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被称为“中国的西部,西部的东部”,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它纵横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临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欧亚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包西铁路、西渝铁路贯穿西北,连通中国西北、华中和西南,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
全省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设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
地貌气候,极具特色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地形复杂多样,北部是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境内气候南北差异明显,由北向南渐次过渡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
风景名胜,交相辉映
在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的伟力,塑造出一派雄奇峻秀的无限风光;文化的光芒,辉映着无数令人放飞思绪的名胜古迹。 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构成了陕西旅游的独特魅力。
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华山风景名胜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黄帝陵风景名胜区、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等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矿产资源 全省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产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目前陕西已探明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超过42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三分之一。盐矿、钼矿、煤炭、天然气、石油、磷矿、金矿等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列。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
植物资源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现有林地103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7.3%,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中、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天麻、杜仲、苦杏仁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以渭北苹果带的洛川、白水、礼泉等县为代表的苹果主产区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2011年全省苹果1产量903万吨,苹果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居全国第一,质量居全国第一。
动物资源 陕西珍贵动物众多,野生动物600余种,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云豹、金毛扭角羚、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饲养动物秦川牛闻名中外,良种奶山羊数量、产奶量居全国之首。
科技教育,实力雄厚
陕西的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全国科技和高等教育大省,陕西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其中西安高新区是中国首批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杨凌示范区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均跻身于国家重要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列。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8所,在校学生92.78万人。目前,陕西进入国家“211 工程 ”的高校达到 8 所,进入 “985 工程 ”的高校有3所,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
2011年全省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851项,受理专利申请量32227件,专利授权量11662件。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中华儿女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丰功伟绩。“秦中自古帝王都”。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周的崛起、秦的强大、汉的兴盛、唐的繁荣都是以陕西为起点的。辉煌的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傲,更是陕西历史的骄傲。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36年,震撼中外的“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370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三秦儿女,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开拓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省,一定能够再铸新世纪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