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引导不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把群众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作为党和国家决策的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渠道。当好人民代表,第一,要联系群众;第二,要善于把群众正确的意见带到上面来;第三,对明显不正确的意见,要敢于坚持原则,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进行耐心解释和说服。现在全国各级人大代表有近四百万人,这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党要加强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工作,通过人大代表,广泛了解各方面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批评。党政负责同志要同各方面的人民代表谈心,这对沟通情况、增进理解、考虑问题很有好处。
江泽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0年3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116页。
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各级人大代表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体现人民利益的,应该经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形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我们要进一步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健全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页。
全党应十分重视和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不能让事态扩大,更不要等事情闹大了再来解决。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93年3月7日),《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
中央要求,省、区、市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个月时间,地(市)、县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三个月时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所谓深入农村,就是要深入到村到户,特别要到贫困村,直接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在农民中交一些知心朋友。
江泽民:《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1993年10月18日),《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502页。
群众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正是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才战胜种种困难,创造出种种奇迹。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4页。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页。
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我们衷心希望大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真正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创造出新的气象。
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1994年1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4页。
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
江泽民:《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加强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江泽民:《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作出突出的成绩。
江泽民:《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1995年6月30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江泽民:《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1995年6月30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地方去,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在领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人民的支持,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江泽民:《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1995年6月30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182页。
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江泽民:《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194页。
我看对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狠抓一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这个教育抓好了,实事求是之风,艰苦创业之风,勤俭节约之风,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之风,才能大兴起来,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以权谋私等等歪风才能扫除掉。
江泽民:《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
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各级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做好。要恭恭敬敬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质和优良作风,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
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3页。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
江泽民:《高中级干部要意识到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1997年12月22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1页。
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所谓领导,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之中,为群众所掌握,从而实现对群众的领导。而离开对群众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就不可能把群众真正动员和组织起来,实现对群众的领导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江泽民:《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作风建设中作出表率》(1998年6月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我们党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个根本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越是改革攻坚,越是面临困难,越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江泽民:《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1998年12月7日),《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451页。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262页。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页。
我们讲政治,离不开人民群众。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是群众观点。
江泽民:《1999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71页。
领导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否则,就有被群众抛弃的危险。
江泽民:《“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页。
要认真调查研究社会各种动态以及群众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空空泛泛地喊口号,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是不会产生效果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一定要贴近群众,善于从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努力建立一支能够与群众心心相印、整天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又善于做工作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江泽民:《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2000年1月20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567页。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言行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必须成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
江泽民:《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2000年1月20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7页。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可能给群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相适应。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江泽民:《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0年4月29日),《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61—462页。
我们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
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广大中青年领导干部要通过对党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系统学习,通过党性党风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辈子始终不渝。
江泽民:《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2000年6月9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要注意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3—94页。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最终决定力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必须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所必须的。
江泽民:《在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0年8月27日),《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83—484页。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会更加拥护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能够日益巩固。……在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全党同志心中始终都要装着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千方百计为他们谋利益,带领他们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江泽民:《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122页。
我们党是立党为公的,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绝不能脱离群众和凌驾于社会之上。
江泽民:《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2000年12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页。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实行领导和执政的根本基础。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诚恳恳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江泽民:《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1年4月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页。
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
江泽民:《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2001年4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280页。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页。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解决好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个大问题。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心系最广大群众。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全党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扎下去、沉下去,切实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要认真改进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注重提高质量和效果。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329页。
改进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在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总结历史、现实经验的基础上,从思想教育和制度规定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一套管用的教育办法和制度规定,让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体遵循。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页。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1年9月26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44页。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
江泽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002年1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9页。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人心的事,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特别是要深入到艰苦的地区、困难的地方去,充分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改进工作,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江泽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002年1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423页。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
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2月4日),《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81—582页。
第八,党建部分,要重点论一论贯彻群众路线和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特别要把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说透彻,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江泽民:《关于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的批示》(2002年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441页。
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世界大势,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
江泽民:《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3页。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页。
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5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