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2019年农业生产工作,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把农业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夏粮基本情况
全市的夏粮有三种,分别是小麦、马铃薯和豌豆,其中小麦和马铃薯的产量约占全市夏粮总产的98%左右,为全市夏粮的主栽品种。2019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为4.3万亩,同比增长0.62%;产量1万吨,平均亩产240公斤,同比增长0.56%。
(一)面积稳定
全市夏收小麦播种面积3.4万亩,同比下降36.2%,占夏粮播种面积的7.9%;豆类播种面积0.08万亩,同比增长3%;薯类播种面积3.9万亩,同比增长5.9%,占夏粮播种面积的90.3%。
(二)亩产两增一减
今年全市夏粮小麦平均亩产253公斤,同比增长0.4%。豆类平均亩产92公斤,同比增长9.52%。薯类平均亩产234公斤,同比增长5.41%。
(三)产量持平略增
2019年全市夏收小麦总产0.08万吨,同比下降37.5%,占全市夏粮总产量的8.2%;豆类总产0.02万吨,同比增长14.3%;薯类总产0.9万吨,同比增长6.3%,占全市夏粮总产量的90.2%。
二、秋粮基本情况
2019年,全市秋粮播种面积212.2万亩,同比增长1.8%;产量69.5万吨,平均亩产328公斤,同比增长1.46%。
(一)面积稳中有增
全市秋收谷物种植面积146.2万亩、同比下降1.73%,占全市秋粮播种面积的68.9%。其中玉米面积109.2万亩,占谷物播种面积的74.7%,同比下降6.73%;谷子播种面积21.6万亩,占谷物播种面积的14.8%,同比增长17.5%。秋收豆类播种面积30.2万亩、同比增长12.35%,占全市秋粮播种面积的14.2%。其中大豆播种面积24.9万亩,占豆类播种面积的82.4%,同比增长7.7%。秋收薯类播种面积35.8万亩、同比增长9.22%,占全市秋粮播种面积的16.9%。其中秋马铃薯播种面积33.9万亩,占全市秋收薯类播种面积的94.5%,同比增长8.6%。
(二)亩产持平
今年,全市秋粮平均亩产328公斤,同比下降0.3%;谷物平均亩产385公斤,同比增长0.79%;豆类平均亩产168公斤,同比增长5%;薯类平均亩产230公斤,同比增长3.14%。
(三)产量稳定增加
2019年,全市秋粮产量内部呈现两增一减的态势,其中谷物产量56.2万吨、同比下降1.2%,占全市秋粮总产的80.9%;豆类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17.6%,占全市秋粮总产的7.3%;薯类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12.6%,占全市秋粮总产的11.9%。
三、粮食生产因素分析
(一)不利因素。一是苹果面积扩大、粮食面积减少;二是粮食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全市苹果等园林水果的发展较快收益较好,主要农业县将种植苹果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加之苹果在管理方面,相对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来说较为规范,而且全市部分地区的气候也不适合小麦的生长,小麦的产量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农户种植小麦、玉米的积极性降低,很多农民放弃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改为春播一茬庄稼或者直接改种为果树,所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减少,产量也随之下降。
(二)有利因素。一是市政府及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落实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农业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积极推广各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积极配合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以观光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农业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农作物抗灾能力增强。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以预防冻灾、洪涝、病虫害、冰雹等极端自然灾害为重点,加强农情监测和信息的发布,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培育市场营销体系,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及时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在农产品获得丰收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户顺价销售,保证农业生产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