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榆林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抗疫不松劲,发展不停步。榆林工业企业勇担使命,克服困难全力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为疫情期间全国用能不短供不断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季度,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3%,较1-2月放缓3.3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国2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3个百分点,在全国全省工业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大环境下逆势上扬。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三大门类“二升一降”,采矿业强力支撑工业增长
一季度,采矿业作为全市龙头行业,占全市增加值比重71.8%,增加值同比增长22.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保障能源供应,多数企业尽可能地保持正常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
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最大,因下游企业需求不足,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下拉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2.能源工业助推工业较快增长
全市在疫情期间加强协调与调度,为医用和民用供能建立能源保障,加快煤矿复工复产的进度,提高煤炭产量,保证多数电力企业正常生产,努力实现煤炭和电力的充足供应。一季度,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6.3个百分点,是助推全市工业增长15.3%的最大动力。
其中,煤炭行业因为去年一季度“1.12”矿难影响,基数较低的原因,原煤产量较同期增加2558万吨,增加值同比增长31.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则因为去年3月开始赵石畔、榆能集团横山煤电、清水川二期等火电项目陆续投产,发电量较同期增加65亿度,增加值增长11.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
能源行业中的另外两大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则因国际油价下跌,对工业经济起到反向拉动作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下拉工业增速不到0.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下拉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
3.非能源工业韧性较大,潜力犹在
一季度,全市非能源工业受下游企业需求不足、产品销售不畅的影响,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增加值同比下降7.2%,下拉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但从长期来看,全市不会改变加快非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速度、提升非能源产业发展质量的政策方针,榆林特有的资源禀赋是全市非能源企业的底气与生机。一季度,聚烯烃、镁、铝等主要非能源产品均能保持增长,相信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之后,全市非能源工业将为提升榆林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4.“破难查漏”为工业增长提供新支撑
2019年,榆林市委、市政府采取“三大行动”,即“破难查漏”专项行动,“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行榜、财税贡献排行榜新闻发布会专项行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及九个工作专班专项行动,有力地督促、帮助成长性企业进入规上工业名录库,有效地释放出工业动能新潜力,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源头活水,增强了工业运行的内生动力。2019年年底,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45户;2020年1-3月,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3户。148户企业一季度完成产值42.44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
5.产煤大县带动全市工业逆势上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三大产煤大县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季度,三大县市区规上工业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有力带动全市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6.主要能化产品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6种产品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油、焦炭等15种能源产品及能源初级制品中12种产品保持增长;聚烯烃、精甲醇等9种化工产品中7种产品保持增长;镁、铝、铁合金、口罩、盐等12种其他产品中7种产品保持增长。
重点产品中,原煤1.03亿吨,增长30.9%;洗煤1041.31万吨,增长1.8%;焦炭777.61万吨,增长3.2%;原油259.49万吨,增长2.2%;天然气53.66亿方,增长13.1%;原油加工量100.13万吨,增长6.0%;发电量292.70亿度,增长23.6%;聚乙烯31.96万吨,增长5.8%;聚丙烯36.76万吨,增长8.5%;聚氯乙烯41.09万吨,增长9.7%;原铝(电解铝)15.12万吨,增长0.3%;镁12.27万吨,增长3.7%。
二、几点建议
一季度,全市工业面对疫情冲击抗住了压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落实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疫情期间,全市部分企业遭遇短期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销售不畅,造成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企业负担较重。为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稳健,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
2.统筹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全市工业仍以资源产品和初级化工产品输出为主,2019年能源工业占全市增加值比重89.0%,但是,受煤炭产能限制和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稳定的影响,长期来看,能源工业增长空间有限,我们应持续优化工业结构,逐步降低能源工业的比重,坚持创新驱动,创造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3.着眼长远,推动榆林工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榆林工业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于调结构、补短板,但全市长期依赖能源工业增长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我们应围绕煤炭分质利用和煤基精细化两大主攻方向,推动煤化工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切实推动榆林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