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横山区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横山区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16 17:45
字号:
打印

  横山区位于陕西北部、榆林中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辖13个镇、4个办事处、3个街道办、1国营农场,361个行政村,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总人口381754人。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古边塞重镇和革命老区。橫山资源优势突出。目前,榆林发现的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横山样样都有,被誉为“榆林的缩影”。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高岭土等5种资源储量大、品质高,具有重大开发价值。横山人文优势明显。黄土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交融,腰鼓、说书、民歌、剪纸在这里发源、传承、兴盛。境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7处,是陕西省十八个文物大县之一。

 

  一、横山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横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很早就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融地带,无定河文化源远流长,黄土文化积淀深厚。有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细腻秀美的窗花剪纸;有驰名中外的安塞腰鼓、悠扬动听的陕北说书;有穿境而过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秦直古道;有享誉省内外的波罗古堡、五龙山建筑群、响铃塔等古建筑;有雄伟壮观和黄土高原的脊梁,有浩瀚辽阔的大漠风光;有飞禽嬉戏、稻浪千重、秀丽多姿、“塞上江南”美誉的无定河湿地,有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北宋杨家将的足迹;有李继迁、李元昊、李自成等一批重要影响的人物;有伟大领袖毛泽东以及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遗址。横山又是距离榆林最近的县份,是榆林城市扩张、产业发展的主要持续地和承载地,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所有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全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二、横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1)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拆巨资建设的文化广电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河滨公园改造工程全线推进,小河滩广场,南大街广场全面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2)乡镇、村文化阵地建设正在实现全覆盖全区乡镇文化站从2006年启动建设,现已建成17个。所有建成的文化站均在200平方米以上,设有阅览室、培训室、管理室、信息共享室和多功能厅,内部配有图书、电脑、阅览桌椅、各类文体活动器材,能有效的开展文化活动。实现了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覆盖。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书籍1600多册,光碟100盘,书柜5个,报架1个,灭火器1个,价值3万多元。建成11个村的数字农家书屋。建成17个乡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区图书馆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331个村级网点。为100多个村配送了秧歌等村级文化活动器材,建成100多个村级文化广场。

 

  2、队伍基本情况。

 

  横山区专职文化队伍共计73人,其中文化馆49人,图书馆5人,乡镇文化站19人。业余队伍共计1106人,包括村文化活动室361人,业余文化骨干300人,文化志愿者37人,文化类社会组织408人。

 

  3、文化经费投入逐年增高。

 

  文广综合大楼区政府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后成为横山地标性建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每站中央补贴20万元,区财政配套8万元,并且从2011年开始,对大部分开展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每年补助5万元(含设备)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这一支持政策将持续贯彻并扩大范围至全覆盖;对开展活动的村文化活动室,今后将每年支持1万元。

 

  4、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1)精品生产情况。以腰鼓、说书、民歌、道情等特色文化为主,精心排演了“横山印象”系列节目,分5期在央视3套播出并3次重播。在央视七套乡土栏目以全区民俗文化为主录播了2期“走进横山”节目,在中央旅游卫视频道录播了2期《古堡风云》、《无定欢歌》节目。在央视4套、10套及影视制作中心等也以全区特色文化及长城、狄青塬、李自成故里等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录制了相关节目。在陕西一套直播了马家梁农民过大年节目和2期“七女秀陕西”节目。先后在央视、陕西电视台推出横山特色文化及历史文化节目20多期。组织周淋等3个家庭参加央视“神州大舞台”、“欢乐一家亲”的比赛并获得了月冠军及一等奖。道情剧《马家婚事》、《心系白岔峁》《好亲家》、《别让奶奶走》等5个剧目在首届农民戏曲节和全省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及最佳表演奖。有近20名演员分别获得了不同个人奖。横山老腰鼓先后在全国性的胶州秧歌节、蚌埠花鼓灯舞节、达州农民艺术节以及北京奥运会上参加展演,并在胶州秧歌节获得一等奖,横山也因之被命名为“中国秧歌(老腰鼓)之乡”。在全省举办的两届陕北民歌大赛中,两届20名十大陕北民歌手中横山籍的就有7人,全省举办的陕北说书大赛中,被评为全省十大陕北说书艺人的,横山籍的有5人。青年民歌手周淋获得陕西省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二等奖、孙树彦获得陕西省音乐优秀奖、李树芹获得秦晋两省民歌大赛优秀奖等等在重要赛事中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秦腔《寇准背靴》获得全国第二届戏曲“红梅”大赛一等奖,《徐策跑城》获得陕西省折子戏调演大赛剧目奖。李玉琼组织的少儿舞蹈更是获得多项赛事的多项金奖。《娃娃鼓鼓》节目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节,获得最佳表演奖。

 

  (2)群众文化生活。连续成功举办6届大型春节文体活动,举办了3届陕北民歌大赛、1届说书大赛、1届青年歌手大赛、3届波罗古堡摄影节、1届波罗古堡文化旅游节、4届焰火节及多台节庆、重大节日等综合文艺晚会,放映电影25000多场,演出戏剧3000多场。同时,积极组织支持开展广场文体活动和乡村文化活动。石湾镇的公鸡会、党岔镇的牛王大会和杏花节、响水镇的关公文化节以及多姿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和县城的周末说书表演,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全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作品基本情况。叶振国的系列民歌创作获得多项奖励,其中《亲吻黄土地》获得了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张思铨的《高岗在西北、东北》《横山名人传》、王兴根的长篇小说《热土》、《横山赋》张克鸿的诗集《塞泥鸿爪》吴巨浪的《双婚记》、《傻子将军》等戏剧创作和《横山方言》等地方文化研究以及郑亚梅、冯晓斌等一批《文苑》骨干作者的作品和薛峰、樊俊怀、雷亚军等一大批书法摄影作品,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横山的文学艺术创作达到了空前繁盛。

 

  5、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全区有文化产业240多家,从业人员约1000余人,文化成南主要包括音象业、演出业、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和网络文化业等行业。主要有:横山目前登记成立了9个专业演出团体,其中1个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另外8个属于私有演出团体。全区有网吧18家,歌舞娱乐场所1家,旅行社4家,印刷企业6家,图书期刊租售门店19家,电影院1家。全区没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年总产值近5000万元。

 

  6、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1)文物保护状况

 

  横山区新登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群等1078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响铃塔、古银州城3(明长城),省级重点文保单位7(波罗堡古建群接引寺、白界石寺洼石窑、威武堡、怀远堡、响水堡、五龙山庙、龙凤山庙)、市级文保单位10(卧龙山永兴寺、卧龙寺、寄阁寺、灵应寺等)、县级文保单位72;有馆藏文物1022件,等级文物176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151件。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较为丰富而独特。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省级名录3个、市级名录6个、县级名录11个。横山道情、牛王大会、横山说书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横山老腰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011年,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旅游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三大旅游景区:即以“王圪堵水库为中心区域,以无定河湿地,大漠风情,”沙漠绿洲“为支撑的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区;以波罗古堡为中心区域,以长城、堡寨、寺庙及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传说等为支撑的人文景观旅游区;以李自成故里为中心区域,以”黄上高原的脊梁“为支撑的人文自然景观综合旅游区。率先打造波罗古堡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以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

 

  重点开发的三大核心景区有波罗古堡、王圪堵水库和李自成故里。三大核心景区要体现边塞文化特色。波罗古堡以榆林地方特色小吃为主,辅以波罗古堡展馆(包括横山起义),边塞军事展馆,无定河湿地风景、大漠风景等为主对外宣传营销,同时带动圁水圣境明园,卧龙山景区和凤凰新城的共同发展。王圪堵水库包括大石畔、沙燕岛和地下湿地三个景点以水上游乐项目为依托,辅以汽车沙漠场地越野赛、滑沙等沙漠游乐项目,与波罗古堡共同带动凤凰新城的房地产业发展。李自成故里要充分发展旅游+地带动效应。旅游+农业,在常峁焉的山地栽种果树,缓坡种植牧草,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不同季节的”十里桃花“、”十里梨花“等景观,其它季节以发展采摘,舍饲养羊等农牧项目。同时以”土鸡“”黑山羊“等为主开发地方特产。旅游+体育,在山花盛开的季节举办山地自行车、健步、山地摩托车赛等项目。旅游+养老,通过发展农牧业等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之后,在卧龙寺、榆树峁等地发展养老业。李自成故里旅游的最终发展目的是撬动横山第一产业的跨越发展。

 

  波罗古堡是明长城沿线的三十六营堡之一,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堡位于横山城区东北25公里的无定河南岸,古堡历史悠久,北魏时期就建有卧佛寺,宋元时期,扎寨屯兵,明朝正统元年(1436)建堡,万历六年(1578)维修扩建成现有规模,总面积20公倾。明清古堡最繁盛时,人口过万,店铺林立,为当时陕北军事政治要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称”小扬州“”小北京“。1992年,波罗古堡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波罗古堡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充满神秘的宗教文化。

 

  波罗古堡产业园被确定为全区”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打造文化产业园。2011年以来,全区把波罗古堡的保护维修、开发利用作为旅游发展的龙头,率先规划打造”1115“工程,即一轴一环一基地、五大板块(一条主街道、一条环城墙旅游道路、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历史、民俗、军事、红色、宗教五大文化板块)2013年波罗古堡被列入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

 

  目前为止,波罗古堡保护维修项目完成总投资1.4亿元。投资1200多万元恢复维修了南瓮城及重光楼、三官楼、凌霄殿、望胡楼以及石牌坊、木牌坊,恢复了古城旧时四楼骑街两牌楼的景观。投资1400多万元,完成了500多米主街道及部分支线道路和地下管网铺设,完成了街道两边部分商铺店铺的维修工程,初步形成了主街道的旧有风貌。投资1400多万元对古堡部分城墙进行了恢复维修(北城墙521米、南城墙80)。投资1900多万元恢复了副将府(横山起义指挥部旧址)。投资2070万元,对东瓮城、魁星楼和部分东城墙进行了修复,在参将府进行了波罗古堡展厅布展,对古堡部分区域进行了绿化,完成了古堡道路硬化工程。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了进出古堡的7公里道路路基硬化工程。投资近800万元编制出台了《波罗古堡文物保护规划》、《波罗古堡保护建设详规》、《横山区波罗镇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波罗古堡环境整治规划》等多个规划设计;拍摄了《波罗古堡——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旅游宣传片,制作了波罗古堡建设沙盘,出版了《波罗古堡风云史》一书;印制了《波罗古堡》宣传彩页,编创歌曲《波罗古堡》,举办了三届波罗古堡摄影大赛和二届沙漠汽车拉力赛。

 

  今后,根据波罗古堡建设规划,逐步完成古堡内及周边的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的榆横工业大道至波罗古堡的大桥开工建设已完成,《横山起义》电视剧的拍摄也进入了我们的议事议程,波罗古堡建设的舆论氛围和硬件环境将进一步加强。

 

  王圪堵水库位于无定河上游横山镇王圪堵村,是陕西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距横山城区12公里,距榆林市区60公里,2006年奠基,2010年全面展开建设工作,总投资21.06亿元,总库容3.89亿m³。

 

  王圪堵水库旅游景区是王圪堵水库建成后再次开发的重要项目,市、区、乡三级都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开发利用工作。该景区根据地域分布可分为大石畔景点、沙燕岛景点和王圪堵湿地景点。根据旅游性质分为景观和体验旅游两类。观光项目有清泉石上流、绝壁石窑居、观光农田、特色小镇、沙燕岛等。体验旅游项目有沙漠游乐场、天然浴场、钓鱼水岸、羊名天下等。目前,王圪堵水库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大石畔景点、观光农田、沙漠游乐场等项目已经完成了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的部分工作。

 

  李自成故里旅游景区位于横山区东南61公里处的常峁焉村,属石窑沟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万历三十四年(1606)生于榆林怀远堡李继迁寨,及当地童谣所唱的李自成”生于李继迁,长在长峁焉“。李继迁、石窑沟长峁焉在明代都属米脂县,现属横山区管辖。李自成在长峁焉村度过了21年时光,在这里还能看到李自成当年玩耍、牧羊、揽工的坐朝峁子、跑马场子、羊圈、揽工密等遺址。19919月,著名文学家、长篇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原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姚雪垠,亲笔给横山区石窑沟办事处长峁焉村题字”李自成故里“。20136月,当地一村民在黄龙岭李自成祖坟山的东坡下发现一处窑洞式古民居,后经考古认定为李自成故居。李自成故里主要由祖墓、闯王台、揽工窑、坐龙墩、饮马泉、羊圈、旗杆、龙啤、黄龙岭故居等组成。李自成故里还有号称”黄土高原脊梁“的十八架名山,蕴藏着极大的旅游开发资源和潜力。

 

  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900多万,完成了李自成故里旅游道路建设,李自成衣冠冢,李自成手植树保护等一系列开发项目。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一大批本地企业家围绕旅游开发回乡创业,累计投资1亿元以上,在李自成故里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榆树峁小钓台,韩家大院、天下第一窑洞等一系列景点,丰富了李自成景区的旅游项目。

 

  四、文化产业开发的构想

 

  文化产业开发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是今后一度时期新的增长极。横山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力争在文化旅游和文化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提升文化产业开发发展战略地位

 

  要深化文化产业开发宣传教育;把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统一到开发文化产业上来;把文化产业开发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当中;把文化产业开发作为各级领导任期的”硬政绩“,力争使各级领导做到愿意干、争着干、领着干、出政绩。要真正落实”打造文化一张名片“的战略目标,平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系,把文化产业开发放到突出位置,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把中央支持文化产业政策贯彻到实处。制定《横山区文化产业开发”十三“规划纲要》等一批纲领性文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给予文化产业开发保障。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理顺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关系,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重组整合推向市场,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让国家财政减轻负担,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让文化企业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参与竞争。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尽快启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在今、明两年完成。开发百里旅游长廊,扶持波罗旅游影视基地和王圪堵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两个企业,开发利用”四堡一州一寺一塔一塬一城“人文旅游、无定河湿地旅游、大漠风情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打造精品,力争使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上档次。

 

  ()培养重点文化产业

 

  成立横山说书协会,剪纸协会等行业组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文化市场规划管理,建设文化娱乐一条街,音像制品一条街、网吧一条街等,形成集约化经营,加强企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演出市场,由文工团、青年团等深入全乡村演出,满足全县入民精神文化需求,由文化馆特殊艺术人才组团对外演出横山特色文化表演艺术,形成对内对外两个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