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势头迅猛 问题仍然突出
新能源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对引领能源技术革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先后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念。新能源不仅能够提供重要能源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因此,新能源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新能源的概念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还包括氢能、核能等。
对于我省而言,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对应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是发电。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喜人
在各项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2017年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发电总量不断上升,发电结构继续优化。
1、从企业数量看,新能源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我省按照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新能源企业不断增加。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企业96家,比2016年增加22家,其中,风力发电企业增加6家,太阳能发电企业增加16家。
2、从发电量看,新能源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新能源企业数量的增长,我省新能源发电量随之增长。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量196.25亿千瓦时,比2016年增长26.8%,增速比火力发电高23.5个百分点。从行业增速看,各大行业齐头并进,百花齐放。水力发电量增长24.2%,风力发电量增长27.7%,太阳能发电量增长24.5%,各个行业呈现出同步快速增长态势。
3、从发电结构看,新能源比重逐步提升
由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省新能源发电量比重逐步提高,能源结构趋于优化。2017年由于新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长,我省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11%,比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
4、从企业规模看,规下企业势头更胜一筹
在新能源政策的鼓励下,在规上工业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省规模以下新能源企业发展迅猛,比规上工业更胜一筹。2017年我省规模以下新能源发电量30.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1%,比规上工业增速高0.3个百分点。其中,风力发电量增长62.1%,太阳能发电增长75.7%,分别比规上工业高34.4和51.2个百分点,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
5、从能源品种看,太阳能发电势头迅猛
我省的新能源利用主要是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其发电量与降水多少和风力强弱密切相关。太阳能发电量一方面与日照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与产业政策密不可分,在我省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光伏产业不断推进,太阳能发电快速增长。2017年我省规上与规下太阳能发电量34.25亿千瓦时,虽然发电总量不高,但增速较快,在新能源发电量增速中位居榜首,达到31.9%,成为新能源中最耀眼的行业。
三、存在问题
1、新能源发电量比重仍较低
虽然我省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有所上升,但与其他兄弟省份相比,比重仍然较低。以2016年数据为例,2016年我省全社会新能源发电量比重为10%,在全国位于第22位,西藏排名第一,比重为94.8%,贵州排名第十,比重为41.5%,我省与之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总体上我省新能源比重处于下游水平,要进入第一梯队,实现追赶超越,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2、新能源规模相对较小
从全国来看,除个别沿海地区存在核能发电外,大部分地区的新能源都是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与这些地区相比,我省的新能源规模仍显不足。以2016年为例,我省太阳能发电量在西北地区处于最后一位,位列宁夏之后,仅仅是宁夏的26%。风力发电量在西北地区仅高于青海,次于宁夏,是宁夏的29.8%。水力发电量在整个西部地区仅高于西藏和宁夏,是青海的36.9%,是四川的4.4%。
3、风光发电企业利润下降
2017年我省新能源发电企业盈利情况有喜有忧,由于全年降水量比上年大幅提升,水电企业利润增幅较大,但风光发电企业盈利水平下降。2017年除新增企业利润提高外,原有企业利润总体下降。原有规模以上风电企业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亏损额度大幅上升,利润总额较上年下降16.9%。太阳能发电企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度增加,利润总额较上年下降1.9%。
四、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因素
1、电力并网有所限制
目前我省的电力供需关系来看,我省的总体情况是供大于求。从需求端看,除夏季温度较高月份与冬季寒冷月份需求较大外,其他月份需求相对比价稳定。从供应端看,我省发电量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能够保持平稳正常生产,并且发电量较高,产能并未完全释放,因此,从供需关系看,我省的电力是供大于求。在此背景下,我省的风光电难于被消化吸收,如不及时谋划外送,必将很快遭遇发展瓶颈。与此同时,对风光发电量入网的限制对风光发电也有较大影响。当前我省的电网运行机制难以适应风光电规模化发展需要,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电网系统尚不能完全满足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行要求,风、光发电大规模并网仍存在技术障碍。在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目前陕北风电光伏集中发展区域已出现弃风弃光限电的现象,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土地使用成本较高
土地使用成本也是制约风光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力、太阳能规模化发电,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对土地面积要求更高,土地征用前期租金较高,同时由于对新能源行业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的税金较大。土地租让金及相关税费的支付造成企业运行成本压力增大,导致部分地区企业设备用地和当地农民耕地之间尚存在矛盾,这对风力、太阳能发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3、资金回收周期较长
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目标,效益不好企业不愿运营,效益变好企业才会不断发展,新能源行业的企业亦是如此。对于风光电企业而言,需要大规模投资并长期运营才能体现经济效益,从目前我省的新能源企业情况看,企业在前期投入较大,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新能源补贴电价逐年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有所上升,加之行业自身存在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的特点,短时期内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显现,新生企业不敢轻易介入,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向前发展。目前,制约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从土地使用、税费上缴、行业补贴等方面着手,制定有关政策,向新能源产业倾斜,从根本上减小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动力,助力企业成长。
2、努力破除新能源电力入网的技术壁垒
风光发电企业效益不仅与其经营成本有关,而且与其产品销路密不可分,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就是其发电量是否能够入网,是否能够销售出去。由于风光电发电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其发电量波动较大,当天气较好时,发电量较大,这时的发电量不能够全部入网,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显著影响,这主要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有限,难以处理好发电量波峰波谷入网关系,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技术水平,破除风光发电量入网壁垒,畅通企业销路,提升企业效益。
3、积极促进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由于太阳能发电要使用大量太阳能面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在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其他行业,处理好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问题。要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产业,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实施“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结合土地综合利用,依托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林业栽培等,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
4、统筹推进全省风电产业的整体布局
目前,我省的风力发电主要布局在陕北地区,关中和陕南较少,要统筹全省风电产业的整体布局,促进风电产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陕南和关中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先行启动关中百万千瓦低风速风电开发,形成我省风电由北向南梯级推进的格局,使关中成为我省风电开发的新兴区域。同时继续推进陕北五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定边、神木、府谷等大型现代风场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