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履职尽责
撑起榆林统计事业的一片蓝天
——张海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在黄河之滨,大漠之缘有一位踏实勤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统计人,他就是榆林市统计局局长张海强同志。在近7年多的时间里,他在统计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血汗谱写出了榆林统计人的时代风采,开创了榆林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一、刻苦学习,实现从“用数的人”到“出数的人”的转变
1954年出生的张海强,参加工作以来,从生产大队的会计干起,历任生产大队支部书记、乡镇副主任、乡镇书记、副县长、常务副县长,至2005年担任榆林市统计局局长。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让张海强养成了以诚待人,扎实做事,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出任统计局长伊始,张海强对统计工作还比较陌生,对统计方法制度还不熟悉,一些专业术语不懂,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正是因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在多年工作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他面对困难没有退缩,更没有不懂装懂、应付了事。为了争取早日成为统计的行家里手,他找来很多统计业务方面的专业书籍,开始了艰苦的自学。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他一直待在办公室认真学习统计知识,遇到一时不能理解的问题,他就会认真向其他领导和业务骨干请教,仔细询问,反复研究,直到弄懂吃透为止。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张海强在干中学,学中干,很快就基本熟悉了统计业务,实现了由从“用数的人”到“出数的人”的转变。几年里其努力和付出的艰辛要比常人不知要多多少倍。正如人们所评价的那样:“张局长的工作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
二、倾心倾力,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作为全市统计工作的总班长,他深知肩上的重任重大,面对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他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台阶”的工作思路,把加强基层基础和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统计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狠抓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几年里,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统计工作情况,争取政府对统计局在人员、机构和经费上进行支持。有的时候为了一件事情,他可以不顾自己的任何“颜面”三番五次向主要领导汇报,有人看他这样执着,就劝他说:“你这是何苦,你年龄这么大了,也干不了几年了,何况这是公家的事情,又不是你自己的事情”,他总会笑笑说:“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是有利于统计工作、有利于统计人员的事情,我都会去努力争取,这没有什么丢面子”。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从2006年至今,市政府和市编制委员会先后就加强统计工作,增加机构编制下达了13个文件,增设了社会经济调查队、普查中心、统计研究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等机构和贸易服务业科、能源科2个科室,全市22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全部组建了统计所,市县区统计系统共新进人员200多名,其中县区160名,市一级40名,市局新进人员学历都在本科以上,目前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共有统计人员510人,极大地充实和加强了全市统计工作力量。
全市统计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8年至今,他通过和国家、省统计局和市政府协调给全市22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全部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同时2009年投资110万元,对市局计算站机房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内网出口由原来的10兆扩展到现在的100兆,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2011年企业一套表实施以来,他主张给市局“企业一套表”相关专业人员每人配发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同时要求县区统计局也积极给予配合,目前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狠抓业务,率先垂范
作为统计工作的带头人,他始终坚持业务第一的原则。从一个统计的外行到统计的专家,他率先垂范,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阐释了统计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在GDP、一产、二产、三产、投资、居民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上报、评估、核算当中,他都要亲自把关,在全市宏观经济的发展运行分析上,他比任何一个专业人员都要分析的透彻和全面。因此,每当市委、市政府有重大的经济工作会议时,统计局是必须参加的部门,而他每次都要进行分析发言。有人戏称“他是榆林市政府最有本事的人,榆林的发展离不开老张局长”。
在全市统计业务建设上他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学习培训。他常常说“一个人只有会学习,才会工作”,因此,他非常注重对干部的学习培训,先后聘请多名专家为干部职工进行授课,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和全市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开展了机关大讲堂,全面提高干部统计业务水平。二是坚持按照统计制度方法,严格规范GDP专业核算,基本实现了各项主要数据之间的匹配衔接,GDP与各专业数据的衔接,全市与各县区主要数据的总体衔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明显提高。三是坚持优化统计服务。上任以来,他把优化统计服务,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作为统计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创新统计服务方式,通过在榆林日报开辟统计专栏、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同时围绕 “两会”加大专题统计资料编写,真正实现了“用数字说话,为发展服务”的目标,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四是坚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他提出要紧紧围绕“净化统计环境、规范统计秩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主题,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基础建设。几年来市、县区统计法制基础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市局现有专职执法人员4人,并且配备了执法车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设备;各县区都有固定的专职执法人员和专门的执法设备。五是坚持为年轻干部创造发展平台。针对近年来全市统计系统新进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张局长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创造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同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2006年至今仅市统计局就提拔了科级领导干部21个,其中破格提拔2人,提拔副县级领导4人,转任2人,提拔人员的数量在全市市直部门中是最多的,破格提拔使用人才也成为全市部门提拔人才的先列。市局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6.5岁,其中科级平均年龄为35.5岁,实现了统计队伍老、中、轻的良好衔接和统计队伍年轻化。12个县区统计局和局属事业单位从2006年至今也提拔科级干部112名。
四、凝心聚力,坚持“跳出统计搞统计”
坚持“跳出统计搞统计”,面对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他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出了“跳出统计搞统计”的工作理念,他说“统计人平时与外界接触少,如果仅仅局限于统计工作自身当中,统计工作视野就受到局限,影响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只有跳出统计自身的束缚,以更开阔的视野去搞统计工作,才能真正把统计工作做好”。为此,他不辞辛苦,亲自带队,带领工业、农业、贸易等专业人员,先后多次去银川、鄂尔多斯等地考察,与当地统计部门进行交流座谈,并且经常带领各专业人员深入煤矿、电厂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现场讲解煤炭、石油等工业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和流程,让专业人员对自己所搞的专业有了切实真实的体会,提高了数据评估能力。他的这种统计理念,不仅被全市统计工作人员所接受,并且在全省统计工作中也被逐步推广。
五、生活朴素,勤政廉洁
他是一位朴实而又朴素的领导。因为家不在市区,因此自从参加统计工作以来,他就一直住在办公室,吃在机关大灶,几年如一日,没有上班和下班的区别,没有得到家人的照顾体贴,当别人下班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的在办公室看分析、记数据。大家都觉得他太辛苦,就劝他在都劝他在外面租个房子把老伴接来一起住,相互之间有个照应,都被他婉言谢绝。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觉得苦时,他平淡的回答,让我们感动不已,“主要还是习惯了。以前在基层和县里工作时,也是经常住在单位。家里离市区也就2个小时的车程,周末回去一趟也挺方便的。我舍不得那个钱,一是叫单位出这个钱不合适,二是我自己也不愿意出这个钱。”
在榆林市统计局你只要问“谁是统计工作最敬业、最辛苦的人”,大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张局长”。他的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也深深地感染了其他人,感动了统计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大家对他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是一位难得的好领导、好局长、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促使全市统计工作真正形成了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良好作风。
张海强同志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完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统计人的铮铮誓言。他踏实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品德、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不仅为全市统计系统工作人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