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然而,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中,开展批评缺少“麻辣味儿”,使得洗澡除病异化成了隔靴搔痒,教育实践浮于表面成了走过场。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纯洁党内生活的一剂良药。诚心批评同志,虚心接受批评,才能查摆出问题,才能动真碰硬、揭短亮丑,真正触及思想,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如今,批评刮起温和之风、甜腻之风,使得批评的武器变了形、走了样。一些批评甜俗味很重,听来不知是批评还是在表扬,有些“批评”连旁听者都感到不好意思。更有甚者,苦心于委婉措辞,以批评之名行溜须之实,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吹捧与自我吹捧。
批评丧失了应有的正气和锐气,看病除病的效力也就大为减退。批评听起来如沐春风,过后必然如耳旁风,留不下什么印象。有的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思想斗争,缺少积极的思想互助,使不良倾向因缺乏抵制而滋长蔓延,一些同志因得不到及时挽救而蜕化变质。
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固然容易让人接受,但要把握好度。温和式批评不代表避重就轻,委婉式批评也不能等同于掩盖问题。广大干部要认清批评的目的是团结,不是打击,没必要对此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批评可以直来直去,不用拐弯抹角,必须一针见血,不能含糊其辞。
批评带点辣味儿,听者当时可能会刺激得涕泪横流,但过后开窍通络,反而全身畅快。开展批评本就是一剂“苦”药,只要能根治作风病,“麻辣”一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