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榆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5.29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4.73亿元,增长3.2%(可比口径)。
一、限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从经营地看,乡村增速优于城镇
1-12月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40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实现59.33亿元,增长8.1%。乡村消费品市场优于城镇6.6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增速低于餐费收入
1-12月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实现餐饮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1.6%;商品零售额实现222.04亿元,增长3.2%;商品零售增速低于餐费收入1.6个百分点。
(三)从商品类别看,大宗商品表现低迷
一是吃类商品。1-12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30.79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6%,饮料类下降3.8%,烟酒类增长20.4%。
二是穿类商品。1-12月限上零售额实现6.33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服装类增长1.4%,鞋帽类下降6.2%,针纺织品类增长4.8%。
三是用类商品。1-12月限上零售额实现184.50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汽车类实现68.73亿元,增长5.5%;石油及制品类实现63.29亿元,增长4.0%;煤炭及制品类零售额实现9.15亿元,下降44.7%。
二、流通行业运行情况
从流通领域看,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平稳增长。1-12月,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实现3034.8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实现1632.54亿元,较上年持平;零售业销售额实现987.17亿元,增长9.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75.46亿元,增长7.8;住宿业营业额实现33.34亿元,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实现10.41亿元,下降1.9%;餐饮业营业额实现183.13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实现8.50亿元,增长5.9%。
三、区域对比情况
与省内其他地市对比,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5.29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同比增长8.0%,居全省第七位(不包含杨凌),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低于增速最高的安康市2.8个百分点,高于增速最低的西安市2.0个百分点。
分县区来看,1-12月,子洲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一,高于全市4.1个百分点;神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4.57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全市最后一位,低于全市4.0个百分点。
四、影响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一)大型企业发展后劲乏力
受今年经济下行、煤矿事件、加油站油罐环保改造及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等因素影响,榆林消费品市场支撑行业表现低迷,特别是大型煤炭、汽车企业,运行情况明显差于去年,1-12月,全市煤炭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48.3%。
(二)传统商业发展压力诸多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商业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压力。全市批零住餐行业增速放缓,尤其表现在住餐实体企业。1-12月,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实现10.41亿元,同比下降1.9%。
五、几点建议
(一)持续发挥部门联动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的“四上企业”新闻发布会、统计联席会议、统计工作专班“三大行动”及统计“破难查漏”专项工作,成效明显,建议持续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切实做好“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增强发展后劲,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二)潜心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紧盯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榆林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实时监测重点企业的同时,扎实开展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加大企业培育力度,调整市场结构,使市场主体多元化,抵御风险能力强,努力搞活消费市场,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统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