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第三届丝博会之成果分析报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第三届丝博会之成果分析报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06-25 09:00
字号:
打印

发挥丝路新起点作用 打造国际合作新高地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于2018511日至15日在陕西西安市隆重召开。本届丝博会以“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大会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的要求开展,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国际盛会。这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一次规模浩大、继往开来的国际化博览会,紧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引领科技,突出创新实效,致力于促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助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各领域合作空间的重要平台。

  本届丝博会项目洽谈在上届取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除在个别领域取得突破之外,整体规模上未能实现超越。陕西代表团洽谈项目达到2077个,比上年增加100个项目,但项目投资规模比上届有所降低,各项合同总投资额达19071.89亿元,同比下降3.3%。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1.22亿美元,虽未超越上届,但其中外资额实现突破,达到4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投资额达18739.76亿元,略微下降2.5%,其中省际联合投资额14045.21亿元,同比增长3.2%;高新技术成果投资额为5.19亿元,在去年巨幅增长的基础上,同比下降95.5%,;内贸交易额2.43亿元,外贸成交额0.05亿美元,对外投资额扔未实现突破。

  一、省际联合保持增长

  本届大会陕西国内联合投资项目2032个,总投资额18739.76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省际联合投资额14045.21亿元,同比增长3.2%

  (一)投资区域分布扩大,西安投资总额仍居首位

  从投资项目个数来看,排名前五位的是西安、渭南、延安、宝鸡和商洛,分别为365312217197196个项目。其中西安和渭南项目个数优势较明显,远大于其他分团,项目总数占全部分团总数的1/3。与上届相比,安康和榆林项目个数大幅增加,区域发展不协调情况有所改善。

  从投资总额来看,排在前列的分别是西安、渭南、咸阳、榆林和宝鸡,投资总额分别是8335.482557.361961.601204.841096.86亿元,共吸引投资15156.14亿元,占全省总投资额的80.9%

  (二)涉及行业相对集中,第三产业有所增加

  本届大会与上届相比,19个行业大类总投资额中,仅有8个大类行业投资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与上届16个行业投资增长相比,投资项目行业相对集中。

  从总投资额大小来看,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4388.99亿元,占比23.4%;房地产业3676.05亿元,占比19.6%;居民服务1928.16亿元,占比10.3%。增幅较高的行业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其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2.1亿元,增长947.4%,为增幅最高的行业;住宿和餐饮业次之,增幅为270.7%

  (三)亿元以上项目居多,资金到位率提升

  从投资规模看,国内联合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项目个数为1496个,占大会签订项目个数的73.6%;投资总额18500.6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8.7%。国内联合项目当年到位资金3929.61亿元,资金到位率为21.0%,较上届增长6.8个百分点。

  (四)投资方式多元,合作仍为主导方式

  从国内联合项目的投资方式来看,合作项目为1372个,投资额为10573.8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6.5%;合资项目149个,投资额为1635.97亿元,占投资总额8.7%;租赁、兼并、经营权转让项目21个,投资额为1.3%;以政府部门与外地企业之间合作的“其他”方式项目490个,投资额占33.5%。相比上届,合作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五)省际联合稳中有增,一线城市投资比重增加

  国内联合项目中省际投资额为14045.2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外地投资额12183.8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6.7%。省际联合投资额占陕西国内联合项目的74.9%

  由上图可见,省际联合投资额中西安占比最高,咸阳、渭南次之。其中榆林、汉中吸引的总投资额同比增长83.2%75.5%,政府和企业积极借助国家对西部发展的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地资金,从而带动陕西非重点城市经济发展。

  陕西与外省签订的1226个项目,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其中排在前几位的是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深圳,项目个数分别为236113101918575个,共701个,占比57.2%。从一线城市的投资总额大小来看,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3505.30亿元,占比25.0%;浙江1677.36亿元,占比11.9%;上海1569.34亿元,占比11.2%

  二、陕西利用外资持续萎缩

  陕西作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处于西部地区与世界贸易的枢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三届丝博会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合作平台,本届大会在引进外资项目成效上并未超越上届。陕西本届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42个,比上届减少25个,合同额51.22亿美元,较去年持续回落,同比下降10.4%。其中外资总额为47.08亿美元,占合同额91.9%,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

  (一)陕西多地区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

  第三届丝博会陕西11个分团中,西安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20个,总投资额25.64亿美元,占总投资额50.1%;宝鸡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3个,总投资额3.1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6.2%;咸阳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1个,总投资额0.9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1.9%;渭南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3个,总投资额9.5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18.6%;延安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4个,总投资额2.5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5.0%;榆林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2个,总投资额1.6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3.2%;商洛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7个,总投资额6.50亿美元,占总投资额12.7%;杨陵示范区分团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2个,总投资额1.22亿美元,占总投资额2.4%

  (二)利用外资地区分布国别(地区)减少

  本届大会陕西各代表团共与11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较去年签约国家或地区数减少5个,其中中国香港、韩国和意大利分别投资18.02亿美元、15.74亿美元和7.3亿美元,共占陕西利用外资总投资额的80.0%。中国香港仍是占主导地位,投资占比35.2%

  (三)利用外资投资行业较为集中

  本届大会投资行业较为集中,在涉及的10个行业类别中,前3个行业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投资额共44.1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86.3%,投资行业较为集中。其中制造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投资额36.4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1.2%;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投资额5.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0.0%;批发业和零售业投资额为2.63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0%

  (四)利用外资规模集中在大项目投资

  本届大会利用外资项目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有25个,其总投资额为48.34亿美元,占利用外资项目比重达到94.3%,较上届提高4.3%,项目平均规模略高于上届。

  (五)投资方式中外资仍占主导地位

  陕西42个利用外资项目中,外资项目18个,总投资额27.01亿美元,主导地位明显;中外合资项目7个,总投资额3.8亿美元;中外合作项目6个,总投资额10.16亿美元;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项目1个,总投资额0.15亿美元;其他投资方式项目10个,总投资额11.10亿美元。

  三、高新技术交易成果大幅回落

  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进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本届大会陕西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项目共3个,项目个数未及上届一半,总投资额5.19亿元,较上届下降95.5%

  在陕西高新技术成果交易签约项目中,西安分团签约2个项目,交易额为3.19亿元,占陕西总交易额的61.5%,签约项目分别为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宝鸡分团签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个项目,交易额为2亿元,占全省交易额的38.5%

  此外,除高新技术交易合同项目外,西安分团达成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的2个协议项目,交易额为5.14亿元,希望促成进一步合作项目。

  四、内贸略呈下降,外贸大幅回升

  内外贸交易是反映各地区参展商品贸易合同及现场交易的重要指标。历届大会都为各地特色商品、优势产业和新产品的推出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良机,是各地经济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体亮相。本届大会内、外贸交易的商品种类包括纺织品类、粮油土畜类、轻工、工艺品类、五金矿产类、其他等商品。陕西实现内贸交易额2.43亿元,下降46.1%;外贸交易额为0.05亿美元,增长25%

  (一)内贸主导行业特色明显,地域分布不均衡。

  本届大会内贸成交涉及5个行业,主要集中在粮油土畜类与纺织品类,成交额分别为1.46亿元、0.7亿元,二者占全省内贸成交额的89.1%,成为内贸交易的主导行业。

  陕西内贸成交总额为2.43亿元,其中,宝鸡、汉中在本届大会上的内贸交易成果显著,分别为1.28亿元、0.7亿元,分别占内贸交易额的52.7%28.8%。其余地市内贸成交额明显较低,地域分布明显不均。

  (二)外贸成绩显著,咸阳为交易主体

  陕西外贸成交总额为0.05亿美元,同比上升25%,扭转了上届下降的趋势。咸阳分团的外贸交易成就了陕西所有的外贸交易。

  五、西咸新区、韩城市再放异彩

  ()西咸新区助力大西安

  西咸新区作为独立参展分团携蓝白“太空舱”亮相,以“科创新区”为主题。大会期间举办的空港新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大西安新零售之城建设启动暨阿里巴巴中国智能骨干网西北核心节点投产仪式、中俄丝路创新园活动暨中俄科技教育论坛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促进活动。本届大会交易成果丰硕,成功签订各类合同29个,投资总额494.9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1个,总投资额1亿美元;国内联合项目28个,投资总额高达488.6亿元。国内联合项目合同中与外省签订有10个项目,总投资额393.7亿元。除此之外,西咸新区有55个国内联合协议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947.59亿元,同比增长155.6%,充分展现了大西安新中心新特区的独特魅力。

  ()韩城尽显独特魅力

  韩城市代表团以“区域中心大建设、追赶超越新引擎”为主题,以创新开放的全新形象亮相“丝博会”,充分展示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绿色崛起的独特魅力。本届丝博会韩城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4馆,采用声、光、电、多媒体、人工智能、VR等现代展示手法,突出展示近三年招商引资成果,打造韩城城市IP新名片,展品展示上凸显韩城“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韩城制造”系列特色产品。韩城市抢抓“丝博会”机遇,充分展示司马迁故里新形象,深化东西部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外向型经济沿着“一带一路”国际化拓展。本届大会韩城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个,总投资额7.3亿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内联合项目合同为22个,总投资额为306.87亿元,达成协议项目179个,总投资额高达1767.60亿元。

  六、存在的问题

  1、利用外资全球联动降低,总体规模减小

  本届大会陕西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总投资额与上届相比下降了10.4%,利用外资总体规模下降。陕西签订利用外资合同42个,共与11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对比去年签约国家或地区数减少5个,并且签约合同集中在3个国家或者地区,全球联动效应降低。同时利用外资项目行业重点分布转变很大,说明利用外资没能形成稳定的投资链,不利于陕西利用外资各行业的持续发展。

  2、对外投资任重道远,仍未实现零的突破

  对外投资项目有利于加快陕西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步伐,利用国外资源提升企业价值,为陕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机遇。本届大会中,陕西对外投资合同项目总投资仍未能实现零的突破,只达成4个协议项目,总投资额仅为12.33亿元,一些优势项目尚未取得洽谈成果。重视协议项目的后续跟进,力促协议项目落实,为陕西对外投资营造发展空间尤为关键。

  3、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逐年缓增,高端服务业占比低

  陕西国内联合项目在投资行业中与上届相比,投资项目总数同比增加129个。其中,制造业增加89个,房地产业增加26个。制造业投资总额4388.9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3.4%;房地产业投资总额3676.0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9.6%,行业过于集中。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总额1139.00亿元,占总投资额6.1%。批发业和零售业同比下降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25%。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批发业和零售业等第三产业行业占比低且发展缓慢。

  4、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额大幅下降,成交涉及行业集中

  高新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直接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本届大会陕西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同比下降95.5%。在上一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签约项目中,渭南签约一项100亿元的汽车制造业项目,占陕西总交易额的87.1%,使得上届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大幅增长。在去掉上届100亿元签约项目的基础上,本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较上届仍下降64.9%。并且本届大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涉及行业单一,仅涉及制造业,其他领域均未涉及,对陕西高新科技发展未能形成积极的推动力。

  5、内贸成交额大幅萎缩,陕北与陕南成交额相对偏少

  本届大会中,陕西内贸交易额为2.43亿元,较上届下降46.1%。陕西内贸成交额主要集中于关中地区,成交额为1.54亿元。陕南与陕北地区总成交额为0.89亿元,仅占陕西内贸交易额的36.6%。延安市作为本届丝博会主题市,内贸成交额不甚理想。

  七、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本土优势,继续加大开放力度

  一是加大开放程度,本地一些优秀企业未能走出国门,因此政府应实施积极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拥有全球化视角“走出去”。同时充分发挥陕西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投资者。

  二是国家设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使陕西成为联通欧亚、承东启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枢纽。陕西应紧紧抓牢自贸试验区这一优势,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共赢,同时重视协调项目的后续跟进,力促协议项目的落实,为陕西对外投资营造发展空间尤为关键。

  2、开拓对外投资渠道,加快走出去步伐

  对外投资有利于企业闲置的资金(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在企业外部尤其是在外地或外国开发资源、材料来源,保证企业能源、材料来源成本低廉、供应稳定,较好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某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合资、联营,便于从国内外其他单位直接获取先进技术,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档次。陕西应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这个平台,加强科技合作。在项目的后续跟进中应当尽力促成合作协议的合同签订,加快陕西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步伐。

  3、重视高端服务业,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加大关注和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加强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加大高端产业投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制定优惠政策,重奖从事高端服务业有突出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吸引相关人才落户,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新兴服务业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水平。在旅游、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窗口行业树立品牌意识,亮化陕西形象,培植一批第三产业名牌企业,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针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基础性行业过于集中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和发展重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有序引导和促进第三产业平衡发展。

  4、吸引外资,拓展高新科技合作领域

  加强对高新技术成果引进和交易的重视。应积极探索新模式,学习新经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落户。加强学研一体化对接和支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更多类型、更高水平的产品,充分利用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这个平台,吸引外资,不断扩大高新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陕西在除制造业外其他领域的科技合作,助力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5、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贸易提升

  本届大会将展馆作了调整,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以展示为主,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主要开展展销活动,应加大宣传力度,可进行前期宣传和中期宣传。在大会开始前夕,将展馆会场设置大体情况进行宣传,主要目的是“广而告之”,吸引公众的注意;在大会进行期间,对展馆会场设置具体情况和会议的进展情况进行大量实时报道,同时增强服务功能,让消费者有针对性的、更便捷的参观和消费。

  本届丝博会的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经历了22年,是陕西加强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为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核心地位,陕西需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因此,本届丝博会在“西洽会”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举办多场内容广泛的圆桌会议与论坛,积极打造国际国内新合作平台,建立国际合作新高地。陕西只有不断增强丝路起点功能,扩大合作领域,使合作项目不仅能“引进来”,更能“走出去”,才能带动陕西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陕西发展的更大机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