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铜川:工业经济发展平稳 转型升级压力犹存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铜川:工业经济发展平稳 转型升级压力犹存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0-02-21 17:23
字号:
打印

    201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工业稳增长促投资为抓手,加强工业经济生产调度,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4%,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四。



     一、运行主要特点


(一)传统产业贡献突出


2019年,全市四大传统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5.2%,增速为8.3%,拉动全市增速7个百分点,贡献突出。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回落19.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增速提升15.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9.4%,增速提升247.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增速提升6.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增加值占比见图2)



接续产业降幅收窄。全市三大接续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8%,同比下降3.1%,降幅较上年收窄1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3.8%,增速较上年加快86.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2%,增速提升28.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12.9%,增速回落50.9个百分点。(详见表1)



(二)主要工业品稳步增长


2019年,全市56个工业产品中,26个增长,30个下降。六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产量2507.85万吨,同比增长7.3%;洗煤产量260.15万吨,增长18.7%;水泥973.43万吨,增长7.6%;水泥熟料1108.88万吨,增长30.1%;电解铝21.77万吨,增长155.9%;发电量89.21亿千瓦时,增长8.8%,其中火力发电量81.9亿千瓦时,增长8.6%。



(三)非能行业增速加快


2019年,全市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年回落7.7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加快22.2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19.4%,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960.1%(详见表3)。



(四)工业效益发展良好


一是多数行业实现盈利。2019年,在全市工业31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盈利,8个行业亏损。二是亏损额减少,盈利能力增强。亏损企业亏损额4.12亿元,同比下降26.7%。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成本费用下降,偿债能力提升。全市规上工业四项费用32.78亿元,较上年下降7.5%;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1.86元,较上年下降0.7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8.09元,较上年下降0.92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9.3%,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偿债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增企业少、发展后劲亟待加强


2019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户,较上年减少22户,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仅53.2%,较上年回落9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二)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占比较大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规上工业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达105户(其中停产26户,半停产48户,减产31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达45.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煤炭工业“一柱擎天”的产业格局仍未改变,2019年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高达49.9%;二是高技术产业企业少、占比低,全市仅7户高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3%,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三是高耗能行业较快上升,全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较上年提升19.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5.8%,较上年提升5.7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全市要按照中省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认识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科学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沉着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加速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一)加大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力度


根据《铜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方案》,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重心,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力度。一是要定期研究培育企业的任务、措施和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规上”企业梯次培育库,把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实施重点跟踪和扶持。二是建立项目建设跟踪机制,密切关注项目的建设进度、竣工时间、投产日期、经营情况,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入统一个。


(二)做好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的复工复产


认真落实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紧盯经济发展走势,积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掌握各重点企业的实时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将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中,用好用准企业扶持资金,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推进停产、半停产企业复工复产,减产企业实现增长。


(三)围绕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产业集群发展,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聚焦产业短板和薄弱环节,定目标、盯节点、重落实,不断扩大产业转型成果,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加强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质量。引导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美鑫、铭帝、达美等骨干企业达产达效,加快天众高端航空铝合金材料产业园、融达铝合金新材料、山河丽航汽铝板带等项目建设,着力支持东铭技改提升,加快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陕西新丰禾中医药颗粒等项目投产。从招商引资、用地税收、金融扶持、科技服务等多方面向新兴产业倾斜,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切实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