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汉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年度数据>统计公报 > 各市

汉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 西安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04-04-28 15:05
字号:
打印

汉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汉中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宏观经济

环境趋紧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探索加快汉中发展的路子,加快经济
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
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为汉中在新世纪实现全面振兴开了一个好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2.0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
加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2.0%。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2.0%;
食品价格100.9(其中,粮食96.5,肉禽及制品、鲜菜和蛋分别上涨9%、4.2%和4. 8%),烟酒衣着价格分别上
2.2%和1.7%,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12.3%,居住价格上涨1.5%。
    2001年,全市从业人员20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70.0万人,比上年末减
 7.4万人。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9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8千人。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加强。全市足额发放了当年干部职工工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兑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到19.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
质和布局的优化,发展产业化农业和订单位农业。加大了国有企业的改制力度,至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改制企
419户,占总数的97.1%;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9.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减亏21.5%; 非公有经
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7万户。私营企业722户。至年底,全市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
16.7万户、私营企业4154户,注册资本达31.33亿元,从业人员51.04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
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高新技术企业少,需改造提高的传统产业企业多;财政支付能力依然较差;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相当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1.40%,油菜籽
增至89.6万亩,中、高档优质水稻达110成亩。新发展茶、果、药13万亩。蔬菜总面积达52万亩,总产达
88.6万吨。
    粮油生产因灾减产。受调整面积和严重干旱、低温、病虫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达109.8万吨,减产11.9%;
其中,夏粮产量达25.9万吨,减产16.4%;秋粮产量 83.8万吨,减产10.34%。油料总产量10.1万吨,减产
4.4%。
    茶叶、水果、柑桔、黄姜、杜仲、枣皮等区域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很好。全年创建茶叶、
蚕桑、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科技示范区34个,面积达21.65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29.15万亩,其中烤烟
7万亩,茶叶1.2万亩。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6.85亿元,全年出栏的生猪达183.9万头,增长3.6%;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6.3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达14.4万吨,同比增长3.4%;全年生猪订
单达12万头,至年末生猪存栏达172.6万头,大牲畜存栏33.8万头。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36万吨,增长11.4%,渔业产值达5872万元,增长12.45%。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8万亩,比上年增长35.6%。封山育林144.1万亩,退耕
还林11万亩,育苗1.56万亩,发展苗木花卉2.5万亩, 完成13个种苗工程建设项目。小峡引水一期工程和
双龙寺水库建成投用,云河、卡房、娘娘滩水库和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度加快,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
陆续完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9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实现产值 1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市县区
属工业实现产值103.0亿元,同比增长6.6%。 全部工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7.6%。市县区属工业增加
39.7亿元,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下降2.3%;集体企业1. 5亿元,同比下降2.0%;股份制企业5.45亿元,同比增长
65.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1亿元,同比增长50%。重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下降0.7% ,轻工业
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8%,汉江制药、汉王药业、勉县人造板公
司、南化公司等骨干企业产值利税稳步增长。陕飞、汉江机床厂债转股和八一锌业技改项目顺利实现;汉
中卷烟一厂、二厂产品和新产品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生产经营形势开始好转。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由于投资的加大,建筑业市场异常火热,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
同比增长10.1%, 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52万元,下降78.0%;税金总额3669万元,增长
44.5%。全年施工工程个数136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890个,占全部工程个数的65.4%;全部工程施工面
28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房屋竣工面积124.2万平方米,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制取的
新进展,全年又有5户国企完成改制,大汉钢、啤酒厂、 城固肉联厂等企业通过租赁、收购、联合等方式盘
活了资产。南郑美妆庭纸业、城固秦汉陶瓷、略阳区力矿业、宁强丁家坝金矿等引资、合资企业成为工业经济
新的增长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44.53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
市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亿元,同比减少3.3%。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4.6亿元,
增长84.4%;其中,市县区属7.6亿元,增长9.2%;技术改造投资4.0亿元,减少21.7%,其中,市县区属1.5
亿元,减少31.2%;房地产开发投资7.4亿元,增长20.3%;其它投资3.8亿元,增长23.8%。投资结构继续
得到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增26.6%;第二产业投资26.7亿元,增长79.2%;第三产业投资16.4
亿元,减少6.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增长2.77倍,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12亿元,
西汉高速公路、重点水利工程和一江两岸城市建设及中央大道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继续加快。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5.3亿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
   
  能力名称             计量单位        数 据
   锌冶炼                吨/年         1500
   黄  金               公斤/年         150
   输电线路长度          公  里          136
   变电设备能力         万千伏安       43.15
   光纤通信电览         芯 公 里       522.78
   卷  烟               万箱/年         4.1
   耕地面积              万  亩         2.25
   城市道路扩建面积     万平方米          3.0
   城市防洪堤工程        公  里           3.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
售额17.4亿元,增长6.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增长4.3%。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6
亿元,增长6%;餐饮业零售额4.8亿元,增长6.4%; 其他行业零售额13.5亿元,增长2.8%。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64亿元,全市集市贸易成交
额达21.5亿元,同比增长2.8%。
对外经济认真执行开放兴市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整治投资环境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自营进出口
总额达1488万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出口总额 1342万元美元,增长16.4%。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户,合同外资金额372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35万美元,同比增长92%。
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89个,合同引进资金 14.55亿元。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
了重大进展,共引进项目30个,项目投资6.87亿元。严厉查处了一批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清理废止各
类行政性文性56个,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23项,规范了市场行为,优化了投资环境。
    旅游业健康发展,节假日经济效应明显。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5450人次,外汇收入65.4万美元;接待国
内游客460万人次,带动消费5.3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8.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
完成货运量2689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铁路1130万吨;公路1527万吨,民航货运32.4吨。完成客
运量47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铁路422万人次;公路4331万人次,民航5360 人次。全年货
物运输周转量达52.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达27.1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4亿元,同比增长9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09.16万门; 固
定电话用户达28.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5.1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8.4部/百人。
    七、金融、保险业
    2001年,全市金融机构认真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
持地方经济发展,保持金融工作的平稳运行。至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3.8亿元,同比增长
24.7%。其中国家银行达134.3亿元,同比增长1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8.8亿元,较年初净增12.8
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42.1亿元,较年初增加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9.65亿元,较
年初净增1. 4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29亿元,较年初净增3.86 亿元,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7 亿元,
寿险保费收入1.9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70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617万元,其中,
财产险和短期人身赔款3248万元,寿险给付278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1年,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推行和巩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又有新的进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发展。
    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5505人,增招2129人, 在校学生达 38432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948人,在
校学生12515人; 全市初中学校招生 62219 人, 在校学生161869人;初中入学率达94.7%;小学招生57263
人,在校学生36655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 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8人,在校生607人,全市幼
儿园在园幼儿48278人。
    2001年,全市进一步加大科教兴汉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农
业产业基地,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加大了科技产业化步伐。全年全市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51件,授权专利
32件,分别比上年减少7%11%
    九、文化、卫生和教育
    文化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5个,广播综
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9%,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7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6个;病床床位11644张,其
中医院、卫生院11399张;卫生技术人员13952人,其中医生7351人,护师、护士3328人。全市共有卫生防
疫,防治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493人;农村乡村卫生院达290个。卫生技术人员438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深入,2001年全市成功的召开了第二届全运会,有21人打破
37项省青少年记录,在省级以上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全市有8人获得冠、亚、季军, 积极支持了北京的申
奥活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与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低水平增长。2001年全市共出生人口3.1万人,出生率为8.4‰;死亡人口2.26
万人,死亡率为6.1‰;全市人口自然净增0.84万人, 自然增长率为2.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69.5万人。
其中,城镇(区划镇)人口274.5万人;乡村人口95万人。 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68.7万人;农业人口300.8
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农村
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480元,实际增长3.5%,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建城镇职工住宅125万平方米,
农村竣工住宅123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2.56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领到了基本生活
费;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达19.5万人;有18.1万职工和 5.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年发
放养老保险金2.67亿元;有15.3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巩固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2977张,收养2204人。城镇已建立起各种社区
点站2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2个。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至年末,全市共有环保机构35,职工和从业人员365,设置环境监测工作站
()9(99)个;全年共投入环境保护投资15320万元,治理项目 43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全市共有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20633公顷。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 各产业增加值及有关产值其绝对数均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附表一  2001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一、农业主要产品
     粮食        万吨      109.8      -11.84
             万吨      10.08       -4.37
             万吨       0.65       -3.95
    油菜籽       万吨       9.11       -4.68
             万吨       0.01      -47.00
    黄红麻      万吨       0.01            
             万吨       0.16      -28.61
             万吨       0.59      -31.19
            万吨       0.36         
             万吨       6.98       12.44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6.31        3.36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36        11.48 
                                        
附表一 2001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二、工业主要产品              │比上年±%
──────────┼─────┼────┼──────
锰矿石成品矿                  21800    38.64
磷矿石(折含P20530%)           57108    13.71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39955    23.44
                │万千瓦小时│ 114166    23.71
                │万千瓦小时│  25789    22.29
配混合饲料                    23817    28.63
                        29110   140.14
                         276405    24.08
                           114.76    29.98
                        69.05    30.36
                立方米    68028    81.46
硫酸(100%)                  61847    28.63
                       220157     8.47
塑料制品                       2722   333.44
                       120.53    10.20
石棉水泥              平方米   802500     7.13
(折标准砖)              8889.86    22.08
大理石板材            平方米   234400    10.28
花岗石板材            平方米    28475    20.14
                           315911    15.38
成品钢材                     200379     7.21
                            26544    42.17
                       2008.9    48.04
──────────┴─────┴────┴─────
 
附表二  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项目名称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6     101.3     102.0
                     100.9     101.0     100.8
                      96.5      94.6      98.4
 肉禽及其制品            109.0     111.4     105.4
                       104.8     107.2     101.7
                   101.5      95.7     109.3
                     104.2     100.9     109.1
   在外及餐              100.3     100.0     100.7
  烟酒及用品             102.2     105.0      99.8
                     101.7     102.4     100.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89.8      84.3      99.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8.8      97.1      100.4
交通和通讯               100.8     104.3      95.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12.3     112.7      111.9
                     101.5     101.6     10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