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突发的疫情,铜川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个大局,经济社会运行加速恢复。进入5月份,全市上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五项要求”,以关中协同创新为契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障企业运行,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持续稳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
一、主要行业运行持续好转
(一)工业运行加速达效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1-4月提升0.2个百分点。
一是主要行业贡献提升。全市四大传统产业合计增加值同比增长8.7%,拉动全市工业增速7.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5%,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8%,提高1.0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2%,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是接续产业降幅收窄。三大接续产业增加值下降2.3%,较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下降22.1%,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2.4%,降幅收窄8.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4.3%。
三是主要工业品全部增长。在统的50个工业产品中,23个增长,27个下降。主要工业产品方面:原煤产量707.49万吨,同比下降1.6%,增速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水泥365.7万吨,增长9.6%,增速提升2.2个百分点;水泥熟料414.06万吨,增长15%,增速回落7.7个百分点;电解铝12.78万吨,增长122.8%,增速回落37.5个百分点;发电量42.13亿度,增长9.4%,增速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36.31亿度,增长0.6%,增速提升4.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较1-4月提升0.8个百分点。
一是三次产业投资稳中向好,一产投资增长9.2%,二产增长8.5%,较上月提升5.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3%,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
二是施工项目增势稳定。全市施工项目379个,较上月增加70个;其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较上月增加11个,增长12.5%,完成投资增长22.5%。
三是工业投资增速提升。在冀东水泥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宜君县天兴250MWp光伏发电项目、3.2万吨铝锂合金制造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工业投资增长8.1%,较上月提升5.2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19.9%。
(三)消费市场复苏加快
1-5月,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68亿元,同比下降24.1%,较1-4月收窄5.8个百分点。
一是从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市场恢复好于乡村市场。全市城镇限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98亿元,下降21.2%,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乡村限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7亿元,下降60.2%,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
二是从行业看,批零好于住餐,降幅全面收窄。批发业销售额下降5.4%,较1-4月收窄1.1个百分点;零售业下降20.5%,收窄6.5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下降28.7%,收窄7.5个百分点;餐饮业下降52%,收窄5个百分点。
三是从当月商品零售类别看,消费反弹、升级趋势明显。其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当月分别增长48%、18.6%、12.2%;书报杂志类增长35.6%;中医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保持50%以上增速;新能源汽车增长102.9%。
(四)相关指标表现各异
一是财政收支。1-5月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8亿元,同比下降9%,降幅较1-4月放大4.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43.15亿元,下降11.5%,收窄9个百分点。
二是存贷款余额。1-5月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4.84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较1-4月回落0.9个百分点;贷款余额288.32亿元,增长19.6%,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三是先行指标。1-5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1%,较1-4月加快1.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5.4,回落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9,回落0.2。
(五)复产复工成效明显
从全市联网直报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监测情况看,除季节性和企业自身停产以及部分人员聚集单位因政策未放开外,开复工率已达到100%。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运行支撑不足,新动能补充偏慢
一是接续产业发展慢、运行差。1-5月,全市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三大接续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仅5.5%。二是对高耗能行业依赖加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7.8%,拉动工业增速7.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47.6%。三是截至目前年内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一户,新动能不足。
(二)项目建设接续性差,市场投资信心不足
一是铜川天兴、峡光光伏发电、新六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王益区文化宫片区建设等大项目投资接近完毕,目前尚无相当体量项目补缺。二是市场投资信心不足,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0.8%,降幅较上月扩大3.7个百分点。施工项目数量较同期减少42个,尤其是5000万元以下项目减少71个,下降26.5%。三是房地产市场遇冷。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较上月回落26.6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分别下降17.6%和74.7%。
(三)消费市场重启困难多,实体经济恢复慢
一是疫情影响消散慢,相较于工业、投资等领域,消费市场受居民主观行为影响较大,受疫情影响消费行为发生变化,除生活必需品消费外,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类等非刚需类商品消费锐减,零售消费市场拉动明显不足,全市限上企业中销售额同比下降30%以上的企业仍有77户;二是基础不牢,长期以来受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影响,消费外流情况长期存在,加之本地城市消费环境不优,商圈偏少且经营特色不明显,中高档消费偏小,消费升级慢,新业态、新消费模式规模小,零售业电子商务整体发展缓慢,平台少、实力弱,对本地消费吸引力不足。
三、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预判
(一)外部大环境稳中有忧。从国际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酝酿,供应链、产业链的恢复仍需较长时间,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从国内看,在政策刺激下国内市场运行近期上行势头明显,但拉长时间看如果国际市场不恢复,经济增长预计将遭遇顶板,市场供大于求情况出现有可能反噬当前向好局面。
(二)本地短板补齐进展不理想。一是从经济增长贡献看,主要是依靠传统产业的恢复性增长和政府投资的刺激性拉动,内生动力不足;二是从产业看,多数产业属于初级加工业,对下游市场反应不明显,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三是从新动能培育看,受制于疫情影响,市场投资热情下降,项目补充不够、新建企业偏少,“产业集群”项目多数仍在建设阶段,发挥支撑作用仍需时日。
(三)优势方面:一是新产业的后发优势,着力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已处于蓄势待发阶段,预计年内相关的汽车零部件、航天科技、数字经济将实现突破,贡献增量;二是随着疫情稳定好转,预计消费市场将加速恢复。三是新增企业加速入库,预计美鑫矿业、达美轮毂、特必克、悦豪酒店等大项目下半年可入规纳统,华润万家、麦谷生鲜本地注册法人工作也在加速推进,力争年内入统。
(四)劣势方面:一是达效步伐仍需加快,从目前看,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产值(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以上的企业仍分别有60户和30户,占比分别达到30.8%和41.4%;二是企业效益有下降风险,从PPI看,长期处于100以下,且“剪刀差”有放大迹象;三是基数压力迅速加大,美鑫、天兴、峡光光伏发电等企业、项目由于同期下半年生产加速或今年投资完毕,对下一步增长带来较大基数压力;四是部分行业已出现下行压力,5月当月华能单机运行26天,当月火力发电量较4月环比减少39%,矿务局当月产值2.08亿元,环比下降4.6%,煤炭价格较年初下降50元/吨左右,水泥较上月下降10元/吨。
综合分析研判,上半年全市经济仍将维持稳步回升态势,但随着经济运行中“大环境”和“小气候”的变化看,回升的势头预计将有所减缓,完成全年各项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还需要各方高度关注,付出更大努力。
四、建议
一是聚焦“解难纾困”,稳住增长基本盘。持续稳定政策输出,强化贯彻落实效果,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持续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活动,加强上下游对接,力促产供销配套,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协同水平;加强银企对接,用足用好产业基金,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强用工信息对接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突出问题、责任、时限和进度“四本台账”作用,强化用地、用能和资金等政策配套,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二是围绕“扩大消费”,提供增长新支撑。帮助实体企业增强线上运营能力;加强集团作战能力,将全市分散的文旅资源打包后通过电商、线上旅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增加导流量,加大消费打折力度,促进文旅产业加快恢复;加快研究扩大本地居民消费意愿措施,拉动城市经济、夜间经济火起来;重点加大对悦豪酒店、富利电商、美团铜川公司等企业培育力度,及早入规纳统,做大做强本地消费市场。
三是着力“多措并举”,夯实持续增长基础。持续高度关注国内疫情发展,多措并举维持全市当前来之不易的平稳、和谐、繁荣社会经济秩序,增强项目投资业主持续投资信心,缓解当前民间投资下降,房地产市场下行不利局面;围绕产业集群、区域中心建设加快城市立体综合交通、高校落地、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高新科技产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速打造高品质城市经济,形成投资、人才洼地;加强项目招引力度,把“新基建”的侧重点放在5G、航空航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套上,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