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第三届全国统计开放日 > 站在新的起点上

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2-09-18 14:54
字号:
打印

五载春秋书写发展  十大亮点聚焦辉煌

——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决策部署,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把汉中建设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经济,砥砺奋进,相继战胜特大地震和洪涝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呈现出“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发展环境提升”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5年来,汉中市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38.72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98.80亿元,年均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869.98亿元,年均16.5%;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869.94亿元,年均增长16.2%。


    二、“三农”建设成效显著。围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着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省党代会以来,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发展。5年来,汉中市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60.12亿元,年均增长6.9%;粮油产量增加,累计生产粮食514.48万吨,油料79.24万吨。畜牧养殖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2011年末,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企业130户,全市万头专业村和万头养殖场分别达到5个和45个,创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个(部级2个,省级13个)。5年来,累计出栏生猪1499.06万头、牛41.84万头、羊104.99万只、家禽5097.02万只,年均增长8.9%、7.7%、8.6%和7.7%。特色产业发展强劲,5年来,茶叶、蔬菜和柑桔产量累计达到6.13万吨、771.97万吨和117.22万吨,年均增长18.1%、10.4%和18.1%。农民增收渠道拓宽,2011年,劳动力外出务工83.6万人,劳务输出培训14万人,劳务输出创收88.9亿元。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83元,5年来年均增长21.0%。


    三、工业生产步伐加快。省党代会以来,工业经济作为汉中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支柱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5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05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8.5%。2011年,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39.8%,比2006年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5年来,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715.75亿元,年均增长20.9%,其中:重工业年均增长20.1%,轻工业年均增长21.2%。支柱行业发展迅速。5年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和食品烟草”四大支柱工业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535.66亿元,年均增长20.2%。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011年,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7%。产品产量大幅增加。5年来,钢材、水泥、机床、饮料酒、卷烟产量累计达到545万吨、1955.11万吨、11564台、40.07万千升和1067.5亿支,年均分别增长32.2%、21.4%、5.2%、3.2%和1.8%。企业实力整体增强。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2户,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76户,比2006年增加20户;企业资产总值达到550.2亿元,企业平均拥有资产2.2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314.15亿元和1.34亿元。


    四、第三产业迅猛发展。5年来,汉中市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69.94亿元,年均增长16.2%。社会消费需求保持旺盛。5年来,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4亿元,年均增长20.2%。“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市场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促销政策,有效的激活了居民消费。农村市场活跃,5年来,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53.06亿元,年均增长11.97%。“旅游活市”战略顺利推进。围绕“四园四湖四区”建设,开发了紫柏山、黎坪、华阳、青木川古镇等精品景区,成功举办了央视“心连心”、“欢乐中国行”等大型演出和“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茶叶”、“樱桃”、“桔柑”一系列文化旅游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汉中旅游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汉观光旅游。5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01.57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4%和38.2%。


    五、基础建设整体推进。省党代会以来,汉中市紧抓西部大开发、产业振兴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灾后恢复重建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基础建设再掀高潮。5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246.24亿元,年均增长35.3%。城镇固定资产累计完成1034.15亿元,年均增长38.8%。投资项目增加,规模扩大,2011年,投资项目达1040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623.07亿元,平均单项投资规模达6千万元。经济承载能力增强,2011年,公路里程达到1652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35公里。随着汉江桥闸、天汉大道、石马立交、“一江两岸”景观带和市区东、北出口等一大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十天高速汉中至安康段投入使用,西成客运铁路专线、阳安铁路扩能改造、城固柳林机场改造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得以实施,将有力推动汉中市交通运输跨入快速时代。


    六、经济质量稳步提高。省党代会以来,汉中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79.13亿元,年均增长25.1%。2011年,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9.8%,增值税、营业税等主要税种收入快速增加。金融储蓄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32.82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562.84亿元,增长2.52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90.55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331.62亿元,增长2.28倍。企业经营效益提高,5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4.12亿元,年均增长23.8%,其中累计实现利润62.32亿元,实现税金105.93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为91.7%。

    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省党代会以来,是汉中市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一个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6925元提高到2011年的17019元,增长2.46倍,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38元提高到5283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0%。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支出结构出现新变化。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品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家庭设备、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等支出份额增加;消费品构成中,空调、彩电、电脑、手机和汽车等高价值、娱乐性的商品增长快。家庭居住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29.5平方米和36平方米,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1.64平方米和5平方米。

    八、生态环保取得突破。汉中市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实施汉江水源地保护、秦岭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5年来,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2%以上。2011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围绕建设“一江两岸会客厅、两汉三国魅力城、宜居休闲温馨地”,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5年来,汉中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世界特色魅力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

    九、经济结构不断优化。5年来,汉中市不断加大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6年末的22.27:39.63:38.10调整为2011年的21.98:41.32:36.70,二产比重持续增加。非公经济长足发展,2011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327.03亿元,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50.51%,同2006年末相比,提高5.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地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5年来,汉中市民生工程推进顺利,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全市民生工程财政投入总额58.9亿元,社会保障事业支出15.79亿元,医改专项补助资金14.02亿元。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2.44亿元,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14万户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4.31万人。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高。2011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9%,比上年提高4.39个百分点,30万城乡低收入群众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3.3%。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人数分别为22.7万人、13.7万人和7.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9%;“蛋奶工程”受益学生22.59万人,覆盖率达到63.67%。2011年,电视人口覆盖率98.4%,广播人口覆盖率9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