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渭南市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积极出台刺激消费政策,消费品市场保持健康稳定的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平稳。
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9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但较上年回落了2.2个百分点。
2、城镇消费市场增速好于乡村消费市场。
2019年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83.5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95.4亿元,同比增长7.8%,城镇市场增速高于乡村市场增速0.5个百分点。
3、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
从消费形态来看,2019年全市商品零售实现684.7亿元,同比增长8.1%;餐饮收入实现94.2亿元,同比增长9.2%。
4、四大行业增速均有所回落。
2019年全市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1126.8亿元,同比增长17.1%,较上年回落了1.3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销售额863.1亿元,增长8.9%,较上年回落了1.0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26.1亿元,增长9.7%,较上年回落了4.9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8.5亿元,增长2.5%,较上年回落了10.4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受经济下滑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上企业增速回落。
2019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5.1亿元,同比增长7.3%,较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
2、通讯器材类及化妆品类增速下降严重。
2019年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表中看,大部分的商品增速都有所下滑。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回落8.0个百分点;汽车类同比增长9.0%,比上年回落6.0个百分点;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8.2%,比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22.4%;化妆品类下降16.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1.1%;金银珠宝类下降2.6%;家具类下降0.8%。
3、乡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微小。
渭南市是陕西的农业大市,乡村人口多,农村消费市场理应成为扩大消费的主力军。但受乡村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消费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消费市场不活跃,商品消费少,周转速度慢,商家投入信心不足,拉动作用微小。
4、实体零售举步维艰。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网上零售以方便、快捷、全天候、低成本、品种全、样式多等优势赢得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使实体零售受到很大冲击,大部分实体零售经营困难,勉强保本甚至亏本经营,盈利较少。
三、稳消费增长的措施建议
1、严格落实新冠疫情贸易企业复工措施,促进市场消费提速开温。要按照商贸企业复工的要求,严格有序组织商贸企业全面复工促进消费品市场恢复健康运行。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自建网络零售平台,支持传统零售企业提升网络营销能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扩大绿色食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绿色智能等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和“互联网+”消费模式,培育壮大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智慧医疗、康养娱乐、高端护理等新兴文旅消费热点。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相对较少,要加大培育力度,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扶持本地有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拉动消费新的增长。
3、增强服务意识,落实企业培育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引领行业领域产业发展的方向,要切实履行责任。对于限上贸易企业增长放缓,要积极开展调研,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心问题,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于重点培育的限下企业,要积极落实国家、省以及市上关于促进微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金融扶持资金,加快小微商贸企业的快速成长,为全市经济再添后劲。
4、加强实地核查,做到应统尽统。市县两统计部门加强与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对县域辖区内的商贸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并对符合限上标准的商贸企业及个体户进行实地核查,开展业务指导,及时将其纳入到一套表中,做到不重不漏、应统尽统。
5、强化审核,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坚持“即报即审”原则,利用一套表平台公式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报数据进行实时审核,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并进行核实、修改,进一步夯实限上贸易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继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按照报表制度要求,定期召开统计人员业务培训会,重点对报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对联网直报平台的操作方法进行演示,确保企业统计员能够熟练掌握联网直报平台的操作方法,提高商贸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