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对标定位 追赶超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对标定位 追赶超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02-06 09:55
字号:
打印

——陕西与辽宁对比分析

 

  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是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世界大局、结合国情省情对陕西发展作出的科学定位、提出的目标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当前陕西发展最大的实际。近期,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在出席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要求,全省上下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盯追赶超越目标,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书记对陕西发展的科学定位和胡和平书记的具体要求,让陕西对标定位、追赶超越便成为下阶段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陕西实际,辽宁便成为陕西下一个追赶超越的目标。辽宁和陕西分别是东北和西北两个重要省份。长期以来,辽宁一直是东三省经济的排头兵,经济总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十,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对标省份。2016年,由于陕西迅猛的追赶超越势头和辽宁自身原因,陕西与辽宁经济总量差距由2015年的10647亿元缩小至2847亿元,在全国的排位由过去相差5位扭转为紧随其后;今年前三季度,陕西与辽宁的差距更是缩小至1437亿元,这极大鼓舞了陕西追赶辽宁的信心和勇气。本文试图从资源禀赋、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等方面对陕西和辽宁进行对比,从而寻找陕西追赶辽宁的优势和短板,以期为陕西找准定位,充分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省份作用,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目标提供参考。

 

  一、从资源禀赋看:辽宁面积小,但人力资源富集,自然资源与陕西各有优势

 

  辽宁行政区划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陕西的72.2%2016年常住人口4377.8万人,比陕西多565.2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295人∕平方公里,比陕西每平方公里多110人,人力资源相对富集。自然资源方面,辽宁和陕西各有优势。辽宁海岸线广阔,海洋、水产资源丰富。2015年海岸线总长度3034公里,海水养殖面积933.068千公顷,内陆水域养殖面积219.085千公顷,2016年水产品产量达550.1万吨,居全国第5位。陕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已探明矿产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有60种。其中,2016年陕西煤炭保有储量1639.45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石油探明储量38375.6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储量7802.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钠盐储量9277.71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水泥用石灰岩储量77.25矿石亿吨,居全国第六位;钼矿储量124.97金属万吨,居全国第七位,均优于辽宁。

 

  二、从经济总量看:辽宁GDP总量大,陕西增长快,与辽宁差距逐渐缩小

 

  长期以来,辽宁经济总量持续领先陕西,而陕西增长较快,2011-2016GDP年均增速达10.5%,高于辽宁4.5个百分点,且增速(除20152016年外)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陕西与辽宁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陕西经济总量相当于辽宁的比重从2010年的54.8%提高到87.2%,绝对差距由8333.79亿元缩小至2847.31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更是缩小至1437.29亿元,追赶势头强劲。

 

 

  三、从三次产业看:陕西仅二产总量高于辽宁;产业结构方面:陕西为二三一,而辽宁为三二一

 

  2016年,陕西一产、三产与辽宁之间的差距分别为479.21亿元和3252.28亿元,二产高于辽宁884.18亿元,第三产业之间的差距是造成两省总量差距的主要原因。从产业结构看,陕西第二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占GDP比重为48.9%,高于辽宁10.2个百分点;而辽宁第三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强劲,占GDP比重为51.5%,高于陕西9.1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方面,陕西农业占主导地位,辽宁除农业外,牧业和渔业均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陕西第一产业中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7.9%,高于辽宁25.8个百分点,为一产的主导产业;辽宁农业占比为42.1%,牧业、渔业占比分别为35.6%14.5%,二者与农业对一产的增长均发挥重要作用。陕西农业占比较高,除种植业外,主要是果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占比不断提升;而辽宁除农业外,牧业和水产资源比较丰富,各产业发展相对均衡。

 

 

  (二)工业方面,陕西仍主要以资源开采及加工的能源重化工业为主;而辽宁已经开始了从重化工业到先进制造业的转型。从工业总产值前10位的行业分布看,2016年陕西排前10位的主要为采矿及相关资源加工业;而2015年辽宁排前10位的除资源加工相关行业外,装备制造业也占据重要地位。从前10位行业集中度看,2016年陕西前10位行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1.9%,低于2015年辽宁8.2个百分点。从前10位行业盈利看,2016年,陕西产值排前10位的行业利润占到规上工业利润的60.5%,而2015年辽宁为62.4%,高于陕西1.9个百分点。从企业数量及规模看,2016年,陕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99个,仅相当于2015年辽宁企业数的47.1%;单个企业产值看,陕西为3.8亿元,高于2015年辽宁1.1亿元,这说明陕西虽然规上工业企业数不及辽宁,但规模相对较大。

 

 

  (三)第三产业方面,陕西远落后于辽宁,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差距较大。2016年,陕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215.02亿元,较辽宁11467.30亿元相差3252.28亿元。其中,陕西批发和零售业与辽宁相差1218.47亿元,金融业相差647.68亿元,其他服务业相差539.9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差473.50亿元,这四者是造成三产差距的主要原因。

 

 

  四、从三大需求看,陕西主要靠投资驱动,辽宁消费驱动特征明显

 

  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陕西投资驱动特征明显,2016年投资率(即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GDP比重)高达66.5%,高于辽宁23个百分点,高于消费率21.2个百分点;而辽宁消费驱动占据首位,2016年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占支出法GDP比重)为59.1%,高于陕西13.8个百分点,高于投资率15.6个百分点。

 

  (一)从投资结构看,陕西和辽宁高居首位的均为房地产业,而辽宁制造业投资占比高于陕西。2016年,陕西房地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6%,辽宁为33.7%,房地产业投资占比均居两省各行业投资首位;而辽宁居第二位的制造业投资占比为26.4%,高于陕西8.8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情况看,陕西消费水平远低于辽宁。2016年,陕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67.57亿元,较辽宁低6046.53亿元,相当于辽宁的54.9%2017年前三季度,陕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849.53亿元,较辽宁低4335.97亿元,仅相当于辽宁的57.4%。其中,城镇较辽宁低3989.76亿元,占到社零总差距的92.0%,是造成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

 

  (三)从外贸进出口情况看,陕西与辽宁相差甚远。2016年,陕西进出口总额为1976.30亿元,仅相当于辽宁的34.6%;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0.2%,低于辽宁15.5个百分点。2017年前三季度,陕西进出口总额为1956.15亿元,相当于辽宁的38.9%;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9%,低于辽宁17.3个百分点。

 

  五、从发展质量效益看,陕西人均GDP、研发经费投入、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均好于辽宁,但城镇化率、财力、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均不如辽宁

 

  (一)陕西人均GDP略高于辽宁。作为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陕西人均GDP高于辽宁,2016年陕西人均GDP51015元,高于辽宁224元。

 

 

  (二)陕西R&D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均高于辽宁。2016年,陕西R&D经费内部支出419.56亿元,高于辽宁64.86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为2.16,高于辽宁0.57个百分点。

 

  (三)从企业盈利看,陕西规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好于辽宁。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总资产贡献率来看,陕西好于辽宁。2016年,陕西规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1.11%,高于2015年辽宁2.91个百分点。

 

  (四)从城镇化率看,陕西明显低于辽宁。2016年,陕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5.34%,辽宁为67.37%,陕西低于辽宁12.03个百分点。

 

  (五)从就业人数及结构看,辽宁优于陕西。2016年,陕西就业人员人数为2073万人,低于2015年辽宁336.9万人。其中,陕西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为44.4:19.0:36.7,一产仍是大多数劳动力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而辽宁为28.6:26.4:45.0,三产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

 

  (六)从财政收支看,陕西与辽宁仍有差距。辽宁经济体量大,企业数量多,其财政收入好于陕西。2016年陕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833.99亿元,低于辽宁366.5亿元,其中税收低483.06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为4389.37亿元,低于辽宁188.1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陕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95.89亿元,低于辽宁240.31亿元,其中税收低252.1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为3794.66亿元,高于辽宁393.26亿元。

 

  (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陕西明显低于辽宁。2016年,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74元,低于辽宁7166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0元,低于辽宁443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6元,低于辽宁3485元。2017年前三季度,陕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9元,低于辽宁290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1元,低于辽宁3311元。

 

  六、从区位优势看,陕西和辽宁各有优势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临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包西铁路、西渝铁路贯穿西北,连通中国西北、华中和西南,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和桥头堡。经过多年发展,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资源、文化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打造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城镇化发展方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重大历史使命赋予了陕西巨大机遇,这些都将成为陕西下阶段发展的重要动力。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广阔的海岸线为辽宁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在建的京沈高铁纵贯辽西,为辽西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加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辽宁最美高铁”沈丹线穿起辽东南最美风景,缩小了城市间距离,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些区位政策优势,必将助力辽宁后期发展,同时也对陕西追赶辽宁提出了考验。

 

  总体来看,陕西经济总量落后于辽宁,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优,三产明显偏低导致的;同时,陕西投资驱动特征明显,但投资结构不优,加之经济外向度低,城镇化水平、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与辽宁的差距客观上制约了消费的较快增长。下阶段,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这些方面必将是重点努力的方向。

 

  七、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路径建议

 

  (一)充分发挥陕西科教、人文、产业等方面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陕西科教人文资源丰富,古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装备制造等产业在丝路沿线国家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区位比较优势明显。下阶段,陕西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重整资源,发挥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优势,将相关产业向丝路沿线国家转移及延伸,充分消化优势过剩产生,增强产业生命力;同时,加大人员流通及旅游资源整合、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及宣传,主动融入丝路沿线旅游圈,使得旅游产业不仅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沟通陕西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产方面,要加大优势特色农业培育,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效率及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二产方面,在推动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同时,改造提升有色冶金、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并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机器人、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三产方面,不仅要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努力打造品牌服务,同时要积极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努力促进三产融合,打造大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同时,要立足陕西交通、土地、劳动力、科教等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力度,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对传统比较优势进行改造,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技术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本积累质量及效率。在适度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强度的前提下,加大仓储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投资,有效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提高资本积累质量和投资效益,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力度,提高经济外向度。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西安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吸引更多世界级企业在陕落户,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同时,加大本土品牌企业打造,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