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宝鸡调查队)
2008年,宝鸡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宝鸡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为近十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3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0.6:59.4:30.0变为11.0:60.3:2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92元,比上年增长15.5%,折2779美元(汇率6.835)。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0%,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7.6%。宝鸡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9.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6.9%。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
分类名称 |
指 数%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6.0 |
#食品 |
114.5 |
衣着 |
99.2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4.6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9 |
交通和通讯 |
98.5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8.2 |
居住 |
106.8 |
年末从业人员195.19万人,其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国有、集体及其他所有制)30.34万人,私营8.95万人,个体10.1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45.7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101万人,劳务输出7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全年财税总收入77亿元,增长15.6%。地方财政收入23.91亿元,同口径对比增长24.8%。财政支出75.22亿元,增长40.5%,其中用于全面启动建设47类民生项目支出22.70亿元;全面落实地震受灾群众各类补助20.40亿元。
全年税收合计7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国税收入52.09亿元,增长15.1%;地税收入17.97亿元,增长28.5%;归口财政部门1.13亿元,增长32.0%;海关税0.55亿元,下降35.3%。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33.90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63.15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59.3亿元,增长10.2%,占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3%,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7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油料播种面积1.2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2%。
粮食总产量160.93万吨,增产4.7%。其中,夏粮总产89.96万吨,增产5.0%;秋粮总产70.97万吨,增产4.3%。油料总产2.22万吨,增产33.2 %。
全年园林水果总产量68.42万吨,比上年增产13.1%。其中,苹果39.16万吨,增产10.4%;葡萄3.1万吨,增长4.5%;桃5.2万吨,增长11.6%。蔬菜总产量93.6万吨,增长9.2%,其中,大白菜9.4万吨,增长20.5%;甘蓝17.3万吨,增长16.1%;萝卜8.9万吨,增长12.7%;辣椒21.3万吨,下降10.5%。
全年肉类总产量11.4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奶类产量50.68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6.17万吨,增长13.7%。年末牛存栏37.11万头,比上年增长5.2%。其中,奶牛16.1万头,增长10.4%;羊存栏44.07万只,增长14.0%;生猪存栏87.43万头,增长13.0%,其中能繁育母猪8.5万头,增长37.1%;家禽存栏625.0万只,增长5.3%。
全年水产品产量0.30万吨,比上年增长36.9%。
农用机械总动力163.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大中型拖拉机8479台,增长19.6%;小型拖拉机30355台,与上年持平。
有效灌溉面积16.65万公顷,占年末常用耕地的5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2户,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91户。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2户,过10亿元企业14户,过50亿元企业4户。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2.49亿元,增长30.1%;增加值289.70亿元,增长22.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211.68亿元,增长27.8%;轻工业增加值78.02亿元,增长11.0%。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和能源化工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23.55亿元,占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为84.8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5%。实现利润25.35亿元,下降4.8%,实现利税49.40亿元 ,增长3.4 %。(经济效益指标不含供电、烟厂、陕汽、法士特四家数据)
表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名 称 |
计量单位 |
本月止累计 |
累计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49.36 |
3.0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780494 |
-2.9 |
小麦粉 |
万吨 |
67.35 |
10.7 |
乳制品 |
万吨 |
22.18 |
-12.6 |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
千升 |
46011 |
32.1 |
啤酒 |
千升 |
158046 |
-6.8 |
卷烟 |
万支 |
2779350 |
0.9 |
纱 |
万吨 |
5.55 |
9.0 |
布 |
万米 |
24482 |
20.9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15.69 |
3.5 |
硫酸(折100%) |
万吨 |
30.78 |
3.3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
万吨 |
13.95 |
-10.1 |
水泥 |
万吨 |
747.36 |
1.6 |
日用玻璃制品 |
万吨 |
31.15 |
5.7 |
陶质砖 |
万平方米 |
3089.83 |
3.7倍 |
粗钢 |
万吨 |
4.95 |
-40.8 |
钢材 |
万吨 |
130.53 |
7.9 |
钛材 |
万吨 |
1.08 |
26.9 |
锌 |
万吨 |
15.66 |
16.3 |
黄金 |
千克 |
2086 |
2.6 |
金属切削工具 |
万件 |
1739 |
26.7 |
金属切削机床 |
万台 |
1.27 |
-17.9 |
其中:数控机床 |
万台 |
0.48 |
-14.1 |
叉车 |
万台 |
0.65 |
-6.6 |
泵(液体泵) |
万台 |
6.52 |
55.6 |
采矿设备(矿山设备) |
万吨 |
19.49 |
15.3 |
汽车 |
万辆 |
0.97 |
59.2 |
载波通信设备 |
万台 |
0.80 |
70.7 |
电子元件 |
万只 |
90843 |
7.8 |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
万台(套) |
19.29 |
34.6 |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具备资质等级在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76家,完成施工产值175.9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24.32亿元,增长35.0 %,上缴税金13.48亿元,增长2.98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0.45亿元,增长39.7%;农村投资47.50亿元,增长82.5%;其他项目投资3.08亿元,下降11.57%。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二产业投资170.99亿元,增长56.9%;第三产业投资216.01亿元,增长30.1%。
表3 分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分组指标 |
本年投资(亿元) |
增速(%) |
|
总计 |
400.45 |
39.7 |
|
第一产业 |
13.45 |
15.3 |
|
第二产业 |
170.99 |
56.9 |
|
其中:采矿业 |
9.75 |
18.0 |
|
制造业 |
112.27 |
62.0 |
|
轻工业 |
13.45 |
75.7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5.83 |
238.8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5.56 |
113.0 |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5.41 |
43.4 |
|
机械工业 |
48.48 |
52.7 |
|
其他制造业 |
17.63 |
55.3 |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
47.66 |
56.1 |
|
第三产业 |
216.01 |
30.1 |
|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40.09 |
-1.4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7.83 |
116.4 |
|
批发和零售业 |
9.01 |
59.7 |
|
房地产业 |
59.44 |
51.6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2.09 |
1.8 |
|
教育 |
5.83 |
-32.9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5.73 |
152.7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6.02 |
2054.1 |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2.41 |
170.0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8.56亿元,增长50.4%。商品房销售面积118.97万平方米,增长18.5%,其中商品住宅占97.1%。商品房销售额20.34亿元,增长12.2%,商品住宅占94.5%。
7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年内先后有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冀东海德堡水泥公司5000吨/日生产线及9MW发电项目、东岭集团凤县锌品厂5万吨电解锌生产线扩建项目、华龙日清食品公司饮品生产线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唐电力公司宝鸡热电联产、宝平高速等12个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683个,合同引资659.9亿元,到位资金232.1亿元。台湾大润发、上海复星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宝鸡市。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7.60亿元,增长25.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80亿元,增长22.5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 43.50亿元,增长29.4%,零售业零售额155亿元,增长2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3.60亿元,增长22.8%,其他行业零售额2.30亿元,增长16.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4%;化妆品零售额增长29.8%;粮油类零售额增长2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7.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0.8%。
年末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有292户,有实绩的企业129户,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9户。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753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9%。其中,出口26053万美元,下降49.8%;进口21486万美元,增长19.97%。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63亿美元,增长64.6%,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34.3%,比重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3379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宝鸡市98%的乡镇、93%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宝鸡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127.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72.2公里/百平方公里(含村公路)。建成农村五级客运站15个。
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7140万人,比上年增长1.9%,旅客运输周转量37.2亿人公里,增长3.6%;货物运输量2767万吨,增长3.1%,货物运输周转量26.2亿吨公里,增长3.1%。宝鸡市共有营运货车17894辆,营运客车4796辆,其中出租汽车2505辆。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8.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0.59万辆),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载货汽车2.0万辆,增长9.7%;载客汽车4.8万辆,增长17.6 %;其他汽车1.3万辆,增长6.5%。私人轿车1.7万辆,增长29.7%。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8亿元,增长13.5%;电信收入12.51亿元,增长14.1%。年末宝鸡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76.87万户;移动电话 191.87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68.74万户。电话普及率71.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30.6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其中入境游客9万人次,增长66%。旅游综合收入65.5亿元,增长20%。
年末宝鸡市现有各类旅游景区(点)46个,其中人文景区26个,自然景区2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旅游景区4个,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际、国内旅行社38家,星级宾馆饭店36家。
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宝鸡市分别荣获“2008年度中国优秀节庆城市”、“ 2008年度中国十佳旅游节庆”和“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荣誉称号。
七、金融年末宝鸡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7.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增加125.5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6.87亿元,增长22.6%;企业存款余额165.18亿元,增长9.4%。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2.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其中,短期贷款154.20亿元,增长1.0%;中长期贷款109.32亿元,增长36.4%。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45.04亿元,比上年下降46.4%。其中,基金、股票成交额506.73亿元,下降46.4%,国债成交额0.17亿元,增长13.3%。年末上市公司5家。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21家,实现保费总收入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2亿元,增长11.85%;人身险保费收入20.10亿元,增长55.81%。全年各类赔款与给付支出5.05亿元,增长30.1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91亿元,增长40.41%;人身险赔款与给付支出3.14亿元,增长24.6%。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3.23%,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615.71元/人。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初中191所,高中66所,职业高中41所,小学1224所,幼儿园167所。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1.10万人,在校生3.39万人,毕业生0.9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3.29万人,在校生7.83万人,毕业生2.2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96万人,在校生9.53万人,毕业生3.52万人。初中招生5.85万人,在校生18.77万人,毕业生6.95万人。小学招生3.71人,在校生26.96万人,毕业生5.8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3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含学前班)5.27万人。高考一批、二批达线率分别为10.93%、23.26%。
全年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71项、市级91项。宝鸡市专利申请量540件,专利授权量309项,其中发明授权量32项。获国家部级、省级科学技术奖17项。
高新区全年生产总值1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经营总收入606.33亿元,增长44.35%。高新区出口创汇4.28亿美元,增长18.8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2 个,文化馆 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4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13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2个,农村文化室385个。文化创新活动丰富多彩。宝鸡《天地社火》被选中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赴京演出;歌舞剧《西秦歌韵》、秦腔历史剧《张载》分别荣获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演出奖和剧目奖。目前,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39项。
年末市区有广播电台1 座,电视台1座,县域拥有广播电视台10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13%和99.05%。
年末共有文物藏品5万多件,其中馆藏一级文物374件。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社区服务中心)941个,其中,医院89所,乡镇卫生院174所,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24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卫生人员1.80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5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54万人,注册护士0.47万人。床位数1.43万张,其中:医院1.02万张,卫生院0.31万张。全年共接诊门诊病人1495万人次。
计划免疫儿童“五苗”接种率达到95.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85%。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50.37/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44.74/10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4.41 /10万和9.82‰。
宝鸡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北京残奥会上夺得F53-54铁饼金牌。运动员在参加省青少年年度比赛中获金牌50枚、银牌57枚、铜牌78枚。举办了宝鸡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宝鸡市首届残运会暨特奥运动会。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宝鸡市常住人口为376.2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99‰,死亡率为5.77‰,自然增长率为4.2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5元,比上年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542元,增长17.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38元,增长16.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2957元,增长21.7%。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7平方米,增长6.4%。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7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6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2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7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63万人,参保率71%,享受待遇人数1.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金台区和渭滨区选定两个社区开展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县区全覆盖率为25%,乡镇全覆盖率35%,45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率92%,宝鸡市累计参保人数25.60万人,5.50万人享受待遇。宝鸡市12个县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50.29万人,参合率为91.29%。全年支出新农合基金1.95亿元,基金使用率83.01%,175万人得到医疗补助。
宝鸡市有8.68万名城市困难群众和18.72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年末有920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
年末宝鸡市社会福利院2个,县级福利中心9个,民办福利机构4家。共有福利床位2442张,床位使用率达到100%。年末共有农村五保敬老院105所,供养5432人,其中集中供养266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
全年新建扶贫重点村86个,有4.26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6.98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实施移民搬迁3339户、14418人。对贫困地区10.15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投资1.5亿元实施“突破西山”战略,新修通村水泥路52条160公里,实施通达公路9条52.3公里,新建中小桥梁13座,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新建53所寄宿制学校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建设百亩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56个。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年末宝鸡市城市道路长度450.70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06平方米。城市公交运营线路34条,年客运量超过1.30亿人次。垃圾无害化率达到10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5.83%;城市气化率达到98.32%;城市用水普及率99.8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1%,绿地率38.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05平方米。
全年用水总量6.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4%。其中,生活用水1.22亿立方米,下降1.5%;工业用水0.80亿立方米,下降9.7%;农业用水4.48亿立方米,增长6.2%。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91.0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89立方米。
宝鸡市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率为100%,全年COD排放总量为4.40万吨,比上年下降4.56%,SO2排放总量为8.41万吨,下降3.92%。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13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5.52%。市区污水处理率为85%,城市无劣V类水体。
全年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1.9~13.8℃,山区8.2~11.6℃,各地较常年偏高0.2~0.6℃。年极端最低气温:川塬区:-10.6~-16.0℃,山区:-15.8~-20.4℃。年极端最高气温:川塬区:36.3~38.6℃,山区:31.7~35.8℃。全年总降水量为426.8~627.7mm。总日照时数为1675—2147小时。全年共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号35次。
全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2.5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5万公顷,封山育林0.88万公顷,飞播造林0.40万公顷。对75.56万公顷森林资源实施了全面有效管护。完成全民义务植树987万株,完成育苗面积631公顷。
年末耕地总资源36.08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常用耕地30.77万公顷,减少1.1%。
年末宝鸡市境内共有矿产地127处,发现各类矿种资源44种,其中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19种,矿区92处,已探明矿产储备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在宝鸡市前三位的矿种有:水泥用灰岩、磷、煤。宝鸡市共有各类采矿企业328户,宝鸡市境内共设置探矿权67个,累计勘察投入8307.79万元,勘察登记总面积1910.02平方公里。
全年因冰雪低温、风雹、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96万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0.82万公顷。宝鸡市发生森林火灾3起,过火面积10.9公顷。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46起,造成的损失2264.82万元。年内宝鸡市境内发生可定震中的震级在1.0及以上地震52次,其中,2.0级地震11次,3.0级以上地震2次。汶川大地震造成宝鸡市97万人受灾,33人死亡,707人受伤,给宝鸡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6亿元。
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042起,比上年减少9.96%,造成经济损失1460万元;事故死亡225人,下降8.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5人,下降31.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62起,减少14.4%,死亡200人,下降6.5%。
注:1、本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