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渭南市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经受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严峻考验,使得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82.4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81.0亿元,增长5.0%,人均生产总值3890元,增长7.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25:39.73:39.02,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消费品市场增长乏力。
二 农 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9.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5.43%,其中农业产值50.08亿元,增长4.85%,林业产值4.63亿元,增长1.92%,牧业产值13.86亿元,增长9.09%,渔业产值1.0亿元,增长2.67%。
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179.50万吨,较上年增长4.29%,其中夏粮总产113.85万吨,增长8.48%;秋粮因洪灾减产,总产65.65万吨,下降2.25%;棉花总产4.70万吨,增长27.75%;油料总产7.54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120.61万吨,下降1.94%,其中苹果95.6万吨,下降2.22%。
造林绿化事业成效显著。全年造林65.68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4.91%,育苗2.51千公顷,增长12.05%,当年苗木产量15713万株。“山川秀美”工程进展良好,退耕还林 24.01千公顷,增长1.78倍,封山育林12.01千公顷,增长19.27%。平原绿化和“五荒”经济林发展有新的突破。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出栏猪、牛、羊分别为86.86万头、11.25万头、44.07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9.88%、2.83%、17.49%。大牲畜年末存栏43.04 万头,增长1.35%,生猪存栏80.08万头,增长5.19%,羊存栏85.55万只,增长10.70%。家禽存栏1035.26万只,增长0.2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62万吨、7.57万吨、12.18万吨,增长5.04%、1.07%和9.14%。
渔业生产受洪灾影响较大。全年水产品产量为14433吨,较上年减少584吨,下降3.8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74.71万千瓦,增长3.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5.78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0.79万吨,增长3.95%,农膜使用量564.27万公斤,增长36.14%,农药使用量246.02万公斤,增长0.04%。
三 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8.87亿元,突破15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88%,市县工业完成 64.44亿元,增长11.42% ,其中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 47.75亿元,同比下降6.62%,集体企业完成 5.46 亿元,下降18.04 %,有限责任公司完成81.92亿元,增长81.4%,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2.92亿元,增长7.26%,私营企业完成14.77亿元,增长6.47%,外商投资企业完成3.13亿元,增长32.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0.01亿元,增长6.96%,重工业完成138.86亿元,增长23.05%。
主要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在全市统计且可比的78种工业产品中,增长的63种,占80.77%,其中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26种,占86.67%。(见附表一)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显著提高。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3.21%,比上年下降3.5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7.92亿元,增长51.68%,利润总额5.07亿元,产成品占用11.07亿元,下降4.65%,产品销售收入196.01亿元,增长73.51%。亏损企业亏损额3.11 亿元,较上年减少1.93亿元。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99.61%,较上年提高36.12个百分点,是9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总资产贡献率7.39%,产销率100.33%,资产负债率75.15%,流动资产周转率1.8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8%,资本保值增值率157.81%,全员劳动生产率26300元/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03 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26.45亿元,增长4.13%,房屋施工面积204.57万平方米,增长9.61%,房屋竣工面积128.41万平方米,增长17.58%,从业人员4.16万人,上升0.24%,利润总额1326万元,下降35.35%。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8.7 亿元,增长 34.9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24亿元,增长39.10%;更新改造投资14.43亿元,增长 40.62%;房地产开发投资 3.82亿元,增长87.41%;其它投资1.81亿元,增长101.75%。
投资结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0%,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4.37亿元,增长高达74.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3%。
市县属项目投资增长快于中省项目。全年中省项目完成投资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8%,市县属项目完成投资37.39亿元,增长高达67.9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连铸坯90万吨/年,焦炭102.4万吨/年,炼钢97万吨/年,水泥生产75万吨/年,软饮料4.7万吨/年,新(改)建公路292.8公里,中小学校学生席位7219个,城市自来水管道65.0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8.67公里,城市防洪堤4.3公里,挖掘机110台/年等。
五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客货运周转量稳中有升。全年公路客运量2669.99万人,客运周转量151745.85万人公里,增长7.45%,公路货运量1174.06万吨,货运周转量74093.95万吨公里,增长5.62%。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 4.47亿元,增长4.6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50.51万门,增长7.87%,固定电话用户数78.39万部,增长21.89%,其中城市电话24.29万部,下降5.71%,乡村电话45.14万部,增长17.09%。无线移动电话规模迅速扩大,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3.88 万部,增长 31.69 %。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广泛使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19万户,增长79.64%。
六 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49.59亿元,增长7.9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餐饮业消费逐渐升温,实现零售额6.4亿元,同比增长9.46%,增幅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 30.14 亿元,增长7.83%,农村19.43亿元,增长8.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 14.27 亿元,增长0.71%,集体经济 7.79亿元,下降12.57%,私营经济4.44亿元,增长23.33%,个体经济19.78亿元,增长37.55%。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2003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 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1.6%。(见附表二)
七 外贸旅游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248.06万美元,同比增长89.27%,实际利用外资1779.74万元,同比增长115.71%。合同引进市域外资金114.38亿元,同比增长250%,硕果累累。
据西安海关统计资料,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28624千美元,增长 29.20%,其中出口总额17162千美元,增长15.88%。
因非典和洪灾的影响,旅游人数和收入明显下降。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 345万人次,下降23.2%,实现旅游收入9.55亿元,下降23.6%。
八 财政 金融 保险业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3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 5.3%;财政支出 20.18亿元,增长10.7%,基本保证了社会各项事业运转的需要。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5.94亿元,比年初增长17.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33亿元,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222.00亿元,比年初增长16.9 %。货币净投放26.86亿元, 比上年下降17.56%。
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6.99 亿元,比上年增长19.39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18.46%,寿险保费收入5.65亿元,增长19.6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0.9 亿元,增长27.09%。
九 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3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37个,其中国家项目7个,省级项目30个,争取无偿资金426万元。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8个两高一优农业及资源利用类项目实施情况较好,14个工业及食品、医药类项目中部分已提前完成计划。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全市累计发展到350家,新增加3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亿元,增长8.7%,高新技术企业13家。韩城、合阳、澄城、大荔和蒲城五县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市”。
全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9510 人,中等师范学校两所,在校学生3189人,下降 4.78%;普通中学416所,在校学生47.44万人,增长6.85%;小学3003所,在校学生56.61万人,下降9.8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初中入学率98.7%,各项指标均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全年完成投资1.27亿元,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投入资金1.16亿元,建成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改项目取得新成绩,完成危改项目95个,新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见成效,全市引入社会资金0.74亿元,建成48幢学生公寓楼和食堂。
十 文化 卫生和体育
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全省民乐民歌(业余)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三等奖5个,歌曲<<故乡河>>被评为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了大型抗洪赈灾义演活动。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307个,从业人员1600余人。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4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253个,全市有无线广播电台1 座,广播节目8套,调频发射机147部,无线电视台1 座, 电视节目12套,电视发射机356部,电视人口覆盖率87.1%,广播人口覆盖率82.0%。
全市年末卫生机构数35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1个;卫生技术人员12186人,其中医生5347人;拥有床位数994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621个。面对“非典”及洪灾,全市迅速建立了疫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护体系。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成效显著,省、市、县共出动医疗人员9598人次,诊治患者86358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77万元,喷洒消毒药品126.67吨,消毒面积近53.17平方公里。
组队参加了陕西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获金牌4枚,银牌9枚,铜牌8枚,代表团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成功地承办了陕西省青少年举重比赛、少年套路比赛、“三集中”体校比赛和四省(秦、晋、豫、陇)八市射击比赛,并在射击赛中夺得8枚金牌、9枚银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创建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一所。
十一 环境保护
全市以控制污染物为目标,全面深化污染防治工作,投资9803万元,完成中省限期治理项目6个,投资227万元,完成市属限期治理项目4个,投资1320万元,完成县属限期治理项目50个。加大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的监管力度,对25家市县医疗单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12家完成了治理任务。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全市共审批环评报告30个,总投资9.1亿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起。
合阳、大荔两县分别完成生态示范县25项验收指标中的22项和19项,三河湿地、合阳湿地、大荔沙苑三个自然保护区工作进展顺利。年末全市设有环境监测站12个,监测人员150余人,各级环境监理站(所)13个,执法人员220余人。
十二 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计划生育率96.33%,比上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0.07‰,死亡率4.9‰,自然增长率5.17‰,比上年下降0.44个千分点,据此推断年末全市总人口543.19万人。
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1元,增长5.9 %, 农民人均纯收入1589元,增长0.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4333元,增长14.21%。
全市在岗职工32.63万人,比上年下降0.73%,职工工资总额30.56亿元,增长18.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379元,增长18.9%。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17平方米,增长12.2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66 平方米,增长4.01%。
年末共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7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40个,登记失业1.9万人,失业率3.5%,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通过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介绍成功11000人次。全市累计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30.67万人,总参保率达到77.33%,劳动保障工伤保险参保9.61万人,占全年任务10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450万元。
全市有9.72万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下拨低保资金4121万元。筹措300万元资金,改扩建15所中心敬老院,入院老人208户。安置残疾人1024名就业,接收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土官3586人,其中回农村安置2286人,非农村安置1300人。为灾区群众搭建过冬取暖房4.9万间,受灾群众每人不少于一床棉被和一身棉衣,确保了群众安全过冬。
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为陕西省统计局评估反馈数字,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为计生委抽样调查数。
附表一: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3年 比上年增减%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吨)
粮食 1795032 4.29
#夏粮 1138543 8.48
秋粮 656489 -2.25
油料 45272 -39.95
棉花 46960 27.75
蔬菜 620760 10.62
水果 1566121 27.33
#苹果 955965 -2.23
肉类总产 106177 4.89
蛋 75738 1.12
奶 121761 9.08
水产品 14433 -3.89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原煤(万吨) 938.71 18.46
钼精矿(吨) 28137 6.56
焦炭(万吨) 234.52 20.16
生铁(万吨) 81.5 62.09
钢(万吨) 110.62 132.44
印刷机(台) 2538 14.22
乳制品(吨) 5927 23.97
软饮料(吨) 83213 22.04
布(万米) 8019.68 1.74
机制纸(吨) 12172 77.54
化肥(吨) 476722 2.80
水泥(万吨) 173.62 12.75
黄金(千克) 2349.46 2.84
粮食加工机械(台) 1693 -48.45
交流电动机(千瓦) 143091 33.46
发电量(万度) 1508740 19.41
附表二:各类价格指数
类 别 2002年 2003年
居民消费价格 100.1 101.6
食品 99.9 105.2
粮食 94.8 105.4
肉禽及制品 100.0 108.5
蛋类 100.9 98.8
水产品类 91.9 99.2
鲜菜 101.8 133.3
烟酒及用品 104.6 100.7
衣着 100.7 96.9
家庭设备及用品 96.5 99.2
医疗保健 104.7 109.1
交通和通讯工具 93.4 10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1.2 94.2
居住 99.5 101.4
商品零售价格 101.4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