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汉中:承压前行 艰难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汉中:承压前行 艰难发展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3-20 15:04
字号:
打印

  2019年,面临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汉中市工业经济承压前行,艰难发展,呈现低位增长,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突破发展亟待加快。

 

  一、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全面放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3%,增加值增长4.8%,创“十三五”以来工业发展最低增速。工业呈现高开低走,低位增长态势。一季度高位开局,增加值增长11.4%;上半年快速回落,增加值增长8.3%;前三季度稳中有降,增加值增长7.9%;全年大幅度回落,增加值增长4.8%

 

  (二)轻重工业持续下滑。由于农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轻工业行业产值大幅度下降,影响轻工业产值下降0.7%;受有色工业、非金属制品业、化肥工业、电力工业持续下降,钢铁工业低速增长的影响,重工业产值仅增长2.2%。轻重工业增速均创历史新低。

 

  (三)支柱产业一增三降。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0.8%。其中,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在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支撑下,产值增长10.2%;高品质食药工业由于受农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产值下降的影响,产值下降2.5%;现代材料工业受非金属工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下降的影响,产值下降1.5%;能源化工工业受化工和电力工业的下降影响,产值下降5.1%

 

  (四)区域工业发展不均。全市11个县区中,产值83降。其中,增长较快的是:镇巴县产值增长14.2%,宁强县产值增长14.1%,佛坪县产值增长13.2%。下降的是:南郑区产值下降16.4%,城固县产值下降3.8%,勉县产值下降1.7%。三个下降县区产值占全市比重51.9%,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3.8个百分点。

 

  二、影响因素

 

  (一)工业增长支撑不足。一是部分重点行业产值下降,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有色工业受重点企业汉中锌业公司和汉中锌业特材公司环保技改影响,全年产值下降13.3%,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受部分重点企业停产的影响,全年产值下降12.3%,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0.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工业受市场需求减少,全年产值下降7.1%,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0.7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受用电需求下降的影响,全年产值下降6.8%,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0.3个百分点;非金属制品业受环保整治政策制约,全年产值下降1.1%,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0.1个百分点。二是烟草、钢铁工业增速低,拉动不足。烟草工业受计划生产限制,全年产值增长3.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钢铁工业产值增长3.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对全年增长目标任务几乎没有贡献。三是重点企业产值下降大,对全市工业增长影响较大。其中,陕钢集团汉中公司产值下降3.5%,汉中锌业有限公司下降8.5%,汉中锌业特材公司下降34.5%,城固振华公司下降28.8%,大唐略电公司下降26.4%,汉中天然谷生物公司下降8.2%,中材汉江水泥公司下降26.6%,汉江药业集团股份公司下降33.8%

 

  (二)产值下降企业较多。全年228户企业产值下降,净减少产值144.75亿元,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9.3个百分点。其中,汉台区41户企业下降,南郑区48户企业下降,城固县49户企业下降,洋县7户企业下降,西乡县16户企业下降,勉县25户企业下降,宁强县9户企业下降,略阳县19户企业下降,镇巴县11户企业下降。全年停产企业28户,净减少产值20.41亿元,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1.3个百分点。

 

  (三)后劲不足效益下滑。全年月度新增入库企业23户,完成产值9.95亿元,拉动全市工业产值仅增长0.6个百分点。新增入库企业规模小,拉动不足。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营业收入下降3.9%,利润总额下降15.2%

 

  (四)主要工业县区下降。南郑区、城固县、勉县三大县区工业产值总量占全市比重达51.9%,产值均呈下降态势,对全市工业增长影响较大。南郑区从5月开始产值持续下降,全年工业产值下降16.4%,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2.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高品质食药、现代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全面下降,分别下降6%16.7%22.7%。城固县由前9个月的增长转为全年下降,全年工业产值下降3.8%,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高品质食药工业下降8.5%。勉县从5月开始产值下降。全年工业产值下降1.7%,下拉全市工业产值增速0.3个百分点。其中,高品质食药和现代材料工业分别下降3.5%3.8%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市工业必须加快落实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策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依托全市资源做好工业结构调整,加强全市装备制造、高品质食药工业等传统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钢铁、有色行业产品科技研发及深加工能力,加大对电子通信、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培育,加强产业的政策扶持,优化企业服务,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加强产业培育和改造升级,深挖企业发展潜力,提高企业产能,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新动力。

 

  (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大研发投入,以企业为主体做好技术创新,形成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多头并进,合力推进。增强工业产业创新能力,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着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激励和引导促进企业投入,提升创新水平,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优势,做好平台搭建,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的研发联合,逐步为工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三)大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政府协调管理,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协调和监督职能,有效引导和配置生产资源,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财政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工业运行监测管理,做好预警及评价机制,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的各种环境,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