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铜川:项目投资卓有成效 转型瓶颈有所突破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铜川:项目投资卓有成效 转型瓶颈有所突破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2-26 15:50
字号:
打印

    2019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铜川市上下围绕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直面经济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统筹谋划、精准招商、重点保障、压茬推进,扑下身子抓项目、踏踏实实促发展,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




    一、基本情况


    2019年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提质增效、奋力开拓的一年。年初,全市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和五大区域中心建设,系统谋划182个重点项目,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带队多次赴外地洽谈,主动对接、落实细节,加速项目签约落地建设。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机制,督导协调加快进度。组织9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展重点项目观摩、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周分析研判会议、每周召开稳投资专班会议等,破解难题、合力推进。奥威激光、达美轮毂、文达汽配、特比克刹车片、峡光和天兴光伏电站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能不断聚集,制约转型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全市投资一季度增长7.6%、上半年增长8.8%、前三季度增长11.4%、全年增长11.2%,增速稳中有升。


   (一)三次产业增速“一提升两回落” 


    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3%,增速较上年回落8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8.8%,增速提升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6%,增速回落1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结构7.6:36.8:55.6;其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13.1个百分点,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较上年分别回落1.9和11.2个百分点。


   (二)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提升


    2019年,全市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61个,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提升了24.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提升18.3个百分点;占全市施工项目投资的41.5%,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   


   (三)工业投资增速高位运行


    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年提升了69.6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9%,增速较上年提升了101.4个百分点。


 


    三大行业全面增长、汽车制造业引领发展。2019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121%、46.9%、148.3%;其中,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6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27%、采矿业投资占7.6%。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9.6%,增速较上年提升715.9个百分点,引领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宜君峡光和天兴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达美600万只轻量化轮毂(一期)、奥威激光、陕西建工(铜川)新型材料工业园项目(一期)、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废钢加工基地、耀州区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天一秦昆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铜川光电芯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推进顺利;冀东水泥10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尧柏特种水泥10000t/d熟料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赛骏年产1500辆专用车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2019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规范中介服务、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便民服务和促进政策落地落实等五大专项行动,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简环节、优审批、降成本,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民间投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2019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4.7%,增速较上年回落21.5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在30%以上。


 

    分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四个行业,分别占全市民间投资的33.6%、17.7%、16.1%、9.3%。重点涉及汽车轮毂及配件制造、光伏发电电站、生猪养殖等领域。


   (五)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2019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5%,增速较上年提升8.9个百分点。其中,占比54.8%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5.3%,增速较上年提升149.8个百分点,是带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奥威激光光纤器件激光器研发生产项目、铜川光电芯片制造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占高技术产业投资的27.1%,同比大幅增长。以天一秦昆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等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投资占24.6%,同比增长35.8%,增速较上年提升49.9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奥威激光的光纤器件激光器研发生产项目、激光高速扫描光源生产线项目等的实施,填补了我市高技术产业中高端光子功能器件生产制造的空白,引领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以铜川大数据学院、铜川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数据服务方兴未艾,带动全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6.2%。


   (六)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收获满满


    2019年,全市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5%,比重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8.9%,增速较上年提升13.6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投资增长9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93.5%、教育投资下降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93.5%。新区医院二期、书画公园、新区工人文化宫、铜川大厦、铜川大剧院、悦豪酒店等项目建成投用,铜川博物馆正在抓紧实施室外景观建设等收尾工程,铜川五官医院主体封顶,铜川体育馆、新区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妇幼保健院迁建等稳步推进,铜川市民兵训练基地、王益中学、铜川市人民医院(北院)能力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铜川国家老年公园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一产投资下降。2019年,全市一产投资同比下降13%,增速较上年回落88.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农业投资同比下降31.1%,增速较上年回落114.3个百分点;林业投资增长2.3%,增速回落84.8%;畜牧业投资增长36.1%,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降。2019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3.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5.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48.3%;信息传输业同比增长64.5%;交通运输邮政业同比下降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34.8%。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占基础设施投资的54.2%,是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下降的主要行业。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低。2019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一季度的增长72.5%逐季回落,全年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年回落15.2个百分点。市场不振、销售不旺是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走低的主要原因。



    三、形势分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尾之年。从全国层面看,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扩大有效投资等,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全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个经济”持续发力,关中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引领发展,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这些都为全市转型发展增加更多政策机遇,我们要紧抓机遇、找准契合点、放大效应,真正将政策机遇转化为生产力,夯实转型基础、提升转型成效、加快转型发展。


    从全市看,2020年是转型发展扩面增效的一年。一是“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成效更加明显。商业航天城系列项目全面布局、南部板块将全面运营,航天科技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达美轮毂、辕点新能源商用车、特比克刹车片、赛骏专用车生产线等将建成投运,天众高端航空铝合金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的产业布局更加明显。开工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锦阳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区、智慧城市等,京东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将建成投运,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市中医药产业园加快推进,医康创谷科技园、必康集团铜川新医药产业基地、保和堂铜川药业生产基地等项目陆续开工,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一带一路”陶瓷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成,陶瓷产业规模扩大。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铜川体育馆将建成,开工建设照金温泉酒店和室内滑雪场、玉华宫文化综合体,培育康养温泉、特色民宿、室内滑雪等新业态。二是项目建设氛围更加浓厚。招商主动性、精准性明显提升。重点项目周分析研判和稳投资专班运行顺畅,项目建设的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全市上下建项目、兴产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在看到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转型发展的基础还不牢靠,一系列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先进制造业尚处于培育壮大期,引领转型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尚发育不充分。这些都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化解矛盾,巩固、壮大新产业和新业态规模,夯实基础、提质增效、引领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抓项目储备。对标中省政策和产业导向,抢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机遇,谋划一批符合我市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中心建设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中省盘子。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聚焦“六大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全市主导产业项目策划开发指引,邀请高端策划机构,精心设计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强化与中、省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重点做好西安地铁十号线延伸到铜川新区项目、城际铁路等对接,尽快签约实施。


   (二)抓项目推进。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抓、集中开工及重点项目观摩等举措,实行月调度、季通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夯实项目业主、要素保障部门、区县等主体责任,明确开工时间、推进任务,加强督导检查,加快施工进度。加快商业航天城系列项目、天众高端航空铝合金材料产业园推进力度,加大医康创谷科技园、必康集团铜川新医药产业基地、保和堂铜川药业生产基地等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清洁能源城市试点、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的推进力度,扩大投资成果。当前重点是组织首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确保首季“开门红”。


   (三)抓环境保障。发挥稳投资专班和重点项目推进会等机制作用,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等问题,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抓好土地指标宏观调配,积极促进土地预审、报批、供应等环节有序衔接,形成土地储备良性循环机制,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加大中省资金争取力度,发挥股权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作用,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和分配,缓解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深入推进线下“只进一门”、“最多跑一次”等,构建“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的审批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