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延安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扣追赶超越定位,扎实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总量达到166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个、0.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8.0%,上半年增长7.6%,前三季度增长7.8%,全年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99.8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514.71亿元,增长7.6%。
(一)三次产业平稳发展
1.农业生产喜获丰收,苹果产量创历史新高
全市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完成产值261.07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5.2%,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29.28亿元,增长6.2%;林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2.4%;牧业增加值15.94亿元,下降2.3%;渔业增加值0.42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3.5%。
全年苹果产量349.80万吨,增长21.0%,达到历史新高。粮食70.57万吨,增长1.5%;蔬菜产量116.05万吨,增长7.3%;瓜果产量15.53万吨,增长8.6%。全年肉类总产量4.47万吨,下降0.7%。猪存栏35.00万头、出栏47.66万头,分别下降5.0%和4.6%;牛存栏2.51万头、出栏6.11万头,分别增长2.4%和3.5%;羊存栏55.14万只、出栏27.94万只,分别下降2.5%和1.1%。奶类产量6288吨,下降32.8%;禽蛋产量2.66万吨,增长9.4%。
2.原油加工较快增加,工业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727.39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增加值933.32亿元,增长6.5%,较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月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稳定,保持在7%左右。
分行业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9%,拉动增长0.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1倍,拉动增长2.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3%,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石油开采业增加值下降0.9%,影响降低0.3个百分点。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长29.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卷烟工业增长13.0%,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三增四降”:加工原油950.89万吨,增长2.9%;生产天然气56.63亿立方米,增长27.3%;生产LNG110.61万吨,增长38.9%。生产原煤5090.06万吨,下降0.3%;生产原油1515.76万吨,下降0.9%,其中长庆油田676.52万吨,增长0.6%,延长油田839.22万吨,下降2.0%;发电量69.98亿千瓦时,下降0.6%;生产卷烟30.61万箱,下降5.0%。
工业转型升级项目贡献较大。新入库的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40.65亿元,液化空气(延安)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37亿元,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提高2.7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中加快。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155.13亿元,增长12.9%,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57.84亿元,增长8.3%,提高5.3个百分点。
3.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4.71亿元,增长7.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服务业七大行业全部正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2.68亿元,增长10.8%,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41亿元,增长5.2%,回落0.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73亿元,增长5.5%,提高0.3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64.80亿元,增长4.4%,提高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34.67亿元,增长7.2%,提高4.6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6.35亿元,增长14.6%,回落14.8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77.33亿元,增长6.0%,提高1.3个百分点。
4.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向好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对GDP的贡献率为31.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498.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需求保持平稳
1.投资保持小幅增长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比全省低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跨地市项目及农户投资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第二产业下降8.1%,占比为31.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7.5%;第三产业增长5.5%,占比为64.4%。民间投资增长42.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4%,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8.2%,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13.7%。
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增长30.9%,制造业下降4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2.0%,房地产业增长18.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2.9%。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339.96万平方米,增长18.7%;竣工面积98.22万平方米,增长1.4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38.22万平方米,增长49.0%;待售面积57.93万平方米,增长5.4%。
2.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33亿元,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9.87亿元,增长6.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6.33亿元,增长8.6%;商品零售304.00亿元,增长8.0%。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7.6%,零售业销售额增长8.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3%。
从限上消费情况看:餐饮收入9.02亿元,增长4.4%;商品零售170.85亿元,增长6.1%。商品零售中的吃类增长28.7%;穿类下降5.1%;用类增长3.9%,其中化妆品类增长17.0%,金银珠宝类下降11.6%,日用品类下降9.9%,石油及制品类上涨12.3%,汽车类下降6.8%。
(三)经济效益快速提高
1.企业效益总体平稳
全市202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1%,80%的规上工业企业保持盈利状态,利润总额91.54亿元。全市238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航空运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良好,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33%、85%和1.1倍,道路运输业回落明显,营业收入下降42.5%。
2.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55.93亿元,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105.62亿元,增长4.0%,非税收入50.31亿元,增长7.5%。地方财政支出447.20亿元,增长12.4%。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92.2%。
3.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0元,同比增加2093元,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8元,增加2662元,增长8.3%,与全省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6元,增加1090元,增长10.1%,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四)先行指标总体向好
1.金融存贷款增速回升
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674.88亿元,增长4.0%,高于上年1.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319.43亿元,增长11.1%,高于上年4.2个百分点。
2.市场物价涨幅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低于3%的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3%,衣着上涨0.7%,居住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8%,医疗保健上涨2.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9%。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基本持平,鲜菜价格上涨2.3%,畜肉价格上涨28.5%。
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061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的年初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低于控制目标0.72个百分点。
4.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年用电量达到110.66亿元,增长14.2%。第一产业用电0.45亿千瓦时,增长9.2%;第二产业用电82.75亿千瓦时,增长17.1%,其中采矿业增长2.6%,制造业增长39.8%;第三产业用电17.17亿千瓦时,增长10.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2%;城乡居民用电10.28亿千瓦时,下降0.3%,其中城镇居民用电下降6.7%,乡村居民用电增长11.9%。
5.市场主体不断增加
全市新注册登记市场主体4.67万户,增长9.0%。全年月度入库“五上”企业73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户,资质内建筑企业21户,房地产开发企业11户,限上贸易企业28户,规上服务业企业8户。预计全年新增“五上”企业有望达到230户。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工业稳增长基础不牢。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未完成年初全市年初计划。全年生产原煤5090.06万吨,下降0.3%,比计划少109.94万吨;生产原油1515.76万吨,下降0.9%,比计划少54.24万吨;加工原油950.89万吨,增长2.9%,比计划少14.11万吨;生产卷烟30.61万箱,下降5.0%,比计划少9.39万箱;生产天然气56.63亿立方米,增长27.3%,比计划少3.37亿立方米。二是价格指数影响持久。受12月份石油行业价格指数提高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有所回落,价格指数影响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11月份。三是转型升级项目产能还未完全释放。四是2020年原油加工量可能回落。从延长集团了解的情况,2020年受两大炼油厂设备检修影响,预计原油加工量较2019年有明显减少,对全市规上工业和GDP增长均有一定影响。
投资持续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是石油投资下降明显。延长集团全年完成投资154.30亿元,下降26.3%,影响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降低5.9个百分点,其中延长集团本部投资下降53.1%,油田公司投资增长21.4%。二是新增项目规模小,动能不足。从新增项目情况看,全市新开工项目774个,比上年多89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18.42亿元,下降23.1%。三是重大项目进展缓慢。陕西延长石油富县电厂、黄陵店头电厂、西延高铁进展缓慢,年内均未正式开工
注:1-12月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部分服务业指标低于预期。从核算服务业的17项指标看,9项指标未达预期。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8.5%,低于预期3.5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8%,低于预期3.2个百分点;铁路客运周转量增长3.2%,低于预期1.9个百分点;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3.6%,低于预期2.4个百分点;证券交易额增长29.2%,低于预期5.2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长12.4%,低于预期0.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9%,低于预期1个百分点;电信主营业务总量增长57.1%,低于预期32.9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增长14.3%,低于预期1.8个百分点。另外,四经普结果对全市服务业行业结构有较为明显影响,营利性服务业占比有所降低。
三、措施及建议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吴起、志丹、延川等县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支持区域性特色种养业多元化发展,新建3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3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2020年力争新增智能选果线12条、冷气库10万吨,提升后整理水平。
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一是帮助煤炭企业解决资金、环评等问题,加快复工复产和新建矿井投产,提高煤炭产量;做好石油企业2020年油气生产、加工计划与全市计划的对接;支持延安卷烟厂扩大卷烟代加工量,拓宽中高端市场。二是加速释放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大唐热电联产、彩虹光伏玻璃、液化空气工业气体项目产能。三是加快推进宜川40万吨和吴起20万吨LNG、羊马河煤矿、子长500万吨低阶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等项目进展,尽早建成投产,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做好项目谋划,盯紧“一带一路”“三个经济”等政策导向,谋划一批高端能化、装备制造、大数据、冷链物流等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各类优惠政策,确保各类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全力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有一批工业企业和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进西延高铁、子长至姚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做好延榆高铁、古贤水库、龙安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
推动服务业升级。加快发展“三个经济”,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家政康养、冰雪运动等产业发展,努力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加快延安电商产业园、快递物流双创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园、青化砭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继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和红色教育培训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