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丝路创新发展 助力国际合作共赢
围绕“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这一核心主题,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于2018年5月11日至15日在陕西西安市隆重举办。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兼具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新优势。本届丝博会从形式到内容、从论坛设计到展馆设置都作出了新改变、新突破。
本届丝博会共有26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30个省区市组团参展参会,同时邀请到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位政要、1900余名境外嘉宾参会。主宾国英国和马来西亚高度重视丝博会这一国际化合作平台,举办活动数量、类别、领域创历届之最。英国举办了9场各类活动,涉及投资、经贸、教育等多个领域。马来西亚围绕经贸合作举办了5个专题平行会。
秉持开放绿色办会新理念,本届丝博会改变以往的地域、国别设馆方式,科学布设场馆,设1个合作交流馆、4个产业馆、1个特色产品馆。英国、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3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大会共设置展位2600个,参展企业达2000多家,展销展示各类特色产品万余种。本届丝博会参展参会人数累计达到30万人次,吸引4500余名专业观众参观洽谈。
世界目光持续聚焦陕西,陕西代表团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1.22亿美元,其中外资额4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4045万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额5.19亿元。丝博会期间,英国签约意向金额约12.15亿元,马来西亚达成贸易意向额约16.47亿元。5月15日,大会展览展示、论坛研讨、项目对接洽谈等活动全部顺利完成,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丝博会各项活动涉及多行业多领域,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旨在促进丝路沿线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丝博会期间共举行了19场国际会议和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论坛为主旨论坛,建立起世界各地的商界、政界、学术界的对话机制,从全球的视角审视“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这一主题,共同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一、展馆分类另辟蹊径,展会交流硕果累累
今年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一年。第三届丝博会充分延续了往届“一带一路”倡议,秉承丝路建设的目标,以大会为平台,加强丝路沿线国家贸易、资金的互联互通,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了务实、高效的投资合作交流平台。
本届丝博会展览体现从综合展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转变,展览展示改变了以前按地域设馆的模式,不再按中外国别、省别、地市划分展区,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按产品类别和产业类别实行跨国界、跨区域、跨省市的专业展。同时,本届丝博会让各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把丝博会作为自己的主场,推介各自的产品,当好展会的主角,积极推动以产业链经济为主导的专业化展会的形成。
大会共设置1个合作交流馆、4个产业馆、1个特色产品馆。分别集中展示航空航天领域最新技术和产品;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集中展示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技术与产品;新材料行业最新技术和产品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及产品。特色产品展销设在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并免费为公众开放。
1、主宾国、省,主题市悉数亮相,合作交流馆大放异彩
合作交流馆作为本届丝博会最具特色的展馆,设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馆。英国、马来西亚作为本届丝博会“主宾国”,重点展示了整体形象与优势项目,旨在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合作。英国主打“人机交互”等高新科技技术,马来西亚则重点展示了“舌尖上的马来西亚”。
贵州省作为西部主宾省,以“新时代·新贵州”为主题,组织4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围绕“1+8”国家级开放平台主题进行布展设计,展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形象及其内陆开放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成果。天津市组织数十家知名企业参展,介绍了天津市及天津港、天津自贸试验区、海河产业基金等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最新情况,活动亮点颇多。
延安作为主题市重点展示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布展主要分为“产业转型发展和营商环境”“实体经济、新经济及开放经济”和“延安高新区、延安新区、南泥湾景区”板块。三个开发区板块重点展示各自的投资环境、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项目。各县区以重大落地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图片、工业产品实物展示等方式融入展馆各产业板块,更为直观的呈现延安多产并举、开放包容、创新发展整体形象与发展态势。
本届丝博会为主宾国、主宾省、主题市单独设立展馆,集中展示其发展成果,不仅突出了各自发展优势,突出亮点,同时有助于促进国内外先进科技及文化的碰撞及交流。
2、航空航天技术再掀新潮,高端科技引爆会议热点
近年来,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此专门设立了展馆,主要集中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各省区市在航空电子技术及设备、卫星导航及北斗应用、航空精密制造及装备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展览把战斗机机舱以及民航飞机机舱搬进展馆,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航空工业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取得的巨大成就,各型号飞机在全世界范围搭建起“空中丝绸之路”,为推进我国航空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推波助澜。
3、互联网人工智能惊艳亮相,引领制造强国战略理念
为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要求,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本届丝博会设置了制造强国专题展馆,旨在展示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激光产品、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智能制造产品充分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竞争力的提升。
4、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能环保技术异军突起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绿色环保这一主题。本届丝博会设立了专题展馆,展示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技术与产品,旨在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贯彻落实“共建新平台,共促新发展”的主题,展示了近年来绿色制造业热点领域的新技术。
5、新材料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战略
本届丝博会秉承智能科技谋创新的发展战略,设立了创新科技相关独立展馆,重点展示新材料行业里的石墨烯、电子信息材料、3D打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最新产品、技术;展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及产品;展示科研院所产学研先进技术及科技产业与服务有机融合新业态。
6、特色产业琳琅满目,增添大会新色彩
特色产品馆设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主要组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我国有关省区市及陕西有关地市古丝绸之路新工艺陶瓷、茶文化产品、精品丝绸、酒类产品和名优地理标志产品,开展现场展销活动。展馆汇集全国及世界各地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并且按行业进行分类,便于民众参观采购的同时,为各参展商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交流途径。
二、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战略。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更多国家与我国共同提高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在相互开放、良性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陕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开放发展,顺应国家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改善国际市场准入环境,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新发展”为主题的经济专题会议旨在研究探索以陕西枢纽经济为基础,构建资源要素整合平台,以门户经济为依托,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流动经济为支撑,打造经济加快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
简化通关手续,提升贸易便利。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签署的海关合作有关文件精神,探讨沿线国家临时通关政策措施,举办了“一带一路”建设与贸易便利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实施ATA单证册制度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会议以简化通关手续,提升海关通关便利化水平为导向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支持。
促进丝路沿线国家交流,改善国际合作市场环境。以“开放、互利、公平、法治”为主题的“一带一路”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国际合作交流论坛,邀请丝路共建国家政府官员介绍本国市场准入环境方面的政策制度,交流市场准入环境方面成就和做法,推动形成开放、互利、公平、法治的国际合作市场环境。
加强疫病防控,打造生物安全通道,对外合作拓展到新领域。上合组织成员国跨境动物疫病联合防控合作会议以“联防联控共筑共享,携手打造上合组织国家生物安全大通道”为主题,就动物疫病跨境传播防控等议题进行研讨,举办相关学术活动和展览,发表《上合组织动物疫病联合防控西安联合声明》,形成的《上合组织成员国部门间跨境动物疫病联合防控和检疫技术合作框架》作为轮值主席国成果在青岛峰会上正式签订。
2、立足跨境电商平台,促进丝路沿线国家贸易均衡发展
丝绸之路商务合作(西安)圆桌会是以“跨境电商,丝路新机遇”为主题举办的盛会。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陕西实施“五新”战略任务,构建陕西对外开放新格局。会议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促进陕西与丝路沿线相关国家开展贸易活动,进一步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多方协力实现共赢。
3、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
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隆重举行。论坛以“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主题,由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解读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内陆型自由贸易港概念、要素、规则,研讨为陕西建设内陆型自由贸易港指明路径及方向。
4、多边工商合作机制凝聚合作共识,促进丝路沿线国家产业优势互补
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西安)圆桌会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指导原则,借助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多边工商合作机制,进一步凝聚“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和地区工商界合作共识,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工商界重点项目交流合作,促进沿线国家产业优势互补,深化多领域产业合作、国际园区合作,增强经济发展潜力。
5、打造丝路金融中心,推动陕西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合作论坛以“金融合作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能合作、贸易投资、文化交流”为主题,围绕加强金融合作服务贸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供应链金融体系,促进资金融通;推动文化金融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借助本币作用降低投融资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搭建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对话交流平台。
三、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加快建设“文化陕西”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是实现文化大省转型文化强省的有效途径。文化的魅力在于展示,文化的活力在于交流。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陕西站在了更为广阔、更具时代感的舞台上。
1、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开辟教育合作新渠道
以“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文化专题会议,围绕深化民心相通与民心相融为主要内容,旨在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进一步加大“文化陕西”建设和对外交流力度。为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为贯彻习近平主席“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的要求,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领域对话和合作平台,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隆重举办。会议包括“一带一路”教育交流、研究成果和中医、服装等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从长安到罗马”主题音乐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校长论坛,中英高等教育连线,陕西-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交流会,世界知名大学西安博览会等10余项内容。采用论坛、圆桌会议、展会等形式,为陕西高校与国内外高校、教育机构对话和研讨搭建平台,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科研、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2、创新引领,港澳优势资源助推陕西科技产业发展
陕港澳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围绕陕港澳科技企业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等进行研讨交流,探索科技企业、高等院校、风险投资的合作模式,通过分析港澳科技企业成功创新案例助推陕西科技产业发展。举办陕西科技创新重要成果发布及推介、举办项目签约仪式、赴相关科技园区考察对接项目等多项措施并举,推进陕西科技产业稳健发展。
3、关注国际女性手工艺传承与发展,提供交流互鉴新平台
指尖上的丝绸之路—国际女性手工艺发展论坛以“新时代、新丝路、新女性、新发展”为主题,探讨行业发展现状和女性手工艺从业人员面临的挑战,通过研讨交流方式,采用现场展示和全媒体手段等,全方位,多视角彰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女性,特别是陕西女性新形象,激发新活力,拓展新机遇,为女性手工艺创新发展提供交流互鉴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繁荣。
4、关注丝路文明遗存,探索考古国际合作新模式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古迹众多,为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讲话精神,开展了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论坛旨在探寻丝绸之路文明遗存,开展国际间考古学术交流,探讨考古国际合作新模式,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文物保护事业新发展。同时,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民族地域特色文创产品、传统工艺作品进行展示,推介文化遗产资源,让中华灿烂文明走向世界。
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邀请到国家级专家学者围绕“鎏金铜蚕”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的价值,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逐步扩大“金蚕之乡•丝茶源点”文化品牌影响,深化陕西丝路起点和枢纽作用。同时,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交流提供新契机,向世界展示宣传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四、共建国际商事法治环境保障体系,推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共建国家和地区间开放、包容、合作的格局不断形成,陕西高度重视商事合作领域的法治化建设,助力构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机制、丰富国际纠纷解决途径,大力支持有关法治环境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竭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提供坚实支撑,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合作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加快法治体系构建、深化国际司法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本届丝博会法律专题会议以“一带一路”商事法治环境保障为主题,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国别法律研究成果发布、“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机制建立、国际仲裁与司法合作、自贸试验区法治环境建设专题发言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论坛形式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达成广泛共识,为促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更加有效的商事法治保障体系。
五、建设质量强国,品牌引领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施好品牌发展战略,建设质量强国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战略性举措。
本届丝博会质量专题会议以“质量变革产业质量提升”为主题,围绕坚持质量第一,突出质量强国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素质,进一步推动产业质量提升,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流合作。
第九届全球秦商大会唱响“新时代新秦商新作为”主题,聚焦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大局、科教资源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陕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丝绸之路品牌国际论坛旨在让品牌连通丝路,探讨新时代丝路国家品牌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进转型发展,推动丝路国家政府、专家、企业品牌对话,发布“丝路国家品牌发展报告”,举行丝路品牌学术国际研讨会,推动筹备成立“丝路品牌联盟”,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人居环境新形象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高端论坛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省委“五新”战略,按照国务院《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围绕“五个中心”建设,研讨打造区域特色发展新高地,展现陕西宜居宜业新形象,助力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激发非公经济新活力,共建协调发展新生活,聚合国际和省内外优质资源,带动省内外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陕西城镇化建设项目,推动陕西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快速发展。
本届丝博会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丝博会”重要指示3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展会,在本届丝博会期间举办的各种论坛及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将成为三秦大地上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同时,将展馆创新性的按行业分类,集中体现并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参展各团提供了更专业、更具特色的展示平台,有效促进各行业交流合作,为进一步积极探索区域城市深化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专业开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