幅下降以后,四月中旬开始生猪价格开始回升,出现筑底回升态势,主要畜禽存出栏稳中有降。
(一)主要畜禽存出栏稳中有降。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截至6月底,生猪存、出栏分别为841.5万头和528.3万头,分别下降0.9%和0.3%;牛存栏148.3万头,增长0.4%,牛出栏27.4万头,下降5.8%;羊存、出栏分别为865.5万只和330.0万只,分别下降1.2%和3.0%;家禽存出栏分别为7254.4万只和2377.3万只,分别下降2.6%和9.1%;禽蛋产量29.6万吨,下降5.2%。牛奶产量57.6万吨,增长8.8%。
(二)生猪价格筑底回升,其他畜禽产品价格攀升。截至6月底,活猪平均价格11.0元/公斤,同比下降17.6%,环比连续六周上涨,累计涨幅12.5%;猪肉平均价格19.9元/公斤,同比下降17.0%,环比连续六周上涨,累计涨幅7.2%。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本周猪粮比价5.58﹕1,逐步靠近生猪养殖盈亏点。去骨牛肉平均价格59.6元/公斤,同比上涨4.7%,带骨山羊肉价格61.7元/公斤,同比上涨18.9%;生鲜牛乳平均价格3.3元/公斤,同比上涨5.5%;鸡蛋平均价格8.6元/公斤,同比上涨19.6%;活鸡平均价格17.6元/公斤,同比上涨23.8%。
四、问题和建议
(一)加强抗旱防汛,确保秋粮丰收。目前我省逐渐进入汛期,6月中旬,全省经历了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这次有效降雨,促进秋粮的出苗和生长,但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各地应加强抗洪防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渭北及陕北又是靠天吃饭区域,秋粮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大,各地需要积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为秋粮生产奠定基础。
(二)引导合理养殖,促进畜牧养殖健康发展。目前,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经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养殖户的出栏速度变慢,生猪养殖调整周期延长。各地农业部门应加强生猪养殖的引导和调控,引导农户顺价理性出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形成生猪养殖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