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西安:创新驱动 点燃发展新引擎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西安:创新驱动 点燃发展新引擎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03 09:00
字号:
打印

——2018年西安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2018年全市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创新活跃度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企业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基本情况

 

  (一)关于创新调查的几个概念

 

  1、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是在实现创新或试图实现创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商业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所有研发活动,为实现创新而专门进行的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获取相关技术,以及相关的培训、设计、市场推介、工装准备等活动。

 

  2、创新活动的分类

 

  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四类。其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统称技术创新。

 

  3、研发、科技和创新

 

  研发、科技和创新三个概念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这三个词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从统计角度看,三者的区别在于:

 

  研发是指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

 

  科技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

 

  创新是指新的或有显著改进的产品或工艺的实现,或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或营销方法的采用。

 

  研发、科技和创新,这三者是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有着清晰的边界。如下图所示:

 

1:研发、科技和创新概念图示

 

  (二)企业创新调查基本情况

 

  2018年,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创新调查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二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等。2018年,西安市规上企业创新及问卷调查共涉及调查单位(不含非网报企业)4944家,比2017年多389家。其中工业1477家、建筑业969家、服务业2498家,分别比2017年多78家、106家、205家。

 

2:被调查企业数量占比(%

 

  在4944家调查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2291家,占4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2205家,分别占被调查企业和有创新活动企业的44.6%96.2%。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410家,分别占被调查企业和有创新活动企业的8.3%17.9%。实现技术创新活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1257家,占被调查企业的25.4%

 

  4944家被调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55.08万人,其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109.43万人,占70.6%;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0.0%。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被调查企业的87.1%,高于从业人员占比和主营业务收入占比17个百分点左右,说明创新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基本特点

 

  (一)从政策看,西安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字号改革同时在西安推进。2016年,国务院批复《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授权西安在军民融合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17个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五年之内,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做强双创孵化示范平台,稳步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发展,构建“5552”的成长格局等。2017年以来,相继出台《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和《西安市推进“5552”众创载体建设实施方案》等,全市创新活力被全面激发。

 

  (二)从活跃度看,新兴领域创新活力最强

 

  创新活跃度是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数量占全部调查企业总数的比重,是反映企业创新情况的重要指标。

 

  1、从行业看,工业企业创新活跃度最高。

 

  工业创新活跃度为61.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建筑业和服务业24.5个、19.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创新活跃度61.8%,高于工业平均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活跃度达到83.6%,高于制造业平均21.8个百分点。

 

  建筑业创新活跃度36.5%,虽然在3个行业中最低,但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服务业创新活跃度41.5%,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创新比较活跃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创新活跃度分别达到71.9%55.7%,分别高于服务业平均活跃度30.4个、14.2个百分点。

 

1:主要行业企业创新活跃度(%

 

3:高技术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跃度(%

 

  2、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是创新的中坚力量。

 

  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由于创新条件、创新基础等优于小微企业,创新活跃度明显高于小微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创新活跃度达到69.6%,分别高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18.7个、24.8个、41.9个百分点。

 

2: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活跃度(%

 

  3、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创新活跃度强。

 

  调查结果显示,外商投资企业创新活跃度53.3%,高于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高于内资企业7.3个百分点。

 

3: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创新活跃度(%

 

  (三)从合作对象看,产学研结合相对紧密。

 

  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其中与客户开展合作的企业占比达到41.4%。西安丰富的高校资源为企业开展创新调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与高等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占比达到38.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产学研结合相对紧密。

 

4:企业创新合作对象占比(%

 

  (四)从创新方式看,软创新总体实现程度高

 

  软创新,包括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2018年,被调查企业有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或外部关系等组织方面创新活动,或产品设计包装、产品推广、产品销售渠道、产品定价等营销方面创新活动的企业1979家,占调查企业的40.0%,其中有组织创新的企业1711家,有营销创新的企业1304家,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34.6%26.4%。实现软创新的企业比重(40.0%)高于有技术创新企业的比重(25.4%14.6个百分点。

 

5:各种创新方式占比(%

 

  (五)从问卷调查看,企业家对创新作用的认可度较高

 

  本次调查共有4944位企业家填写了调查问卷。85.3%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作用,其中28.8%企业家认为起到了重要作用,56.5%的企业家认为起到了一定作用。

 

  1、工业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发展更重要。

 

  分不同行业看,分别有41.1%的工业企业家、16.4%的建筑业企业家、26.4%的服务业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工业企业家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更高,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2、组织创新对企业影响最大。

 

  组织创新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优化流程,减少成本,改进或提高企业的组织绩效,实现利润增长。在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中,有35%的企业家认为组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最大,27.8%的企业家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最大,22.3%的企业家认为营销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最大,14.1%的企业家认为工艺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最大。

 

  3、物质奖励、升职等激励措施效果较明显。

 

  在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中,认为给员工增加工资或奖金激励措施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63.2%,认为给员工升职机会激励措施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57.9%,认为给员工培训或深造机会激励措施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46.7%,其余措施效果不明显。

 

  4、有六成多企业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

 

  在调查的企业中,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3060家,占62.2%,其中73.1%的工业企业、53.2%的建筑业企业和59.2%的服务业企业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在制定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中,有50.5%的企业制定了增加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目标,有23.8%的企业制定了赶超同行业国内领先企业目标,有6.7%的企业制定了赶超同行业国际领先企业目标。

 

  三、存在问题

 

  (一)区域创新活跃度差异明显

 

  从统计数据处理地(21块)看,开发区的创新活跃度高于区县。创新活跃度最高的是航天基地,达到72.6%,其次是航空基地63.6%,第3位是高新区60.9%。从区县看,仅灞桥区和高陵区创新活跃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新活跃度最低是长安区仅26.1%,其次是周至县仅为28.2%

 

6:分区域企业创新活跃度(%

 

  (二)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是阻碍创新的主要因素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阻碍创新的因素有,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占比达到33.4%,其次是创新成本过高,占到20.9%,认为没有创新必要和缺乏技术信息等分别占到18%左右。

 

7:影响创新的各种因素占比(%

 

  (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随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日渐增强,企业纷纷采取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进行版权登记等方式对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但部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调查显示,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8.2%,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通过对8家企业的典型调查显示,企业用于专利开发、申请和维护投入较少,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知晓度和环境满意程度较低。维权意识虽强,但还存在专利侵权取证难、诉讼案件成本高、知识产权纠纷执行难等问题。

 

  四、对策建议

 

  (一)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区县创新活跃度

 

  针对区县创新活跃度较低的现状,各区县一是应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理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深化改革释放区域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二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让企业的创新好举措、好做法,上升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让创新主体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三是建立各种交流与合作机制,比如可以鼓励区县开发区对口扶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联合设立研发机构,组建技术共同体,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二)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完善人才引培机制

 

  一是相关企业应提高创新合作意识,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技资源,与其他企业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活动,确保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二是各级政府应努力搭建各种创新平台,整合各方创新资源,为企业创新合作提供有效信息。三是健全各种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通过产学研、项目开发等方式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人才培养。

 

  (三)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各种制度

 

  一是建立知识产权诉讼证据开示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在立法层面建立知识产权诉讼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完整的程序和规则。二是完善陪审员和部门联合取证制度。成立专门的维权机构,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各个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维权的协调联动机制。三是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建议将失信情况记入国家信用平台,对失信企业法人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加以限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