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合阳: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合阳: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06 10:05
字号:
打印

  城市建设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合阳县委、县政府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推进项目建设,创新服务管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综合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跨越。合阳县被授予“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全省城市建设先进县”,并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

 

  一、城市建设发展成就

 

  合阳古称“有莘国”,位于渭南市东北部、黄河西岸,是“诗经之乡、伊尹故里”。县域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1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最美县城目标,按照“创建引领、项目带动、管理提升、彰显特色”的思路,坚持创建推动、建管并举,实施了系列提升改造工程,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精细,形象更加靓丽。

 

  (一)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合理优化。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纲领和蓝图,更是体现城市特色和品位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合阳在全市率先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重新修编《合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东扩、西治、北进、南控、中优”的合阳县城发展总方针;完成绿地系统、排水系统、道路系统等5个专项规划;修编了《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沿黄城镇带建设规划》等详规。县域镇级规划实现全覆盖,村庄规划编制达到71%,控制性详规达到85%。全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增加到15平方公里,人口也由原来8万人增加到12万人。

 

  (二)重点投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年来,全县始终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太姒路中段、九龙大街等城市主干道高规格建成,贯通县城南北、连接新老城区的凤凰北路、解放路北段建成投用。实施城市管网改造工程5.3公里,新建“三功合一”环卫设施12处,全省首家县级综合地下管廊建成投用;城区天然气管网达到66.7公里,入户率达75%;排水管网达到69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9.5%。抢抓机遇,实施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2个,共争取资金4.83亿元,其中融资4.7亿元,拆迁安置群众860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完善配套,民生工程保障有力。坚持把公共服务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努力改善住房条件,建成商品房住宅小区602.66万套290.6万平方米;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613726套,分配入住10915套;改造农村危房9458户。全市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移民搬迁项目—“万众幸福苑”,4110户全部入住。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阳光超市以及四季酒店、三合酒店投入使用,秦晋大酒店正在装修,即将投用。城区交通更加便捷,开通城市公交657辆,出租车200辆;建成、配套城市公共停车场15处停车位2535个。

 

  (四)创建引领,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成立创建机构,明确创文、创园、创模标准、责任、工作机制,形成创建合力,全力以赴抓创建。坚持植绿美城、景观靓城,实施城市绿化靓化和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不断加强城市绿地、公园等设施建设,对主干道路、单位小区进行绿化,对灯杆、楼体、行道树进行亮化提升,路灯总数达2898盏,亮灯率达到98%以上,形成了“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全天看净化、重要节点看美化、公共区域看文化”的城市景观。以太姒、提线木偶等为内容的雕塑,给合阳县城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把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五)精细管理,市容环境靓丽整洁。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和完善城区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围绕“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开展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全面提升。按照一街一景的要求,对城市绿化、亮化、景观进行策划提升。开展城市基础设施集中维护提升和环境综合提升整治行动,下势整治城市“八乱”现象。开展机关干部周末上街一小时大扫除活动,推行临街单位、门店门前“四自一包”责任制和路段清扫保洁责任制。建立了“智慧合阳”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开通“12345”服务热线,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全领域覆盖、全时段监督、全过程留痕、全方位考核,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六)统筹兼顾,镇村建设协同发展。扎实开展美丽乡村三类创建和“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建成省市级生态镇12个、生态村67个;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建成乡村道路、美丽公路130公里。实施农村生态治理工程,修复整治涝池28个。建成各类垃圾填埋场、收集点39个,垃圾收运处理率达95%。黑池镇被列为市级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坊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省级生态镇、市级示范镇、省市确定的百镇项目镇,洽川镇被列为市级文化旅游名镇、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灵泉村、南长益村、东宫城村跻身国家传统村落行列,文王村、岱堡村等16个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

 

  二、全县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县城基础设施需要提高。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较低,配套水平不高,城市绿化、亮化的品位和档次还需提升。县城还没有统一供䁔的热力公司,城北污水处理厂还未开建。目前学巷片区棚户区改造处于打桩基阶段,城北片区正在协商搬迁事项,旧城区改造进展较慢,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二是部分项目推进速度偏慢。城市建设要发展,资金需求很重要,但全县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单一投资,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的渠道不宽,民间资本投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施工进度,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三季度末,在全县实施的城市建设20个项目中,仅12个项目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占总计划的48%

 

  三是城市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据调查了解,老城区道路较窄,逢上下班和雨雪天时,堵塞情况时有发生;公厕建设标准可以,但卫生状况还需要在管理和保洁上下功夫;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有待加强;市民的市政设施保护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还有待提高,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还需要在精细度上下功夫。

 

  四是停车难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全县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但目前城区现有停车位的数量仅5886个,且分布不均和,难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配建停车场的建设较为滞后,停车泊位不足,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已成为影响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是县城建设品位不够高。城市建筑特色不鲜明,有个性、有风格、有时代特点的建筑物不多,传统风貌建筑极少,道路景观建筑发展缓慢,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自身风格。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城市变化不小,但横向比较,与邻近的大荔、韩城建设发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县城发展建设的建议

 

  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在新的形势下,县城建设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建设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们应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城乡、以人为本,文化引领、产业支撑”的原则,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引领,继续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和建设力度,强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最美县城。

 

  (一)因地制宜,合理编制城市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础依据。近年来,全县先后完成一系列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明确了城市性质、发展规模、结构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方向,勾画了全县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今后要继续完善各项规划的编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确定规划编制范围,全面提高全县城市详细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居民生活的质量和区域经济辐射的能力。按照“东扩、西治、北进、南控、中优”的城市发展方向,抓紧完成续建项目,尽快启动先期制定的建设项目。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要加快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加快打造为集居住、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区,以此提高全县人居环境的聚集能力和对外影响力。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为目标,持续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程,系统抓好城市生态景观体系建设。加强市政道路及两侧空闲地的绿化、美化,打造“绿色合阳”。

 

  (三)突出文化特色,激活城市发展潜力。城市建设要彰显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借鉴周边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全县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中应用和体现,努力打造亮点工程,建设精品区域,使地方特色文化经过艺术处理体现在建设成果中,既丰富了建设成果内容,又能展现出独具合阳特色厚重的文化底蕴。

 

  (四)多方融合资金,破解城市建设难题。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全县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瓶颈,要积极尝试以投资的方式取代融资,对适宜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和项目,要全面推向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格局。借鉴外地先进做法,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建设融资平台。采用发放债券的方式融集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用于城市建设。

 

  (五)加快改造力度,建立多样住房体系。住房保障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难的一项惠民之举。坚持民生优先,加快世丰园、金阳小区、臻品花园、幸福里、百盛花园、九龙莘城等商品房、蓝山公寓保障房和学巷、城北、太姒路片区棚户区改造建设进度,逐步构建“商品房为主、保障房补充、危改房兜底”的多元化住房安全保障和供给体系。加快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新一路、武帝路北延等66.2公里市政道路;配套公共停车位1900个,打造“安居合阳”。

 

  (六)加强城市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探寻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群众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合理规划建设专业市场为流动商贩提供固定的经营场所,解决商贩流动经营、占道经营的问题。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和外立面改造“三大提升”工程,打造城区景观小品和景观节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开展户容户貌提升“六改”工程和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合阳”。

 

  (七)推动智慧管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合阳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公共资源紧张,尤其是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此,要依托“智慧合阳”建设及大数据、视频监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加快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智慧集成管理指挥平台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开启城市管理新模式,让合阳人民生活更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