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新台阶新起点 新征程新跨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新台阶新起点 新征程新跨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04-09 09:44
字号:
打印

——2017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2017年,全省工业系统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狠抓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落实,力促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向好迈上新台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向好

 

  1、规上工业单位数增长加快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99户,较2016年净增602户,继2011年以来,平均每2年新增千户规上工业单位。其中,年内月度新增新建投产企业298户。

 

 

  2、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两万亿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375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6名,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31.2亿元,同比增长22.2%,比上半年回落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回落6.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43.7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由三季度下降3.6%转为增长1.8%,加快5.4个百分点。

 

  3、工业利润迈上2000亿元台阶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85.7亿元,为2011年以来利润总额最高值,总量位居全国第13名,40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盈利。增速同比增长49.3%,延续今年高位增长态势,但随着基数的提升,增速持续向合理区间回落,比上半年回落36.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回落26.8个百分点。

 

 

  (1)能源工业支撑有力。全年,全省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100.5亿元,同比增长1倍。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煤炭行业利润快速增长,石油行业扭转同期亏损态势,持续盈利,有力地支撑能源工业利润持续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810.9亿元,同比增长1.3倍,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30.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147亿元,增长1.4倍,拉动利润增长5.9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68亿元,增长1倍,拉动利润增长2.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74.6亿元,同比下降16.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2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扩大8.5个百分点,下拉利润1个百分点。

 

  (2)非能源工业快速增长。全省非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85.4亿元,同比增长18%,分别比上半年和三季度加快5.81.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36个非能源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53.2%,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1倍,拉动2.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6%,拉动1.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5倍,拉动1.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1%,拉动1.4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9%,拉动1个百分点。13个行业同比下降。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21.6%,下拉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速0.5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下降48.2%,下拉0.4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5.3%,下拉0.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下降10%,下拉0.3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11.6%,下拉0.2个百分点。

 

  4、亏损面持续收窄、亏损增加

 

  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亏损企业851户,同比减少2.3%。亏损面14%,分别比上半年和三季度下降4.63.2个百分点,持续收窄。从行业看,18个行业亏损企业数同比下降,34个行业亏损面比上半年有不同程度收窄,其中22个行业亏损面逐季持续收窄。

 

  亏损企业亏损额192.7亿元,同比增长31.4%,比上半年增加17个百分点。从亏损企业行业分布看,17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8.5倍,食品制造业增长2.7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倍,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2倍,汽车制造业增长1.9倍,医药制造业增长1.3倍,纺织业增长1.1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倍。以上行业亏损额占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比重50%以上。12月新增亏损企业亏损额38.5亿元,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五个行业。

 

  5、利息支出增长放缓

 

  2017年,全省工业财务费用344.8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全年上升4.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放缓0.7个百分点。利息支出293.1亿元,同比增长4.4%,比去年全年上升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放缓5.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重达到一倍以上。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息支出增长27.2%,占财务费用的比重达到9.2倍。

 

  6、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情况。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效益全面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从3月份开始保持在9%以上,保持持续回稳上升态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表现亮眼,利润率增长比去年全年上升10.66.5个百分点;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开采辅助活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个行业利润率比去年全年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

 

 

  7、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向好

 

  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全面好转,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向好。盈利能力同比上升,成本费用利润率11.1%,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9.8%,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单位成本同比下降,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79.36元,同比下降1.67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8.36元,同比下降0.48元。企业生产景气度提高,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6.8天,比去年同期加快1.4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5.4天,比去年同期加快2.2天;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合计比重28.2%,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1、资产负债率实现年内新低,杆杆率下降

 

  今年以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开低走”。12月末,工业资产负债率54.4%,达到全年最低,比2月末下降2.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26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9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27个)。从行业数据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下降幅度较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负债率有上升趋势。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资产负债率始终超过70%的警戒线,处于较高水平。

 

  2、存货产成品增长放缓,去库存显著

 

  12月末,全省规上工业存货2084.8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产成品871亿元,增长4.5%,比去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3.8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6.8天,比去年同期加快1.4天,比上半年加快1.2天。上游行业去库存效果显著,采矿业存货同比下降8.2%,产成品下降12.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存货和产成品增速分别下降6.3%7.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下降15.5%36.6%。中下游行业生产明显加快,制造业存货同比上升8.2%,产成品上升7%。原材料制造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增长5%8.8%,消费品制造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增长11.2%8.6%,装备制造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增长11.2%4%

 

  3、单位成本继续降低,降成本措施有效落实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降成本行动计划及时出台,今年以来,全省工业企业成本有效降低。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79.36元,同比下降1.67元,比上半年下降0.68元,达到全年最低值。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全年下降超过2元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省单位成本下降主要是得益于能源行业产品价格回升、效益上升带来的相对成本下降。从行业看,成本下降的行业覆盖率仍然偏低,全省40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成本比去年全年有所上升,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较为突出。

 

 

  三、新台阶开创新起点,新征程需要新跨越

 

  总体看,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去产能、降成本等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改善。下阶段,全省要继续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动能培育,加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工业领域新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结构调整有待深化

 

  当前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但从总体运行态势来看,工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今年以来,全省采矿业新增利润占全部规上企业新增利润的比重逐季下降,而制造业新增利润占全部规上企业新增利润的比重较前三季度持续增加。这种结构的变化更多的是采矿业增速变动导致的相对变化:年初,在生产加快、价格提升及同期基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采矿业利润以同比10倍的速度飞快增长,后期随着基数不断攀升、产品价格回升缓慢,采矿业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导致其新增利润占比相对下降而制造业占比相对上升。

 

 

  另一方面,新动能对全省的拉动支撑作用仍然较弱。下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虽然增长回稳,呈现较快增长势头,但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占比仍然偏低,分别为15.8%10.2%,对利润的拉动率仅为5.2%3.2%,其增长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有限。因此,在追赶超越背景下,全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2、营商环境有待提升

 

  尽管今年全省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近300户,数量创近年来新高。但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7.33亿元,户均约8600万元,完成产值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5.7%,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此外,部分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差、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存续期短。2017年年底,全省有360户规上工业企业通过一套表名录管理程序申报退出,其中,307户企业因收入不够规模等原因直接退出,53户企业因破产、关停等原因在库保留一年后退出。还有一百余户企业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未达2000万核实后将退库。企业退出是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采取市场倒逼机制,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对调整产业结构有好处,但成长性企业还未成长便已夭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环境还须优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扩大单位总量,提升单位存续质量,才能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大的动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改善市场主体生存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对工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展望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强调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持续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补齐发展环境短板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简政放权的企业诉求进行持续跟踪,重点征求新入驻企业尤其是沿海引进企业的对比意见,全面学习效仿有利于企业减负的有益经验。推进省级涉企“零收费”,努力降低用能、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加大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力度。转变当前平台建设方式,引入先进经验,切实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三是加大创新支持保障力度。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研发优势,加大人才人力普惠性政策实施力度,充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促进形成创新活跃的社会氛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大新兴动能培育

 

  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针对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引导汽车产业积极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鼓励加大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力度,引导零部件生产商积极融入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供应链,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给予专项财政补贴,促进引入装备制造、材料、医药、消费品产业的高新技术和人才团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二是加大新兴产业引入和培育力度。加快引进行业领军、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生产团队、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加大产业链与集群化招商力度,争取通过新增项目落地形成新的增长点。着力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推动5G规模组网,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服务。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积极引入企业战略咨询、旅游品牌策划、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等咨询服务机构,通过智力引进提速强化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助推工业园区和创业空间等,建设满足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发展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

 

  3、创新优化生产要素保障,助推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拓展直接融资和质押融资渠道。发挥政府类基金作用,加大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对省内企业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力推进品牌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提升企业品牌增值效应。二是提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重点推进渠道畅通、利用性高的大数据收集、应用、开发平台建设,发挥大数据对提升区域金融信用的积极作用,降低金融信用成本。三是加快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立。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金融总部为发展目标,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信贷投资力度,壮大产业基金规模,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实体经济,强化产业对接,促进有效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