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转型升级 质效双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两会服务 > 2014两会统计咨询服务

转型升级 质效双提

文章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 2020-06-20 15:53
字号:
打印

转型升级 质效双提

――2013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3年,是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困难最大的一年。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省委、省政府始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审时度势,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从运行轨迹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发展仍处上升通道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普遍下行的影响,全省经济增速较上年也呈回落态势,但总体运行平稳,全年在11%― 11.2%之间运行。一季度增长11.2%、上半年增长11%、前三季度增长11.1%,全年依然保持11.1%左右的增速,全年上下波幅仅0.2个百分点,为历史年度最小波幅,经济稳定增长特征明显。

发展仍处上升通道。201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11.1%,较2012年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领先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11.1%的增速,从横向看,居全国第7位,依然位居经济增长第一方阵;从纵向来看,高于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2年11%的年均增速,发展仍处上升通道。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大关。2013年,陕西人均GDP为4.2万元,较上年增加3436元,接近 7000美元。

二、从实体经济看:农业灾年实现“十连丰”,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五,为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灾年实现“十连丰”。2013年,我省出现了5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夏粮减产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以秋补夏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喜获“十连丰”,为历史第二个高产年。2013年,粮食总产量1215.8万吨,其中夏粮423.6万吨,秋粮792.2万吨。

果蔬产量稳步增加。在价格提高和政策支持的助推下,我省蔬菜、油料、瓜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全年蔬菜总产量增长5%以上,果用瓜增长2%左右;果业在遭受多重灾害影响下,水果产量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总产量1487.38万吨,增长3.5%。苹果产量930万吨,比上年下降3%左右,但苹果价格上扬,果业减产不减收。

工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面对市场需求减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形势,我省及时跟踪市场趋势,在持续实施“促销稳产保市场”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财政补贴、建立合理电价区和费收减免等创新性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能源化工工业增幅回落的情况下,工业依然实现了平稳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以上,居全国第五位。

非能源工业较快增长。1-11月,全省非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9%,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高于能源工业8.4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呈逐年提升态势,2011年为44.9%,2012年为59.7%,1-11月超过60%。

装备制造对工业支撑作用提升。1-11月,全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增长16.2%,加快4.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明显提升,由上年同期的8.7%提升到14.5%,提升5.8个百分点。其他七大行业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增长10.1%,回落3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加。1-11月,汽车、太阳能电池、钢材、天然气等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1%, 21.8%和23.3%。天然气产量回升,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天然原油增长4.6%、水泥增长12.6%。

三、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高位运行,消费市场稳中趋好,对外贸易增速加快,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投资增速高位运行。2013年,全省大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增量调存量的投资原则,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万亿元,增长24%以上,领先全国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改革开放以来20.8%的年均增速;从净增量来看,净增2960亿元,依然为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产业投资占比突破六成。1-11月,全省第三产业投资8453.52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达60.1%。第二产业增长15.9%,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长49%,加快21.8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全年任务。1-11月,主要涉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化工综合利用等领域的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498.3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5%。西咸新区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65亿元,增长37.6%,高于同期全省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中趋好。2013年,我省消费市场延续了去年的缓慢增长态势,但明显呈现缓中趋稳、稳中趋好态势,特别是进入三季 度后,回升势头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左右,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居住、金银珠宝消费继续升温。1-11月,限上单位(企业)商品零售2653.6亿元,增长18.2%。其中,居住类增长42.5%,同比回升14.3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增长22%,回升11.5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商品零售24.3和3.8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降幅收窄。今年以来,我省限上单位(企业)餐饮收入持续下降,但降幅逐步收窄。1-11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餐饮收入161.7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从一季度的6.8%持续收窄。

商品房销售明显好转。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2691.9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55.19万平方米,增速由上年同期下降8.3%转为增长15.2%。

对外贸易增速加快。我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1-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183.1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出口92.24亿美元,增长24.8%,较上年同期加快8.4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省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为抓手,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2013年,共引进内资41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

四、从经济结构看: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非公经济、民间投资比重提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上下把稳增长与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方案和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力度。201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约5920亿元,占GDP比重为37%,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9.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增强。2013年,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12.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35亿元,增长26%,占GDP比重约为4%,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比重提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中小微企业3万户。2013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约8368亿元,占GDP比重约52.3%,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大幅增长。2013年,我省民间投资增长27.3%,增速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领先全国近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6%,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和制造业合计占六成以上。

五、从运行质量看:全要素贡献率稳中有升、节能环保成效显著、劳动就业人数平稳增加,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全要素贡献率稳中有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地区除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以外,如教育、创新、规模效益、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等要素的产出。初步测算,2013年全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2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29.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表明陕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节能环保成效显著。201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6%,比上年多降0.0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全年3.5%的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截止2013年底,渭河治污项目完成69%,汉、丹江水质保持优良,“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较上年均有所下降。重点检测的四项减排指标中,二氧化硫排放比上年削减3%,化学需氧量削减2%,氨氮削减3%,氮氧化物削减4.2%,均实现或高于全年目标任务。

劳动就业人数平稳增加。201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万人,比全年35万人的目标任务高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695万人。

六、从发展效益看: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企业亏损额由增转降、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富民强省基础进一步夯实

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201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3003.1亿元,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51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3.6%。百元GDP创造财政总收入18.8元,创造税收收入15.7元。全省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47.2亿元。

企业亏损额由增转降。2013年,在国内外市场低迷、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出厂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叠加困境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87.2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1654.96亿元,40个工业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同期增长23.5%转为下降4.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00元,净增2066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净增737元,增长13%左右,增速均领先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3.6:1缩小到3.5:1。

七、从民生保障看:民生支出占比达80.5%、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保障房建设居全国前列,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民生支出占比达80.5%。2013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坚决落实“两个80%”民生政策,在加大已有政策落实的同时相继出台农村“八大员”、失独家庭救助等新民生政策,全省财政总支出3666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95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0.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西咸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县城、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顺利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深入实施,陕南6万户住房全面开工,陕北开工率达90%。2013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1%,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保障房建设居全国前列。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开工36.66万套,建成32.4万套,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2064.63亿元,增长26.2%,其中住宅投资受保障房带动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近八成。

八、从运行环境看:市场物价平稳、客货周转量逐季加快、金融运行稳健、用电量稳步回升,经济发展基本面趋好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物价基本稳定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幅1.5个百分点,整体呈现“高开低走波动上行态势”,受春节因素影响, 2月以3.8%的涨幅开局,3月即回落至2.3%,之后波动上下,10月上涨至3.7%,全年上涨3%左右。

公路客货周转量逐季加快。2013年,全省公路客货周转量2008.0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从一季度的10%开始逐季加快。其中,货运量11.67亿吨公里,增长11.6%,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稳健。201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219.84亿元,较年初新增2350.19亿元,同比增加359.83亿元,增长18.1%,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1641.20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69.8%;新增短期贷款728.70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577.19亿元,较年初新增2910.70亿元,同比少增522.97亿元。其中,新增个人储蓄存款1486.62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1.1%。

用电量持续回升。2013年,全省工业用电量从2月的下降11.6%转为12月增长9.5%,全年增长6.4%,全社会用电量从2月下降5.5%转为回升,全年增长8%,均呈逐步回升态势。

总之,2013年,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我省经济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趋好,实属不易。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给我省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陕西处于快速增长区间的基础依然牢固。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民收入偏低等,还将长期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4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全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巩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注:文中2013年年度统计数据均为预计数,仅供参考,不得对外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