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渭南:一季度工业生产继续下降 降幅收窄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渭南:一季度工业生产继续下降 降幅收窄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4-30 12:00
字号:
打印

  一季度,渭南市上下继续着力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有效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效果。虽然工业经济运行仍然呈现下降态势,但降幅受窄。全市一季度工业生产和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但降幅收窄。

 

  一季度,全市6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8.04亿元,同比下降13.3%,较前两个月收窄4.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较上月收窄了3.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六大主导行业“一增五降”。一季度,全市工业六大主导行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71.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9%,产值同比下降12.3%,较前两个月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除食品工业略有增长(0.1%)外,其它五大主导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能源工业(-20.4%)、化工工业(-10.7%)、装备制造业(-3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8%)、有色冶金工业(-1.1%)。

 

  2、大中型企业支撑稳定。全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68户,这些企业一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9.25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1%,产值同比下降10.2%,快于全市增速3.1个百分点,呈现了较好的稳定支撑作用。

 

  3、六成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不同程度下降。从全市统计的50种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看,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的仅18种,占全市的36.0%32种产品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占全市的64.0%。从产值占比较大的工业产品来看,钢材产量为208.67万吨,同比下降2.8%,农用化肥19.71万吨,同比增长14.1%,初级形态塑料18.88万吨,同比增长3.9%;水泥产量105.59万吨,同比下降3.0%;锂离子电池3745万只,同比下降30.4%。原煤产量225.74万吨,同比下降26.2%;焦炭产量165.71万吨,同比下降4.8%;发电量76.13亿度,同比下降16.6%

 

  二、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市区发展依然不平衡。一季度,全市13个县市区产值呈现“一增十二降”的局面。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仅有富平县(0.8%),其余12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幅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4个县市区;分别是华州区下降3.1%、合阳县下降3.7%、经开区下降5.7%,韩城市下降11.4%8个县市区下降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华阴市下降42.6%、蒲城县下降26.0%、澄城县下降22.2%、白水县下降18.3%、潼关县下降17.8%、临渭区下降13.9%、高新区下降13.5%、大荔县下降13.0%

 

  2、停减产企业数量众多。3月份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45亿元,同比下降6.3%,较2月当月增速收窄22.3个百分点,虽然月度生产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但停减产影响程度仍较大。全市工业持续幅度较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停产企业数量众多,生产不够正常和稳定。全市600户规上企业当月停产企业达62户,占规上工业总数的10.3%,影响当月产值减少2.95亿元,下拉当月产值增速1.8个百分点;半停产企业(100%>月度产值降幅≥50%74户,占比12.3%;减产企业(50%>月度产值降幅≥20%75户,占比12.5%,这三类企业一共21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2%,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当月增速14.5个百分点。

 

  3、企业数量扩张缓慢。全市2019年全年共入库68户企业,较上年减少15户。入库数量在全省十市中排第7位,分别较西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宝鸡市、安康市、咸阳市少202户、104户、34户、24户、15户和11户,规模扩张相对缓慢,新的支撑拉动作用不明显。

 

  止3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共600户,企业数量在十地市排第7位,仅多于商洛市、延安市和铜川市,与关中宝鸡市、咸阳市相比,分别相差195户和99户。多年来全市规上工业数量在全省位次一直未有前移。

 

  4、工业用电量大幅回落。从渭南市供电局提供的工业用电量情况来看,全市当月工业用电量为7.0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4%,累计用电量为18.2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8%

 

  三、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监测研判,持续抓好复工复产。在统筹做好迎请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基础上,全面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映,提请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保证其正常的经营环境和生产秩序,最大程度地达产达效,尽快满产。同时,强化企业管理,用足用好中省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的各项支持政策和扶持规定,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做大增量。

 

  2、用好扶持政策,有效帮扶释放产能。针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要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实行“一对一”定向服务,按照“一企一策”的模式,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和环境保障等困难,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释放企业的现有产能,保证存量不受影响。

 

  3、加大培育新的工业经济主体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同时,一方面持续强化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各县市区要建立准规上工业库,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全部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筛查,将发展势头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纳入准规上工业库,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支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并使其成熟后尽快纳入规上企业统计,为工业经济增长增添有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