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渭南一季度农业生产小幅下降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渭南一季度农业生产小幅下降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4-24 09:00
字号:
打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间。今年以来,渭南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强化“三农”要素保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略有下降,完成农业总产值54.72亿元,同比下降2.3%;实现农业增加值30.6亿元,同比下降3.1%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一)夏粮长势总体好与上年,丰收有望。一是根据近期农情调查,全市在田小麦428.2万亩,苗情总体好于常年,其中一二类苗占85.02%,三类苗占3.5%,稠旺苗比例接近11.3%。二是从气象部门数据来看,3月以来全市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气温回升较快,较常年偏高,土壤墒情适宜,为夏粮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全力防控病虫危害。针对小麦条锈病,农业部门密切监测,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打赢小麦病虫害普防战役。

 

  (二)设施农业发展良好,提质增效显现。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市一方面加强疫情期间蔬菜水果供应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对设施农业生产的扶持政策,下拨省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贴补蔬菜的生产。因此,一季度全市设施蔬菜和瓜果发展情况良好,市场供应充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9.5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81万亩,增长2.82%,蔬菜总产量43.3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1万吨,增长4.61%。瓜果类种植面积7.2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31万亩,增长4.42%,瓜果类总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08万吨,增长4.72%

 

  (三)畜牧业生产大幅回落,畜禽价格有涨有跌。一季度,受前期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市场消费需求不旺,一季度畜牧业出栏下降幅度较大。全市生猪出栏45.8万头,同比下降17.1%;牛出栏1.8万头,同比下降12.5%;羊出栏12万只,同比下降23.4%;家禽出栏203万只,同比下降6.7%。全市肉和蛋分别达4.4万吨和3.2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0.8%6.6%;奶产量8.6万吨,同比增长5.9%。一季度畜牧业总产值完成31.9亿元,同比下降10%。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作为生猪的主要替代品的活禽交易市场有序开放,后期家禽生产有望加快发展。

 

  畜禽价格有涨有跌,从农业部门主要畜产品价格检测情况来看,一季度生猪销售价格下跌,平均价格34.63/公斤,环比下跌0.86%;猪肉、牛肉、羊肉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平均价格分别为56.38/公斤、80.33/公斤、85/公斤;鸡蛋、牛奶价格下跌,平均价格分别为7.10/公斤、3.95/公斤。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保障体系薄弱。就全市目前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看,抵御冷冻、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加之种植粮食效益低下,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民持续增收的潜力不足。

 

  (二)农产品价格总体偏低,效益提升仍显缓慢。今年受疫情影响,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少,使农民增收困难。由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因素较多,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益的直接提升。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外通过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植收益。

 

  (二)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电商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拓宽农副产品增收渠道。

 

  (三)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今年粮油丰收。针对当前的苗情,结合春灌或春雨,引导种植户适时灌溉,增加成穗率提高产量,为夏粮丰产打好基础。同时,做好小麦条锈病等病害防治工作。

 

  (四)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