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1-2月榆林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1-2月榆林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3-31 09:09
字号:
打印

  今年1-2月,榆林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9.22亿元,同比下降36.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3.7个百分点。

 

  一、限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从经营地看,城镇增速优于乡村

 

  1-2月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城镇实现15.93亿元,同比下降33.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6亿元,下降46.4%,城镇优于乡村消费品市场12.8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增速高于餐费收入

 

  1-2月全市限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实现0.97亿元,同比下降55.8%;商品零售额实现18.25亿元,下降34.7%;商品零售高于餐费收入21.1个百分点。

 

  (三)从商品类别看,吃类、穿类、用类商品零售额全面下降

 

  吃类商品1-2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3.16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粮油、食品类下降23%,饮料、烟酒类下降26.6%

 

  穿类商品限上零售额实现0.7亿元,同比下降24.6%,其中,服装类下降12.6%,鞋帽类下降47.9%,针纺织品类下降43.1%

 

  用类商品限上零售额实现14.36亿元,同比下降36.8%,其中,煤炭及制品类零售额实现0.21亿元,下降75.9%;石油及制品类实现4.26亿元,下降31.8%;汽车类实现5.03亿元,下降48%

 

 

  二、流通行业运行情况

 

  1-2月榆林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全面下降。集中表现为批发业销售额实现187.41亿元,同比下降12.5%;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5.14亿元,下降34.2%;住宿业营业额实现0.85亿元,下降54.3%;餐饮业营业额实现0.60亿元,下降55.7%

 

  三、区域对比情况

 

  与省内其他地市对比,1-2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9.22亿元,居全省第7位,同比下降36.2%,增速居全省第4位(不包含杨凌),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增速最高的西安市11.2个百分点,高于增速最低的铜川市11.3个百分点。

 

  分县区来看,1-2月,靖边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3亿元,同比下降0.4%,增速全市第一,高于全市35.8个百分点;府谷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0.65亿元,同比下降59.6%,增速全市最后一位,低于全市23.4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复工、复产水平低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榆林市批零住餐复工复产企业由于防护物资短缺、新订单数量少、经营成本上升、原材料采购受阻、店铺租金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仓储及物流配送不畅等因素生产水平低。截止2月底,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分别有154户、352户、81户、61户、复工复产企业分别有88户、230户、30户、16户,复工复产率分别为57.1%65.3%37.0%26.6%

 

  (二)居民消费需求受限

 

  在新冠肺炎感染率上升期间,居民足不出户,消费需求受限,具体表现在我市1-2月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2.5%;零售业销售额下降34.2%;住宿业营业额下降54.3%;餐饮业营业额下降55.7%

 

  (三)重点行业严重受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2月榆林市煤炭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75.9%,多数小型煤炭企业今年以来复工迟缓,复工率低,外加各地区封城封路使其销售范围变小,产、销量下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31.8%1-2月期间榆林市、县(区)城内公交,出租车停止运营,高速封路,各大加油站点同比往年销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增速。汽车类零售额下降48%,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行业复工复产率低,外加城乡发展,市、县(区)棚户区改造,居民置房作为首选,购车意愿低,增速下滑明显。

 

  五、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市县配合,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级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精神,了解疫情对全市贸易企业产生的影响,市县两级将进一步克服困难,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保持沟通,实时上报企业复工复产以及2020年定报工作详细情况,强化统计服务职能。

 

  (二)重点行业实时监测

 

  疫情期间,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针对数据异常企业及时查询并与县区专业人员对接,分析原因,形成材料,最后上报领导,便于领导准确掌握复工复产企业详细情况。

 

  (三)部门联动,帮助企业有序复工

 

  通过与商务、卫生等部门对接,加大对杀菌消毒用品、口罩等必需品供应力度。各个专业紧密衔接,疫情期间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并传达各行业最新情况,随即对复工复产企业进行预判,助力批零住餐企业平稳有序复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