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延安市政府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推动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一个更有利于建筑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力争把全市建筑行业做大做强。在各项措施的有利推动下,延安市建筑行业持续向好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94.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
一、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生产情况向好,结构较为优化
(一)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规模扩大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下同)为193家,比上年同期的175家增加18家,增长10.3%,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为177家,比上年同期的155家增加22家,增长14.2%。建筑企业个数的快速增长,为全市建筑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签订合同额快速增长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为16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本年新签合同金额为9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4%。新签合同金额的高速增长,为全市建筑企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三)生产情况向好,拉动作用明显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为94.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为72.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安装工程产值为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2%,其他产值完成12.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5%。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实行增加值53.05亿元,可比价增长10.5%,拉动二产增长0.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四)建筑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3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70.09亿元增长31.8%,实现营业利润3.1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94亿元增长7.5%,说明全市建筑企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新增企业拉动效果加大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新增了13家,占全部企业的6.7%,完成产值0.72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0.8%。拉动全市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
(六)非公企业发展势头好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共有非公企业164家,占全部资质内建筑企业的85%,完成产值55.06亿元,占58.5%,比上年同期增长30.8%;完成营业收入63.3亿元,占68.5%,比上年同期增长21.2%。非公企业占比高,建筑业总产值及营业收入增速快说明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结构较为优化,非公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比较好。
(七)高资质企业带动效应明显
全市二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完成产值84.94亿元,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的90.2%,较去年同期增长17.5%。同期三级及以下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为9.21亿元,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的9.8%,较去年同期增长46.7%。延安市二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的产值占全部建筑企业的比重较大,拉动作用明显。
(八)外省、市在延建筑企业占延安市市场份额较高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外省在延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8.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5%,外市在延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9.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外省、外市在延建筑企业在全市建筑市场施工活动较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县区分布差异大
截止三季度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193个,宝塔区128个,占全市企业总数的66.3%,完成产值75.92亿元,占到全市的80.6%。除宝塔区以外其他12个县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企业65个,仅占企业总数的33.7%,完成产值18.23亿元,仅占全市的19.4%。其余12县区建筑企业数量最少的是富县和黄龙县,都仅有2个,完成建筑业产值最少的县区是子长县和富县,仅有0.26亿元和0.2亿元。
(二)企业资质分布不合理
全市193个资质内建筑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6个,仅占全部企业数的3.1%,完成产值14.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83亿元下降1.1%,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的15.6%。二级资质企业106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个,占54.9%,完成产值70.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4%,占总产值的74.6%;三级资质企业有81个,较上年增加16个,占42.0%,完成产值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占总产值的9.8%。特级、一级资质企业的缺乏,使延安市整体建筑行业缺少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加大,经营效率低下,竞争力减弱,承揽工程能力不高。
(三)资质过于单一,承建领域仍有空白
资质内企业中以房建资质为主的企业152个,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数的78.8%,完成产值81.91亿元,占总产值的87.0%;公路工程资质企业8个,占4.1%,完成产值2.54亿元,占2.7%;市政道路工程资质企业13个,占6.7%,完成产值1.56亿元,占1.7%;水利工程资质企业4个,占2.1%,完成产值0.56亿元,占0.6%;安装工程资质企业5个,占2.6%,完成产值0.78亿元,占0.8%。延安市本地建筑企业专业结构偏重于房屋建筑业,在桥梁、路桥、电力、水利、化工等领域企业少,高资质企业更少。
(四)建筑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
延安市的建筑企业经营规模小,资质等级偏低,具有高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没有相应的资质和资金能力参与竞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设备落后,生产经营竞争力不强。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仅有7个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30个持平,56个减少;新开工工程进度较上年同期提升的仅有27个建筑企业,116个持平,50个减少;企业盈利状况仅有25个盈利,125个持平,43个减少;企业用工比上季度提高的仅有23个,139个持平,31个减少。由于延安市本地企业自身规模小,竞争力不行,导致很多大项目,大工程都被外地资质高的、资金雄厚的大型建筑企业承包,本地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占有率仍然很小,在市外市场影响力小,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中标份额偏低,贡献率不高。
(五)房建后续工程建设不足,新开工面积有所下降
截止三季度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06.9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1%。其中:新开工面积为84.4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4.3%。
三、规范市场,提高企业内在综合竞争力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抓住当前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有利时机,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整合企业有效资源,做大企业规模,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层次,支持和帮助提升企业资质等级,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加大企业培育均衡发展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扶持本地龙头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扶优扶强,优化专业类别结构和布局,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发展,打造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做专做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增强本市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规范建筑市场
一方面是要做好建筑行业的市场管理并及时为本市的建筑企业提供服务,确保各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招标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对施工企业要严格资质审查,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