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奋进一路歌
——汉中市统计局先进事迹
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是镶嵌在秦岭和巴山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还是张骞的故乡,蔡伦的封地,诸葛亮施政的地方。在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汉中市统计局秉承先贤之志,锻造精锐之师,一路奋进一路歌,在秦巴山水间谱写数海春秋,演奏动人乐章。尤其是近年来,汉中统计人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始终发扬创新精神,迎难而上,奋力作为,在统计改革发展的征途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从而成为陕西统计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08至2011年,连续四年获得省统计局和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荣誉,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均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4年来,共获得中、省、市各类表彰奖励达135项。
改革创新,新思路描绘新蓝图
统计的出路在于改革,发展在于创新。市统计局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破解新难题,积极谋求新发展。一是思路创新,有为有位。提出了“以人为本、团结奋进、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四年创辉煌、五年攀高峰”的奋斗目标,树立了“以改革求加强、以创新求发展、以有为求有位”的工作理念,坚持做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工作就服务到哪里。二是工作创新,面向基层。积极推行统计工作“三个转变”(即由封闭型统计向开放型统计转变,由坐在办公室统计向走出去到基层单位调研转变,由沿袭旧的统计方法制度向改革了的新统计方法制度转变),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认真实行局领导包片负责、科室中心对口包抓、专业人员具体联县的分片联县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大对县区统计工作巡查力度,着力提升全市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三是体制创新,夯实基础。全面建成“一主两翼”型(以统计局行政机关为主体、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和社会经济普查中心为两翼)统计工作阵容,有效解决了市县两级统计工作机构、任务、人员、经费之间的矛盾,此举受到省统计局充分肯定,引起国家统计局高度关注,《中国信息报 》和《陕西日报》作了专题报道。积极探索乡镇统计工作管理新模式,在城固、佛坪县创出乡镇统计工作“借船出海”(在乡镇财政所加挂统计工作站牌子,乡镇长担任统计工作站站长,财政所长兼任副站长,统计、财政工作人员合署办公)的新模式,为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探索出了新路子。四是适应改革,再谋新篇。去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四大工程”建设的宏伟蓝图后,市统计局迅速调整思路,夯实措施,强力推进,与县区签订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目标责任书,由市政府发文进行“企业一套表”动员安排,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企业一套表”工作会议,及时向纳入“一套表”范围的调查对象下发《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和专项巡查,确保企业独立报送真实数据。联网直报正式运行以来,全市企业上报率和直报率均为100%。在工作中,市统计局把借势和造势结合起来,一项项工作部署,一个个大型会议,一次次调研检查,既使“四大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又将统计工作的影响力和重视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以人为本,新理念激发新活力
人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局领导班子把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当作推动统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以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求发展为目标,提拔重用了一批优秀干部、表彰奖励了一批先进干部、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干部,为汉中统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一是建设和谐班子。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二是打造干部队伍。始终坚持“四个一”(即每月全体干部职工、中心学习组、党日活动、统计业务各1次)的学习制度,强化对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统计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按照“瞅准苗子压担子,压上担子抱牌子、抱不到牌子让位子”的理念,放心大胆使用干部。通过干部轮岗、竞争上岗、创先争优等方式,不断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局党组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和省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推荐使用县处级干部10余名,选拔任用科级干部20余名,交流干部10余名,彻底打破了统计干部流动难的僵化局面,营造了“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的良好氛围。一批批统计干部脱颖而出,一项项工作荣誉见证辉煌,大大提升了全市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三是注重统计文化。围绕建设“学习机关、创新机关、健康机关、激情机关”要求,提出了“四个一”(即一月一次文体活动、一季度一场健康讲座、一年一次身体检查、一人一项健身项目)的统计文化建设目标,先后举办统计系统运动会、“七一”、“十一”、建党90周年等节日庆祝活动,开展“双创”义务劳动以及献爱心送温暖、“连心共建”等主题活动,在全市统计系统形成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了统计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统计服务,新机制推进新业绩
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原则,市统计局在全面推行统计工作“三个转变”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三个三”工作法: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好专业报表,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使全局统计调查业务、数据解读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是立足本职,着力拓展工作领域。近几年,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县区为总体的城乡居民收入、非公有制经济、规下工业、建筑业、保障性住房、贸易、旅游、人口、劳动力、物价等专项调查,有效地补充了常规统计信息的不足;认真进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耗、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贫困监测、妇儿《两纲》、文化产业、开发区等重点监测工作,大大提高了统计服务的适应性。二是加强调研,认真搞好分析研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灾后恢复重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房地产投资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着眼,组织进度分析,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和分析报告,以《汉中统计报告》、《汉中统计快报》、《汉中普查简报》等形式,为市委、市政府掌握经济实情、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委、市政府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积极主动,努力创新服务方式。在每月编印《统计月报折页》、每季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年编撰《领导袖珍统计手册》和《统计年鉴》,努力做好常规统计服务的基础上,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服务。建立了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经济统计台帐制度,将纸介质和电子式台帐一并下发乡镇、街道办事处,满足了基层党委、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需要。认真开展“两会”服务,为“两会”精心编印的《统计快递2011》赢得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赞誉,并获得国家统计局第一届统计宣传作品评比三等奖。积极服务中心工作,精心编印《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分析报告和《新汉中60年》统计资料,与市委学践办、组织部共同编印《数字见证巨变》宣传册,与汉中电视台、汉中日报社联合制作《辉煌汉中》、《数字“十一五”》专题节目(专刊),认真配合做好市县年度目标考核、农村科学发展升级晋档和城市创建等专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各个部门单位的充分肯定。
转变作风,新措施打造新形象
作风建设关乎事业成败。市统计局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 机关为契机,加强规范管理,深化作风教育,突出效能建设,为奋力推进统计工作“三个提高”和顺利实施统计“四大工程”提供良好保障。一是强化机关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按月制定工作要点、按季落实重点工作、定期进行汇报交流、年度进行目标考核,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安排到科室、细化到个人,不断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工作的执行力。编辑《汉中统计大事记》,购置专用设备,制发档案管理制度,建成标准档案室,顺利通过省AAA级认证。二是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以抓好“四个环节”(即对来局办事的同志做到一让座、二倒水、三办事、四送出门),规范日常用语,达到“六个一样”(即对待群众与领导一样态度,生人与熟人一样热情,忙时与闲时一样周到,单位与个人一样欢迎,来人与来(函)电一样受理,人在与人走一样答复),做到“六个不让”(即不让安排布置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应该传递的信息在我手里中断,不让正在办理的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工作上的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外来办事的人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不让因我负责的工作出问题而影响全局)为优质服务标准,大兴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之风,倡导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这些优质服务标准得到市委书记的专门批示并转发各部门县区。三是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大力弘扬“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的统计核心价值观,不断践行“三个精”的工作标准(即把常规的工作做精细、把重要的任务做精确、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彩),认真落实数据质量指令性评估和数据质量追究制度,以良好的统计行风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稳步提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农村清洁工程包抓、包村扶贫、连心共建等活动,促进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去年7至8月,组织全市统计系统1500余人次,赴11县区、654户企业开展“三上”企业核查和“千人进万企”大调研、大下访活动,宣传统计改革,掌握工作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1300余条。今年春节前,组织走访调研了全市37户“三上企业”、11个县区统计局、开发区经发局和5个中省驻汉调查队,送去新年挂历、慰问信各1000余份,为73名基层统计工作者发放慰问金21900元,收集意见建议15条,为“企业一套表”改革圆满成功、有效提升全市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