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渭南市上下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步修复经济运行的引擎,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态势回暖、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的趋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持续向好。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40.84亿元,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月收窄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7%,降幅较上月收窄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不含杨凌区,下同),排名超越咸阳和延安市。一是六大主导行业“两增四降”。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主导行业完成产值703.56亿元,下降6.7%,较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0%。其中食品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4.0%、3.2%;能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下降17.3%、13.3%,降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两个行业共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6.1个百分点;化工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分别下降4.7%和0.8%。二是县市区发展不平衡。1-5月,全市13个县市区产值呈现“三增十降”的局面。“三增”是富平县增长3.8%、合阳县增长3.2%、经开区增长2.5%。4个县市呈两位数下降,分别是华阴市下降26.6%、潼关县下降19.6%、澄城县下降19.0%、韩城市下降10.2%,尤其是韩城市,总量占比高,下拉全市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影响较大。降幅最大的华阴市(-26.6%)和增幅最大的富平县(3.8%)相差30.4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收窄。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6%,降幅较上月收窄5.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一是三次产业全面下降。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0.9%,降幅较上月收窄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4%,收窄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2%,收窄6.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降幅较大。1-5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8.8%,降幅较上月收窄6.5个百分点,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5.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下降47.9%,下拉基础设施投资32.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下降30.6%,下拉基础设施投资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29.3%,下拉基础设施投资4.2个百分点。
(三)市场消费逐月回暖。5月份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好转,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7亿元,下降16.9%,降幅较4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1-5月份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04亿元,下降36.2%,降幅较1-4月份收窄5.2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降幅收窄。1-5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1.35亿元,下降24.3%,降幅较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72.75亿元,下降8.1%,降幅较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
(五)金融存贷款稳定增加。截至5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09.56亿元,较年初增长4.6%;各项贷款余额1371.16亿元,较年初增长10.6%。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六)居民消费价格“六涨一平一降”。1-5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分八大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9.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4%,医疗保健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衣着上涨0.8%,居住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与上年同期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0.6%。
(七)先行指标发展趋好。一是工业用电量回升。从供电局数据来看,5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10.8%,增速较上月提高了17.5个百分点;1-5月份工业用电量下降14.1%,降幅较上月收窄6.1个百分点。二是货运周转量降幅收窄。1-4月全市货运周转量下降9.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三是就业形势稳定。截止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3%以内,低于控制指标0.67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
(一)新增产能有望发力。陕西友发钢管公司今年计划生产260万吨管材,预计实现产值90亿元,净增产值42亿元;蒲城的中化蓝天有限公司已完成规上工业入库程序,6月份可联网报数,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经开区的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已经试产,三季度有望入库,产值可达7亿元;韩城的上若泰基公司120万吨热轧优特棒材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二)工业投资有所好转。截止5月底,工业投资在库项目331个,同比下降6.2%,降幅较上月收窄7.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82个,下降11.8%,降幅收窄30.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工业投资下降8.3%,降幅较上月收窄4.3个百分点,小于固定资产投资降幅15.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9.9%,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上若泰基公司300万吨镀锌带钢、陕西龙兴钢铁公司120万吨角钢项目已完成相关手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将形成较大规模的有效投资,并释放新的产能。
(三)民间投资彰显活力。截止5月底,全市民间投资在库项目485个,占在库项目的43.4%,占比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122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50%,占比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1-5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9.6%,较上月收窄6.2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固定资产投资14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投资继续领跑。今年以来,临渭区渭南万科城、高新区恒大珺睿府三期、多彩康城、中创大都荟、韩城市杏林嘉苑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房地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5月末,全市在库房地产项目214个,同比增加61个,其中本年新入库项目22个。1-5月份,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85.49亿元,增长37.6%,拉动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
(五)线上消费迅速复苏。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模式积极拓展,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线上消费迅速发展。1-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收窄6.7个百分点,低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3.5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全市进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6.98亿元,增长39.7%,其中出口5.69亿元,增长39.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停减产企业较多。5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分别为45户、53户、70户,合计168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8%,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月度增速影响较大。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低迷。5月份,化肥、洗精煤、焦炭、钢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1%、14.1%、12.9%、8.8%,每吨分别减少356元、112元、217元、317元。二甲醚价格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下跌,甲醇价格倒挂,也影响企业产值下降。三是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纳入全省产值前50户的企业渭南有3户,5月当月产值均不同程度下降,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当月钢材产量增长15.1%,但受价格下降影响,当月产值下降5.2%;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因设备检修当月产值同比下降33.7%;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当月焦炭产量同比下降31.0%,加之价格下降,当月产值下降43.5%。四是煤炭生产企业大面积停产检查。韩城燎原煤业6月10日突发生产事故,对全市24户在库原煤生产企业影响较大,当前仅有2户企业正常生产,同时因原煤企业增加值率较高,其对增加值的影响将进一步放大。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是项目个数减少。截止5月底,全市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网报项目共1187个,同比减少512个,下降30.1%。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13个,减少122个,下降19.2%;计划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674个,减少390个,下降36.7%。二是“0”上报项目较多。1-5月份,全市本年投资“0”上报项目107个。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三是新入库项目数量减少。截止5月底,全市新入库项目319个,同比减少6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4个,减少8个。四是资金到位较差。1-5月份,全市在建项目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0.1%,其中占比最大的自筹资金下降21%,项目建设资金压力较大。
(三)市场消费活力不强。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聚集场所、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冲击较大,疫情期间,住宿、餐饮及聚集性服务企业基本均处于停业状态;限制出行使绝大部分车辆处于停滞状态,两油销售断崖式下跌;疫情期间渭南城区营业的大型超市因受总部经济的影响,不能在库统计,这些都给全市消费市场带来较大影响。目前市场秩序虽已基本恢复,但群众对疫情的恐慌情绪还未完全消除,消费在短时间内仍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四)复工企业产能释放不足。从复工情况看,截止6月12日,全市“五上”企业复工率为97.1%。从产能恢复情况看,第三轮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市898户调查企业中,达到正常生产经营水平80%以上的企业占59.2%,其中超过正常水平的占5.5%,分别较上一轮抽样调查提高3.3、1.3个百分点;还有20%的企业不足正常生产经营水平的50%。分行业看,4.7%的工业企业、8.8%的建筑业企业、7.5%的房地产企业、8.8%的批零住餐企业、16.8%的服务业企业不足正常生产经营水平的30%。可见,虽然企业产能正在向好的方向恢复,但企业达产情况仍不是很理想。
四、抓好经济运行的工作举措
下一步的工作中,按照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的总要求,以全方位修复经济发展引擎为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厚植农业、工业等发展基础,用足用好中省市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强化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和专题研判,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抓好农业稳基础。全面做好夏种保秋工作,继续抓好农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系列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抓好龙头企业以及省市农业园区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工作,确保蔬菜、水果产销稳定。抓好畜牧业生产,补存栏、稳出栏,把疫情对畜牧业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二)抓好工业保增长。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基础上,全面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行“一对一”定向服务,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用好中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产能,达到复工必复产、复产要满产的目的。
(三)抓好项目强投资。加强项目谋划及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围绕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手续办理等问题,解决好项目要素保障,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实行项目包联责任制,密切跟踪集中开工项目,实时监测其进度,对开工仪式后没有实质进展的项目要查清原因,追究责任,使其加快进度,促使投资增速持续回升。
(四)抓好消费促发展。放开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地摊经济、夜经济。鼓励干部带头消费,利用一切可利用之机,拓宽营销手段,加大营销力度,刺激消费增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五)抓好培育强后劲。从长期看,做多做大“五上”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支撑,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在库企业动态监测,帮助潜在退库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防止退库。对现有未入库企业进行排查,综合运用以奖代补、审批服务等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申报入库的主动性,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整合扩大规模,实现达标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