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结构 助推产业发展
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成长模式,经济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指出我省结构调整进入倒逼阶段,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尚未有效形成。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的优化除了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其中产业政策属于宏观调节机制中的重要内容,而投资结构既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产业政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因此,发挥投资作用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经济和投资的产业结构入手,分析变动情况,研究相互影响机制,以期对充分发挥投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经济和投资产业构成短期变动趋势分析
2017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砥砺奋进、努力追赶,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898.81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同期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23468.2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情况来看,2016年全省固定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1%,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一半由投资贡献,投资持续拉动经济增长。下面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角度分析短期变动趋势。
1、三次产业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变动比较
分析2017年三次产业经济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1739.45亿元,增长4.6%(不变价),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0895.38亿元,增长7.9%。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9263.98亿元,增长8.7%,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三次产业比重为7.9:49.8:42.3,与上年8.7:48.9:42.3的构成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没有变化。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552.99亿元,同比增长35.1%(现价),增速较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5697.93亿元,增长1.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6217.29亿元,增长18.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投资比重构成为6.6:24.3:69.1,比较上年5.6:27.3:67.1的构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0和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3.0个百分点。
对比2017年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明显差异,经济结构一产占比下降,投资结构占比上升;经济结构二产占比提高,投资结构占比下降;经济结构三产占比持平,投资结构占比上升。从一年短期变化情况来看,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我省产业结构性问题仍明显,投资结构优化体现了未来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
2、十大产业经济和投资结构变动分析
进一步,从十大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全省经济和投资结构的变动情况。2017年全省经济各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的是营利性服务业、工业和建筑业,分别提高0.8、0.7和0.2个百分点,占比下降明显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下降0.7、0.3、0.2、0.2、0.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传统服务业增长缓慢的特征较为明显。
同期全省投资结构变化的突出特征有,一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分别提高4.3、0.8和0.3个百分点,这几个行业占比提高体现宏观政策的倾向,在涉农领域投资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脱贫攻坚成效,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教育、卫生等民生社会投入,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工业、房地产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下降3.1、2.0和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回升,但仍较缓慢,低迷的局面尚未突破。全省范围房地产业投资增速缓慢。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受电商冲击影响,增长虽由负转正但仍较为缓慢。
对比全省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除批发和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两个行业结构变动方向一致外,其余行业结构增减方向均相反。
3、工业内部增加值和投资结构的变动分析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17年陕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四成,工业内部投资部门构成不仅反映其内部技术构成,而且也反映其整个产业结构的水平和高度化状况,因此针对工业内部结构加以研究。
从工业三大门类经济结构看,2017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较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占比达36.9%,提高2.5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5%,占比57.7%,下降1.8个百分点,呈现平稳运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8%,加快3.1个百分点,占比达6.1%,下降0.7个百分点。从工业三大门类投资结构看,2017年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1.7%,制造业投资增长3.4%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下降2.6%,三大门类结构由2016年12.1:65.5:22.4变动为12.0:66.5:21.5,制造业占比上升,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比下降。
从能源与非能源工业看,全省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较上年回升6.2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三大行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年相比均由负转正;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占比反之。全省非能源工业投资回升。增速由上年的下降1.2%转为增长3.7%。能源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4%,较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0.6%,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结论提要:一年为期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变化,呈现明显的不同,产业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能源工业占比提高,反映我省经济对工业特别是能源工业的倚重态势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存在,营利性服务业占比提高、传统服务业占比下降反映服务业增长模式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投资结构对第三产业、非能源工业、制造业的倾向,是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为,反映出2017年陕西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反映我省对民生领域长期支持的政策导向。
短期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变化趋势的背离,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投资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当前的投资结构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二是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主要指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反映民间资金流向和意愿,政府投资除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外,还有国家和地区长期战略发展需求。短期趋势实际很难判断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规律,因此下文将在较长时间范围研究两者的影响关系。
二、陕西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为了研究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关系,本文采用通常使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两个系统不同的元素间时间或不同对象变化的关联性大小。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几何曲线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联系是否紧密。计算关联度系数通常采用初值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进而计算参考数列和若干比较数列
间的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分辨系数,一般在0与1之间取值;
为第k时刻比较数列
的绝对值;
为第k时刻参考数列5的绝对值;
为第k时刻比较数列
与参考数列
的相对差值,称
对
在k时刻的关联系数。进而,通过平均值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得到比较数列
与参考数列
的关联度。
文中研究对象是陕西省全社会投资额和12个产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投资额作为母元素,即参考数列,陕西省生产总值、12个产业增加值作为子元素作为比较数列,选择2011年至2015年投资和增加值数据(由于此时期投资统计和GDP核算的口径保持稳定),依据惯例8取0.5,计算得到关联度矩阵R。为了便于研究,分别从行和列分析关联程度。
1、产业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关联度矩阵的行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对增加值的关联度。对行求和后,得到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各产业的综合关联度,其数值越是大于其他各行,表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显著,是优势因素。计算得到陕西省各产业投资对增加值的综合关联度。
如上图所示,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对经济的综合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显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的综合关联度较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2、产业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
关联度矩阵的列表示各产业增加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列的角度其数值越小,说明用比较小的投资就可获得较满意的生产成果,表明某产业增加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就越小,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得满意的收入。计算得到陕西省各产业增加值对投资的综合关联度,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对投资的综合关联度较小,依赖性较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营利性服务业、制造业的综合关联度较大,说明其自身发展能力较差,依赖性最强。
3、产业综合关联度的四分类
将各产业行和列的综合关联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中位数作为衡量关联度大小的分界,可以把陕西12个产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投资对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且对投资依赖性较低的产业。如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这类产业的特征是自身发展能力较强,投资效应显著。
二是投资对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且对投资依赖性较高的产业。如建筑业、房地产业。这类产业的特征是投资效应显著,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发展依靠投资拉动。
三是投资对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且对投资依赖性较低的产业。如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类产业的特征是投资效应不显著,自身发展能力较强。
四是投资对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且对投资依赖性较高的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这类产业的特征是投资效应不显著,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发展依赖投资拉动。
4、对关联分析结果和短期背离变动趋势的解析
产业经济和投资结构关联分析得到的四分类结果,及短期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变动趋势背离情况,尝试做如下解析:
一是农业是高度依赖投资,但投资效应不明显的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和投资占比上升二者的趋势背离充分印证了农业发展需要投资带动,但投资效应体现不明显。
二是工业内部三分类,2017年采矿业投资占比下降符合投资影响不显著的特征,而增加值占比上升主要受益于价格上涨影响结果。对投资依赖不明显的制造业加大投资,收益较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受节能环保政策影响,投资占比下降。
三是服务业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具有投资效果显著,对投资依赖度低的特征,短期投资结构持平对行业发展影响不大。第二类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属于投资效应不显著,依赖度低的行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对这两个行业经济结构不显著。第三类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属投资效应不明显而依赖度高的行业,投资占比提高,经济结构占比反而下降。
四是建筑业、房地产业高度依赖投资且投资效果明显的行业,产业链条较长,带动作用明显,与百姓生活攸关,要实施长期战略规划,理性投资,政策引导。
三、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和投资产业构成短期变动分析,以及产业投资和增加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论,对我省未来投资和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如下:
1、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分析表明我省服务业已呈现向现代服务业方向迈进的特征,结合关联度分析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关联度高依赖度低,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关联度低依赖度弱的特征,建议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紧跟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对于如批零、住餐类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加大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电商经济、“互联网+”等新经济业态。提升产出水平和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就业增加、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的多元目标。
2、保持工业投资合理增长推进转型升级
2017年全省工业投资低位徘徊增长、结构优化,结合工业三大门类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关联度高依赖度低、制造业关联度低依赖度低、采矿业关联度低依赖度高的特征,建议一是保持工业投资合理增长,促转型升级。持续贯彻落实推进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保持工业投资合理增长,切实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转型升级奠定基础;二是继续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压缩落后产能,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三是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3、稳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上述分析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农、林、牧、渔业发展对投资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我省仍需稳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科技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整体效益;鼓励发展标准化、规范化农家乐和家庭旅馆,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以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为引领,加大交通、市政、水利、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强化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投入保障,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投资力度。
4、根据市场需求推进建筑业升级,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发展
建筑业、房地产业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投资,建议:建筑业投资,着力提升新经济资产建设能力和水平,促进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扩宽市场;对于房地产业,建议围绕“房子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标定位,投资引领逐步推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房地产市场新格局,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